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衣柜里的衣服按季节分好类,深色的外套挂在左边,浅色的针织衫放在中间的抽屉里,就连袜子都成双成对卷好摆着。
母亲走后的第三个周末,我终于有勇气整理她房间里的东西。
之前每次走到她卧室门口,脚步都像灌了铅一样沉,推不开那扇门。
今天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在地板上投出一道细长的光带,我深吸一口气,拧开了门把手。
房间里还留着母亲常用的洗衣液味道,浅紫色的床单叠得整整齐齐,就像她平时出门前整理的那样。
衣柜里的衣服按季节分好类,深色的外套挂在左边,浅色的针织衫放在中间的抽屉里,就连袜子都成双成对卷好摆着。
我先从书桌开始整理,桌面上放着她没看完的养生杂志,笔还夹在上次看到的那一页。
打开书桌最下面的抽屉时,摸到一个硬壳本子,天蓝色的封面,边角有点磨损,看起来用了很多年。
我认得这个本子,之前偶尔看到母亲在晚上坐在书桌前写东西,问她写什么,她总说就是记点日常琐事。
原来这是她的日记本。
我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手指在封面上摩挲了一会儿,心里有点慌,又有点期待,想知道母亲平时都在日记里写些什么。
翻开第一页,上面是母亲熟悉的字迹,娟秀又有力,她年轻时在中学当语文老师,写了一辈子粉笔字,钢笔字也一样好看。
第一行写着日期,是我和丈夫刚结婚那年的秋天,距离现在已经十二年了。
“今天小敏和建军结婚,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小敏这孩子看着文静,做事却很利落,早上帮着厨房收拾碗筷,动作麻利,也没嫌油烟味大。”
看到这里,我鼻子一酸,想起刚结婚时,我确实有点怕生,在婆家不敢多说话,只能靠帮忙做家务来缓解紧张。
原来母亲那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些小事。
“晚上给小敏收拾客房,把之前织的羊毛毯放在床上,秋天晚上凉,她从小在南方长大,可能不习惯北方的天气。希望她能在这里住得舒服点,别觉得像外人。”
我记得那天晚上,我确实觉得客房特别暖和,盖着羊毛毯一点都不冷,还跟丈夫说婆婆心细。
没想到这条羊毛毯是母亲专门为我准备的。
继续往下翻,第二页还是那年的日期,隔了大概一个星期。
“今天小敏第一次做晚饭,炖了排骨汤,还炒了两个青菜。汤有点咸,青菜炒得有点老,但她端上来的时候特别紧张,问我们好不好吃。我赶紧说味道好,建军这孩子嘴笨,还想说实话,被我瞪了一眼才没说。”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又有点想哭。
那时候我确实不会做饭,跟着网上的教程学炖排骨汤,放了两次盐,自己尝的时候觉得刚好,没想到端给公婆吃的时候还是咸了。
当时母亲一个劲说好吃,还喝了两大碗汤,我还以为自己第一次做饭就成功了,后来才知道是母亲在鼓励我。
“小敏这孩子实在,不会偷懒,也不会耍小聪明,这样的媳妇好,建军以后能少操点心。就是以后得教她做做北方的菜,她喜欢吃面食,下次教她包饺子。”
后来没过多久,母亲真的教我包饺子了,从和面到擀皮,再到调馅,一步步教我,还说我学得快,第一次包的饺子就像模像样。
现在我包的饺子,丈夫和孩子都爱吃,每次包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母亲站在厨房案板前,手把手教我的样子。
再往下翻,日记的内容慢慢多了起来,大多是记录家里的日常,有关于我的,也有关于丈夫和后来出生的孩子的。
有一页写的是我怀孕那年的冬天。
“今天小敏去医院做产检,医生说她有点贫血,得多吃点补血的东西。晚上去菜市场买了猪肝和菠菜,回来做了菠菜猪肝汤,还煮了红枣小米粥。小敏不爱吃猪肝,说有腥味,我特意放了点生姜和料酒去味,她居然吃了小半碗。”
那时候我确实不爱吃猪肝,觉得味道怪,但母亲做的菠菜猪肝汤,确实没什么腥味,我为了肚子里的孩子,硬着头皮吃了一些。
现在想想,母亲肯定是为了让我吃下去,在去腥上花了不少心思。
“晚上小敏说腿有点肿,我烧了点热水,帮她泡脚,给她按摩了一会儿。她不好意思,说自己能行,我跟她说,怀孩子辛苦,婆婆帮儿媳泡脚是应该的。看着她肚子一天天大起来,真替她高兴,也有点心疼,女人怀孩子太不容易了。”
我记得那天晚上,母亲帮我泡脚的时候,手心暖暖的,按摩腿部的时候力道刚好,泡完脚感觉腿舒服多了。
那时候我还跟母亲说,等她老了,我也帮她泡脚,母亲笑着说不用,只要我和孩子好好的就行。
