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9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聚焦武汉持续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魏新海 摄
9月19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聚焦武汉持续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新闻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
中共武汉市委办公厅一级巡视员 殷玉梅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郑俊涛
中共武汉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 彭莉莉
武汉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陈伟
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余俊
武汉市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薛童
中共武汉市委办公厅一级巡视员殷玉梅
介绍“十四五”期间
武汉持续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相关情况
▼
01
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与治理上的“条块分割”
问问
极目新闻:据了解,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行“一网统管”工作,能否简要介绍下“一网统管”的主要内容?武汉是如何贯彻落实国家“一网统管”总体要求的?对群众生产生活有什么积极影响?谢谢。
答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郑俊涛:
“一网统管”是以解决城市治理突出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技术、机制与组织创新,整合多部门数据和业务系统,构建覆盖全域、协同高效的城市治理新体系。“一网”就是搭建一个平台、构建一个体系,即纵向贯通“市-区-街”三级管理,向下延伸至“社区-网格-小区-楼栋”七层应用,横向协同公安、城管、水务等多部门的工作体系。简单讲,它是一张“数据互通、力量联动的网”。
2023年5月,武汉组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实体机构,推进“一网统管”规划建设。把分散的数据和系统整合起来,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与治理上的“条块分割”。现在我们把城市8569平方公里都建成了数字模型,还整合了2.2万个物联网设备、22万多路视频监控,这些设备就像城市的“千里眼”“顺风耳”,实时把数据传到“城市运行风险预警一体化平台”,不再让问题“卡”在部门之间。
“一网统管”实时监测城市运行态势。平时,7×24小时监测城市体征,2024年以来累计监测城市运行事件2240余万件,发出预警12257次,支撑重大事件调度108起。重要活动时,实现全线路可视化呈现,为活动安全顺利举办提供有力支撑。
02 建好用好基层治理力量“三支队伍”
问问
答
中共武汉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彭莉莉:
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全市现有社区工作者2.1万人,达到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18人的国家标准。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大专以上学历占比92.1%,45岁以下占比78.5%,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占比65.7%,比“十三五”末增长46.4%。建立社区工作者“4岗18级”职业体系,让社区工作者进得优、留得住、干得好。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市现有持证社工3.09万人,其中初级25404人、中级5531人、高级31人,形成了稳固的“宝塔式”人才梯队。依托169个街道社工站和1544个社区社工室,创新实施了一批具有武汉特色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壮大志愿者队伍。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342.7万人,志愿服务队伍1万余支,百步亭社区老陈调解志愿服务队等13个先进典型获评“四个100”全国先进典型。
03
用法治“密度”提升城市“温度”发展“速度”
问问
法治日报:请问在超大城市治理过程中,如何运用法治方式来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并提升市民获得感?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
答
武汉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伟: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1-8月,全市各类调解组织排查走访矛盾纠纷13.8万余件,化解13.1万余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公证和法律援助等解纷力量进驻15个区级综治中心,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今年4月正式挂牌运行武汉长江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商事纠纷化解新路径。启动“律师进企业,服务促发展”专项行动,1-8月联系服务企业4022家。
织密服务网络,全市建成市、区(含功能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6个,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58个,实现3307个社区(村)法律顾问全覆盖。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安心行动”,截至8月底,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提供法律咨询13万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19万件,为困难群众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4328万余元。
04
打造智慧办事员,实现“一问就能答”
问问
中新社:前段时间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治理中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请问武汉市在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治理中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将会有哪些安排?
答
武汉市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薛童:
加强数据供给。推进数据标注产业发展,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数据标注规模达5500TB,开发城市运行、政务服务、民生保障、安全监管等8类知识库,支撑医疗检测、教育培训、自动驾驶、低空飞行、具身智能等多领域应用。建立武汉市一体化数字资源管理体系,编制全量数据资源目录,组织建设了60个高质量数据集,畅通数据供给渠道。
推动打造国内首个面向儿童抽动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大模型——“智动”大模型,实现对儿童从疾病早期筛查、诊疗支持到长期随访的闭环管理。
打造智慧办事员,实现“一问就能答”,加快“一点就能办”,并在硚口区试点智能辅助办理1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
05
以“绣花功夫”建设宜居、智慧的人民城市
问问
湖北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请问市城管执法委“十四五”期间在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方面作了哪些探索实践?
答
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余俊:
以“绣花精神”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紧盯市域13条客运铁路、22条高速公路、17条快速路和39条进出城道路、75处入城口,实施环境提升项目309个;紧盯闲置空间“边角地”,塑造300处“小而美”空间;启动14处桥下空间改造利用;推进100条人行道综合整治,对350余条路段缘石坡道进行“零高差”降坡改造;建立井盖巡查督办闭环机制,治理问题井盖12.9万个。
构建燃气、桥隧、供排水、管廊监测体系。新建高中压燃气管道635公里、改造老旧管网1716公里,排查整改燃气安全隐患10.8万个,基本实现运行20年以上老旧管网清零。
拓展10大应用场景,优化城管“一网统管”。完善问题闭环处理机制,年均受理处置城市管理问题超35万余件。
出品: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
传播硚口好声音
讲述硚口好故事
来源:硚口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