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柏林贫困区Neukölln到处都是豪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0 01:16 3

摘要:柏林诺伊克尔恩(Neukölln)街头,梅赛德斯、宝马等豪车与贫困街区形成鲜明对比。文章通过街头访谈揭示,居民通过多年积蓄、租赁或分期购买豪车,表达身份与自由感。人均居住面积仅35.5平方米,失业率15.2%,近三分之一儿童面临贫困,但豪车背后多是辛勤工作或家

柏林诺伊克尔恩(Neukölln)街头,梅赛德斯、宝马等豪车与贫困街区形成鲜明对比。文章通过街头访谈揭示,居民通过多年积蓄、租赁或分期购买豪车,表达身份与自由感。人均居住面积仅35.5平方米,失业率15.2%,近三分之一儿童面临贫困,但豪车背后多是辛勤工作或家族支持。

消费社会学分析指出,汽车在经济拮据地区是重要的地位象征。文章展现德国都市消费文化的复杂性,为中国读者提供理解德国社会与移民生活的独特视角。

源自《每日镜报》

在柏林阳光大道(Sonnenallee)上,常见这样一幕:一辆引擎轰鸣的梅赛德斯疾驰而过,紧随其后是一辆高底盘的路虎揽胜,接着是一辆宝马。街边一家没有招牌的咖啡馆前,人们坐在摇晃的塑料凳上,用玻璃杯啜饮红茶。头顶上是密集的老式公寓楼,诉说着这片区域的拥挤与陈旧。

诺伊克尔恩(Neukölln)是柏林的贫困区域。人均居住面积仅35.5平方米,远低于施泰格利茨-采伦多夫(Steglitz Zehlendorf)或夏洛滕堡-威尔默斯多夫(Charlottenburg-Wilmersdorf)的46平方米以上。失业率高达15.2%,近三分之一的儿童面临贫困风险。

然而,街头巷尾的停车位上却停满了看似昂贵的汽车。这不禁让人疑惑:贫困与奢华如何共存?居民如何负担得起这些豪车?

要解开这个谜团,最好的办法是直接与车主交谈。

一个午后,咖啡馆前坐着两位身穿工作服、沾满白色油漆点的男子,旁边停着一辆擦得锃亮的梅赛德斯E级轿车。能否问个问题?店内走出一位年轻人,主动担任翻译。他是车主伊斯梅特(Ismet)的儿子。伊斯梅特,50岁,来自马其顿,现居诺伊克尔恩。他们都是油漆工,在同一家公司工作。

儿子介绍:“这辆车花了8000欧元,配有V8发动机。”V8以强劲性能著称,常用于高端轿车。他接着说,父亲为这辆车攒了一年后才买下。伊斯梅特是梅赛德斯的忠实粉丝,“我也一样。”

第一类:经济型“豪车”

不远处,另一辆车吸引了目光:一辆深蓝色的大型道奇Ram 1500皮卡。车旁站着一位40岁的男子,身穿红色塑料围裙。他透露,这辆车以2万欧元购入,因有瑕疵,之后由他亲自修好。

这是他的梦想之车吗?“不,最新款道奇才是。但我只是个屠夫,不是医生。”他无奈表示,可能得卖掉这辆车,“最近几年生意不好,食品、度假等开支却越来越贵。”下一辆车是什么?他望向阳光大道,叹道:“大概是高尔夫吧。”

这或许是当天的第一个启示:并非所有豪车都像表面那样昂贵。数千或数万欧元的二手车价格在德国并不算离谱。据德国汽车协会(ADAC)数据,2024年德国二手车均价约1.9万欧元。然而,在诺伊克尔恩的普通车辆中,总有一些车价值远超此数,格外引人注目。

第二类:长期攒钱的项目

在一条小巷里,两名年轻人蹲在一辆摩托车旁,身后一辆灰色宝马3系混动车正连着充电桩。车是他们的吗?“是我的。”

亚历克斯(Alex),29岁,体格健壮,笑容亲切,土生土长的诺伊克尔恩人。他两年前以3.6万欧元购入这辆二手车。

他关心电动车的环保意义吗?“老实说,不是为了环境。”他解释,混动车能节省车辆税,还能使用专用停车位。为了这辆车,他攒了六七年,靠的是在柏林能源公司做管道工和焊工的加班费与值班补贴。他住在月租500欧元的单间公寓,生活简朴。

身后的朋友喊道:“整个诺伊克尔恩没人比他为车更拼!”亚历克斯好奇地问,为什么要问这些?

