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高山镇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出的一条农产品产业 “身价倍增” 的富民之路。高山镇有着种植小米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但过去分散的种植模式、粗放的加工方式,让优质小米 “藏在深闺人未识”,村民们守着好资源却难增收。为破解这一难题,高山镇党委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
连绵的田野间,沉甸甸的谷穗低垂,农户收割的身影与金黄的谷浪交织成画卷,昔日的“黄土地”孕育着璀璨的“黄金米”,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近年来,高山镇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出的一条农产品产业 “身价倍增” 的富民之路。高山镇有着种植小米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但过去分散的种植模式、粗放的加工方式,让优质小米 “藏在深闺人未识”,村民们守着好资源却难增收。为破解这一难题,高山镇党委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
“要让小米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就得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抱团发展才能闯出路。” 基于这一思路,镇党委牵头各村成立村合作社,通过党员干部带头、上门宣讲政策、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指导、保底收购、品牌运营等方式,实现从 “分散种植” 到 “抱团发展” 的转变。目前,合作社已吸纳农户300 余户加入,1000余亩,村民每亩增收超千元。
为提升小米附加值,镇党委高度重视,争取资金支持,余顶合作社引进现代化加工设备。从小米筛选、清洗、脱皮到包装,实现机械化操作,不仅提高了加工效率,更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现在有了新设备,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杂质多、碎米率高的问题,合作社还结合小米的营养优势,推出深加工产品月子米、养生米,让农户的 “身价” 大幅提升。
在"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的创新引领下,村合作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优势,打造了包含传统石磨面、纯手工红薯粉条、生态桑叶茶、养生桑葚酒、蚕丝被等特色农产品系列,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产品深加工的转型升级,更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下一步,高山镇党委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加大技术投入,培育更优质的小米品种;拓展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让高山镇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通讯员:牛艳滨)
来源:傲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