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西方对中国战略意图的流行叙事是: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霸权国家,渴望取代美国,主导国际机构并按照自己的形象重建自由国际秩序。然而权威的《国际安全》期刊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却提出了迥异于西方流行叙事的观点:中国是关注稳定、维持现状的大国,更关注内部而非外部的发展
当前西方对中国战略意图的流行叙事是: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霸权国家,渴望取代美国,主导国际机构并按照自己的形象重建自由国际秩序。然而权威的《国际安全》期刊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却提出了迥异于西方流行叙事的观点:中国是关注稳定、维持现状的大国,更关注内部而非外部的发展,对外并不构成军事威胁;美国在太平洋采取敌对的军事姿态是不明智的,可能会不必要地制造紧张局势。
中评社报道,发表于国际关系领域排名第一(按2024年影响因子计算)的学术期刊《国际安全》2025年夏季版(第50卷)的这篇论文题为“中国想要什么?”(WhatDoesChinaWant?)提出了上述观点。
其作者是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康灿雄(DavidKang)、阿联酋沙迦美利坚大学助理教授黄兆希(JackieS.H.Wong)和美国乔治敦大学助理教授芝诺比娅·陈(ZenobiaT.Chan)。《国际安全》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由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赞助和编辑,号称“关注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辩论的核心,引领国际安全事务学术研究议程”。
三位学者通过对中国高级官员上万篇文章和讲话的量化分析和解读研究,得出结论:中国是一个关注政权稳定的维持现状的大国,更注重内部发展而非外部发展。中国的目标是明确的、持久的和有限的:它关心的是其边界、主权和对外经济关系。中国的主要关切几乎都是地区性的,与已被确认属于中国的地区有关——香港、台湾、西藏和新疆。
这篇论文的论点主要有三个:第一,中国并不构成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种军事威胁。因此,美国在太平洋采取敌对的军事姿态是不明智的,可能会不必要地制造紧张局势。第二,两国可以在几个被忽视的问题领域开展合作。第三,对中国的传统看法轻视了经济和外交领域,这些领域不适合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
在美国学术界和决策圈,传统观点(conventionalwisdom)认为,中国想要称霸世界并扩张领土。拜登政府断言:“中国是唯一既有重塑国际秩序的意图,又拥有日益增强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实力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家。”
作者指出,对中国意图的这些评估,导致美国主流学者和政策分析家提出了需要几代人才能逐步实施的政策方案,这些方案几乎完全集中在战争、威慑和与中国脱钩上。相信中国威胁论的人呼吁增加美国军费开支,并展现对华“决心”。传统观点还主张与任何可能加入美国以遏制中国的国家建立地区联盟。
作者研究发现,中国并不构成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种军事威胁。因此他们认为,美国没有必要在太平洋地区采取敌对的军事姿态。事实上,美国可能正在不必要地制造紧张局势。作者还认为,两国在一些目前被忽视的问题领域仍有合作空间。
最后,作者指出,传统的中国观淡化了经济和外交领域,而这些领域并不适合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关于美国大战略的传统观点是有问题的,华盛顿对中国的看法是危险的错误。
来源:美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