当然,柏林其他区域也有豪车,但诺伊克尔恩的对比格外鲜明——贫困与奢华并存,容易引发猜测。亚历克斯认为,他的车不算奢侈,真正奢侈的是六位数价格的豪车,“那些往往与可疑生意有关。”但他指出,长期工作、攒钱或家人支持,足以让普通人买得起类似的车。

相比之下,买一套低价房产并分期还贷几十年的选择对许多人更加遥远。统计数据无法揭示每辆车的资金来源,而在街头访谈中,即便有人通过不正当途径购车,也未必会坦白。

第三类:豪华车

在马克思大街(Karl Marx Straße)的Sprint加油站,停车场上停着一辆黑色梅赛德斯AMG E63,新车价格约10万欧元。一名男子穿着塑料拖鞋,坐在水泥墙上,低头看手机。这是他的车吗?“不是,朋友的。”

朋友做什么工作,能买得起这样的车?“他在工地干活。”男子说,朋友首付6000欧元,每月还款500至800欧元,“至于他怎么凑的钱,我不清楚。”他随即补充:“但肯定不是靠非法生意。”为何突然提到这个?“很多人开这种车靠不正当交易,比如一克25欧元买进,50欧元卖出,一天卖四克,车钱就回来了。”但他再次强调,朋友没做这些。

还有一种方式能开上豪车:租车。赫尔曼大街的World汽车租赁公司提供这类服务,网站明确表示,18岁以上、甚至刚拿到驾照的新手都能租车,且接受现金支付租金和押金。租一辆福特野马GT敞篷车或奥迪S5每天仅需249欧元。相比之下,大型租赁公司如Sixt通常要求至少三年驾龄。

电视台rbb24调查揭露,这家租赁公司的负责人是一名波兰男子,自称对汽车一无所知,“车?我完全不懂。”纪录片中,他被描述为“挂名人”。一名海关官员评论:“挂名人往往用来掩盖某些事。”记者进一步指出,该公司可能与犯罪团伙有关。不过,租车者未必参与这些可疑活动,他们只是利用了宽松的租赁条件。

社会学家早已关注地位象征的意义。美国学者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1950年代提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像登上舞台,通过衣着、姿态或消费品展示特定角色。豪车成为一种道具,向外界传递成功与尊重的信号。柏林工业大学消费研究教授凯-乌韦·赫尔曼(Kai-Uwe Hellmann)指出:“汽车是少有的高额投资,其他消费品相比之下显得微不足道。”

加油站又开来一辆高底盘路虎揽胜。车主,一名39岁的男子,身穿Hilfiger红色T恤,出生于土耳其,现居鲁多,经营着附近一家便利店。他不愿透露店名,称新车价值20万欧元,每月支付3000欧元分期款。他引用祖母的话:“年轻时就该尽情做事,别等到老了!”他认为,德国人常在退休后买跑车,费力挤进去,“我可不想那样。或许移民更懂得享受当下,或者汽车对我们更重要。”

凯-乌韦·赫尔曼解释,在收入和居住条件有限的地区,显眼的地位象征尤为重要。汽车是最直观的信号,“手表或西装只对小圈子有效,汽车的影响力立竿见影。”

在马克思大街的加油站,一辆黑色梅赛德斯GL 450 SUV缓缓驶入。车主侯赛因(Hüseyin),54岁,厨师。他为何选择这辆车?“有目标就得努力。我的目标是这辆梅赛德斯。它可靠、安全,适合带着五口之家出行,简直是德国坦克。”

亚历克斯的混动宝马对他而言代表自由,“27年每天17公里,靠公交往返工作。现在生活好多了。”无论是经济型“豪车”、多年攒钱的成果,还是近乎遥不可及的豪华车,车主们都珍视他们的车,精心维护,或许也在弥补些什么。在诺伊克尔恩,大房子遥不可及,但大车并非完全无法企及,这或许正是答案的核心。

来源:德国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