没想到现在,我还没来得及兑现这个承诺,母亲就走了。
日记里还有关于孩子出生后的内容,有一页写的是孩子满月那天。
“今天小孙女满月,家里来了很多亲戚,小敏抱着孩子,脸上笑开了花。这孩子长得像小敏,眼睛大大的,皮肤白白的,哭起来声音都软软的。小敏这一个月辛苦了,晚上孩子总醒,她也睡不好,今天趁人多,让她多睡了一会儿,我帮着抱孩子。”
孩子满月那天,我确实特别累,前一个月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那天亲戚走了之后,我倒头就睡,醒来的时候,看到母亲抱着孩子在客厅里来回走,轻轻拍着孩子的背,嘴里还哼着摇篮曲。
那一刻,我觉得特别踏实,有母亲在,我什么都不用怕。
日记里还写了很多我平时没注意到的小事。
有一次我感冒了,没告诉母亲,怕她担心,结果她从我的咳嗽声里听出来了,晚上熬了姜茶,端到我房间,看着我喝完才走。
日记里写:“小敏感冒了,还瞒着我,这孩子就是太懂事,不知道心疼自己。熬点姜茶,让她发发汗,希望明天能好点。”
还有一次,我工作上遇到了麻烦,回家的时候脸色不好,母亲看出来了,没问我怎么了,只是做了我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吃饭的时候跟我说,不管遇到什么事,家里都有她和老伴,不用怕。
日记里写:“小敏今天心情不好,肯定是工作上遇到事了。她不想说,我就不问,做她爱吃的菜,让她开心点。女人在外工作不容易,家里得是她的靠山。”
一页一页翻下去,日记本里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合格的儿媳,平时会帮母亲做家务,给她买衣服,陪她聊天,但现在才知道,母亲为我做的,比我为她做的多得多。
她总是在默默关注我的一举一动,在我需要的时候,不动声色地帮我解决问题,在我难过的时候,用她的方式安慰我。
有一页日记,是去年冬天写的,那时候母亲已经查出了病,但她没告诉我们,还是像平时一样照顾家里。
日记里写:“最近身体不太舒服,去医院检查了,没什么大事,就是有点老毛病。不想告诉小敏和建军,他们工作忙,还要照顾孩子,别让他们分心。等过段时间,身体好点了,再跟他们说。”
那时候我还奇怪,母亲怎么瘦了那么多,问她是不是不舒服,她总说没事,就是天气冷,没胃口。
我居然就信了,没有多关心她,现在想想,真的特别后悔。
如果那时候我能多留意一点,能坚持带她去医院做检查,是不是就能早点发现她的病,是不是她就能多陪我们一段时间。
日记本的最后一页,是母亲去世前一个月写的,字迹已经有点潦草了,看得出来,她那时候身体已经很虚弱了。
“今天小敏给我买了件羽绒服,粉色的,说我穿了显年轻。我试了试,很合身,也很暖和。小敏这孩子,总是想着我,我这辈子能有这么个儿媳,是我的福气。”
“小孙女今天跟我说,奶奶要快点好起来,还要陪她去公园放风筝。我答应她了,一定会好起来,陪她放风筝。”
“建军今天炖了鸡汤,给我盛了一碗,看着我喝完。这孩子长大了,会心疼人了,我放心了。”
“希望我走了以后,小敏能好好照顾自己,照顾建军和孩子,不要太难过。我会在天上看着他们,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看到最后一句话,我再也忍不住,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掉下来,砸在日记本上,把字迹都晕开了。
原来母亲那时候就知道自己不行了,却还在担心我们,还在为我们着想。
我抱着日记本,坐在母亲的书桌前,哭了很久很久,仿佛要把这些年没说出口的感谢和愧疚,都通过眼泪发泄出来。
阳光慢慢移动,从地板上移到了书桌上,照在日记本上,也照在我的手上。
我擦干眼泪,把日记本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放进书桌的抽屉里,就像母亲平时放的那样。
我知道,母亲虽然走了,但她的爱还在,在这本日记本里,在这个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在我心里。
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带着母亲的爱,好好照顾丈夫和孩子,好好生活,就像她希望的那样。
我也会经常翻看这本日记本,想起母亲对我的好,想起她温暖的笑容,想起她站在厨房案板前教我包饺子的样子,想起她帮我泡脚时暖暖的手心。
这些回忆,会一直陪着我,给我力量,让我勇敢地走下去。
来源:淡泊的小鱼l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