摘要:现制饮品赛道又上新高。2025年刚过一半,全国茶饮、咖饮门店就分别突破66.9万家和28.8万家。市场规模预计年内冲到3190亿元。
现制饮品赛道又上新高。2025年刚过一半,全国茶饮、咖饮门店就分别突破66.9万家和28.8万家。市场规模预计年内冲到3190亿元。
赛道火热,竞争却越来越“卷”,补贴、折扣、满减大战此起彼伏,同质化困局下,品牌要想突围,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再创新。
红餐产业研究院最新梳理了130个主流品牌2025年前7个月的新品数据,近2000款新品,背后透露出怎样的风向?茶饮、咖饮的创新打法到底有什么门道?
2025年1—7月,76个茶饮品牌和54个咖饮品牌共计推出1992款新品。茶饮新品占比66%,咖啡23.2%,其他10.8%。
其中,有107家品牌在7个月内都有上新动作,茶饮品牌中73家、咖饮品牌31家。
茶饮品牌1,305款新品里,95.8%都是现制饮品。咖饮品牌则有687款新品,现制饮品占76.9%。新品节奏上,茶饮品牌喜欢“月初启动—月中爆点—月末收尾”三段式节奏,月末常有新品高峰。
2025年,水果奶/奶茶/果汁依然是创新主阵地,但同质化明显,增速趋缓。蔬果茶、气泡茶、蔬果奶、蔬果奶茶等新品虽然基数小,但增速极快,正处“创新窗口期”。
绿茶、乌龙、红茶等经典底料季节性高峰突出,拼配茶、酸奶、芝士、希腊酸奶乳清、撞酸乳等新基底不断涌现。气泡水、蔬果汁、老盐水等新型底料也在拓宽茶饮边界。
水果仍是茶饮创新的主角,2025年1—7月新品里,水果类食材占比高达77.1%。花卉类如茉莉花等风味占比43.2%,带来辨识度和情绪价值。
蔬菜、杂粮、坚果、香料等元素应用还比较初级,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
品牌在健康养生与新奇体验上持续深挖,红心芭乐、青芒、山竹、羽衣甘蓝、奇亚籽等新鲜健康食材不断被引入。茶饮新品整体风味呈现“茶香打底、花香提亮、果香赋能”的复合结构。
以茉莉奶白为例,2025年不断升级原料、推陈出新。比如“开心果茉莉椰”从海南香椰升级到泰国椰皇水,青芒黄皮冰茶首日销量11万杯,针王葡萄系列40天销量530万杯。
茉莉奶白通过高频上新、系列化开发,建立起“花香鲜茶、花香云顶茶、花香果奶、花香摩登茶”四大产品线,持续用“茶底+牛奶+风味创新+场景延伸”引领行业潮流。
2025年1—7月,咖啡新品462款,90.5%来自咖饮品牌。
经典咖啡(拿铁、美式等)新品仍多,但增速放缓。而果咖、气泡咖啡、特调咖啡等创新品类虽然体量还不大,但增长迅速,是咖啡创新的热土。
咖啡基底上,品牌更重视豆种产地和溯源,多选全球精品产区,日晒处理、中度烘焙主流。奶基底仍以生乳为主,但芝士、黄油、植物奶等多元创新,既追求健康,也强化个性和溢价空间。
水果汁、气泡水作为基底的新品越来越多,特别在夏季大热。星巴克、M Stand、Tims等品牌都已布局。茶基底、蔬果汁创新虽占比不高,但品牌在跨界探索上热情不减。
2025年饮品新品的“颜值”早已不是单纯好看,而是“颜值+价值+传播”三位一体。超过80%新品强调原料本色,通过分层、色彩碰撞展现层次感。
透明包装为主流,让果肉、小料、质感一目了然。部分品牌还用不透明杯突出设计感,强化品牌差异化。
餐食新品以果腹和悦己为主,面包烘焙类占64.6%,甜品甜点20.8%。茶饮品牌更偏爱冰淇淋和中式糖水,咖饮品牌则以冰淇淋、面包、蛋糕为主,讲究口感和分享。
零售化方面,茶饮多做食品饮料和文创潮玩,强化社交和娱乐感。咖饮则在食品饮料和家居生活用品之间“双主线”,一边做零售饮品和食品,一边布局杯具、家居,塑造生活方式。
近2000款新品里,口味驱动型占55.1%,地域风味、传统甜点、小吃饮品化等是创新主流。
场景驱动(节庆、零售联名)、功能驱动(高蛋白、益生菌、低糖、胶原蛋白等健康标签)、价格驱动(大杯低价、爆款应季)三者均衡发展。
健康、地域特色、原料升级、场景融合成为新品进化的主线。谁能持续洞察消费趋势,把握创新窗口,谁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笑到最后。
来源:冷史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