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走笔丨运动,生活里的一道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8:05 1

摘要:“宝宝看,这是冰墩墩的妹妹哦!”一位年轻的妈妈握着3岁女儿的小手,轻轻抚摸毛绒玩具。身旁的母亲笑着补充:“我们一家三代都爱运动,现在连小家伙听到羽毛球拍的声音都会手舞足蹈。”展台后方,孩子们踩着特制雪板,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模仿着滑雪动作,笨拙又欢快的模样引来阵阵

这是9月14日拍摄的首钢园区。本组图片均为新华社记者 肖潇 摄

秋日北京,天高云淡。清晨的阳光洒向街巷,也透过首钢园服贸会展厅的玻璃门窗,在冰雪运动纪念品展柜上折射出七彩光晕。

“宝宝看,这是冰墩墩的妹妹哦!”一位年轻的妈妈握着3岁女儿的小手,轻轻抚摸毛绒玩具。身旁的母亲笑着补充:“我们一家三代都爱运动,现在连小家伙听到羽毛球拍的声音都会手舞足蹈。”展台后方,孩子们踩着特制雪板,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模仿着滑雪动作,笨拙又欢快的模样引来阵阵笑声。

9月14日,参观者在体育服务专题展区体验NBA VR投篮。新华社记者 肖潇 摄

这只是体育运动融入百姓生活的一个微小切面。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在为中国体育事业和产业注入新动能。在这里,群众健身是沃土,体育赛事是高原,竞技之巅是峰峦,三者共同勾勒出体育强国的立体图景,滋养着亿万人民的健康生活。

在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展京西石景山展区的“冰雪互动区”,来自巴基斯坦的马沙摘下VR眼镜,兴奋地对同伴说:“简直不可思议!我明明站在地上,却仿佛从雪山飞驰而下。”他的脸颊因兴奋而泛红,“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真正的雪场滑雪。”这种跨越虚拟与现实的体验,正是科技赋能体育的生动写照。

9月14日,参观者在体育服务专题展区体验一款科技乒乓球智能系统。

不远处,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展区的VR乒乓球体验装置前排起了长队。26岁的曹钰豪刚结束体验,边擦汗边说:“手柄击球反馈很真实,就是缺了点球拍握持的熟悉感。”他笑着比划,“要是手柄能设计成真实球拍形状,我还能拉出更漂亮的弧圈球!”这些创新体验让体育突破了时空限制,使更多人能够随时随地享受运动的乐趣。

在TEAM CHINA展位,25岁的张子欣忙得额头沁出细汗。“这款服贸会联名徽章今天已经补货三次了,”她指着空了一半的展柜说,“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收集,说要见证中国体育的每个精彩时刻。”作为体育产业从业者,她亲身感受到体育消费的热度,“现在大家不仅要观看赛事,更要参与体验、购买周边产品,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

这些火热场景背后,是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坚实底蕴。近5万块体育场地如珍珠般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7000多万平方米的体育场地面积构建起城市的运动脉络。从WTT大满贯到北京马拉松,从短道速滑世锦赛到跳水世界杯,国际赛事与自主品牌交相辉映,正在将这座城市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国际赛事名城。

黄昏时分,西城区的一个街心公园传来清脆的击球声。43岁的耿嘉良正与退休教师老张切磋乒乓球技。“室外打球有种特别的自在。”耿嘉良挥拍打出一记漂亮的直线球,“在办公室坐了一天,到这里出出汗、聊聊天,感觉特别爽。”老张擦着汗接话:“我在周边打了10年球,跟不少街坊邻居成了好朋友。”

公园里,不同年龄的人们各得其乐:老年舞蹈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年轻人组队进行毽球对抗赛,孩子们在健身器材上嬉戏玩耍。这座面积不大的社区公园,俨然成为一个微缩的社会共同体,体育则是联结每个人的纽带。

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体育正在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多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构成了规模可观的体育消费市场,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而面对老龄化进程,体育更展现出独特价值——研究表明,空巢老人将体育活动列为闲暇首选,因为运动能同时满足健康、娱乐、社交等多元需求。

在首钢园赛区,亚匹联匹克球争霸赛正在进行中。来自台湾的退休体育老师卢英治刚结束比赛,正与年轻的北京选手交流技术要领。“这项运动太有意思了。”他操着闽南口音的普通话热情介绍,“就像用乒乓球拍在羽毛球场打网球!”刚在天津夺得混双冠军的他特意赶来北京交流,“体育是最好的共同语言,无论来自哪里,大家拿起球拍就是朋友”。

9月14日,在体育服务专题展区,一位小朋友(左)在尝试防守机器人踢足球。

体育也是数智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从智慧场馆到个性化训练,科技正在重塑运动形态。对于很多人来说,机器学习第一次被公众广泛知晓,或许是1997年的人机国际象棋大赛,“深蓝”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如今,数智技术已全面赋能体育领域:物联网助力智慧场馆建设,互联网推动视频平台发展,VR/AR创新赛事直播形态,大数据支撑健康分析,人工智能更可实现个性化训练和观赛体验。

这些技术创新正在打破体育参与的壁垒。以前,滑雪需要到专门的雪场,现在通过VR技术,普通人可以在家中体验滑雪的乐趣;过去,乒乓球训练需要专业场地和陪练,现在通过智能发球机,一个人也能进行高质量训练。科技的进步让体育变得更加普惠,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

据统计,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持续上升,2024年达到38.5%,北京更是高达53.6%。体育产业总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更重要的是,体育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减少医疗支出,提高劳动生产率。

华灯初上,城市各个体育场所又开始热闹起来。写字楼里的白领们相约去健身房释放压力,社区广场上大妈们跳起欢快的广场舞,学校的操场上一些孩子奔跑嬉戏,专业场馆里运动员们刻苦训练……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全民健身图景,也是健康中国的最美风景。

从服贸会展厅到城市公园,从专业赛场到社区绿地,体育正以各种形态融入城市生活,联结千家万户。当运动成为生活方式,体育之光必将照亮更多人的美好生活,为中国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作者:杜文杰)

来源:宋词书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