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上恩施报道(咸丰通联记者 杜迪纳 冯程 通讯员秦雪芳)4月14日,咸丰县清坪镇柏杨坪村茶山上,嫩绿的新芽缀满枝头,数十名采茶工穿梭其中,指尖飞舞,抢采着白茶芽叶。
云上恩施报道(咸丰通联记者 杜迪纳 冯程 通讯员秦雪芳)4月14日,咸丰县清坪镇柏杨坪村茶山上,嫩绿的新芽缀满枝头,数十名采茶工穿梭其中,指尖飞舞,抢采着白茶芽叶。
这批“采茶突击队”有62人,平均年龄50岁,70%为女性。他们并非咸丰本地人,而是来自200公里外的“中国脐橙之乡”——秭归县。
3月24日,咸丰白茶开始采摘的前一天,橙农谭一和妻子王福廷便和同乡乘坐“劳务协作直通车”直达清坪镇。
今年59岁的谭一家里有5亩橙园,以前冬天忙完橙子就闲着。今年春天,他第一次来咸丰采茶。作为新手,当地人力资源公司为他提供了采茶培训。“采茶按斤计酬,培训一天就能上岗,手快的每天能挣150元。不仅多赚了一份钱,还学了新技能!”谭一笑着说。
秭归县屈原镇的熊勇则带着女朋友一起来“闯茶山”。他告诉记者:“这边包接送还管饭包食宿,自己和女朋友一天大约能挣300元。通过这次采茶认识了更多的人,以后说不定还能在橙园里用上。”
在秭归,他们是橙农;在咸丰,他们变身茶农。眼下,在咸丰县清坪镇白杨坪村和绵羊洞村,有大量错峰打工的农人。
“茶叶一天一个价,采摘不及时,长大了就不值钱了。”清坪镇壹宁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彦均介绍,企业共有500余亩茶叶,现在基地有100多名工人,其中务工人员多为秭归橙农,一天可收入150元左右。
清坪镇是咸丰白茶主产区之一,茶叶种植面积达5万亩。每年3月至5月的春茶采摘季,“用工荒”成为茶企心头之痛。而秭归,每年冬季脐橙加工高峰期同样面临劳动力短缺难题。2024年下半年,咸丰县与秭归县签订了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开启两地劳动力共享的新模式。去年冬季,咸丰县百余名茶农赴秭归支援脐橙加工。
高乐山镇杨柳沟村的茶农卜宾家里有30亩茶园,去年下半年闲暇时,他来到秭归一家橙企工作了3个月,“包吃包住,月收入6000多元,比在家闲着强多了。”
咸丰县小村乡田坝村孙柏玉家种植5亩茶叶,去年9月到秭归屈姑食品有限公司务工。因为体型有点胖,且晕传送带,企业贴心为她调换岗位。“今年下半年没事,我还打算过去,准备还带几个人一起过去,多创点收入。”
春采茶,冬摘橙,咸丰县和秭归县两地就业部门用工信息实时共享,依托人力资源公司、零工驿站等第三方机构开展送工、培训上岗、回访等就业服务。
为了让秭归橙农提前适应新环境,恩施州文泓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玲年前就开始利用朋友圈、抖音等平台发布企业用工信息、要求等;当茶园吐绿时,又带着团队上茶山开直播,介绍茶山环境、茶叶生长情况。“我们还会通过给他们放露天电影,给他们讲咸丰的故事,丰富采茶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杨玲说。
在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推动下,茶农与橙农“错峰打工”,既填补了季节性用工缺口,又为农户开辟了增收新路径。
“茶闲与橙闲季节错开,正好让两地劳动力‘流动’起来,盘活闲置劳动力的同时,也为农户开辟了增收新路径。” 咸丰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毕华介绍,目前秭归向咸丰输送采茶工超100人,人均预计月增收超4000元,未来将继续扩大协作范围,探索更多产业间的季节性用工互补,同时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务工者竞争力,让“错峰打工”成为山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来源:云上恩施
来源:小迷糊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