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计算机与赋能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医工融合产业工作委员会主任。
作者简介
赵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计算机与赋能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医工融合产业工作委员会主任。
胸椎疾病在脊柱疾病中较为少见,但由于其解剖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通常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容易被忽视或误诊。相较于颈椎和腰椎疾病,胸椎疾病的发病率虽然相对较低,但其潜在的危害却更高,能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许多患者因为对胸椎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通常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在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的科普与宣传,有助于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和促进疾病的早期发现。
在我国,胸椎疾病通常被忽视。很多人对其造成的症状和影响缺乏清晰的认知,甚至易于与其他脊柱疾病混淆。胸椎疾病通常在早期不易被发现,这使得其在发展至较重阶段时,患者常常面临更为严重的健康挑战。根据临床经验,晚期胸椎疾病的致残率较高,这进一步强调了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在关于胸椎疾病的科普资料中,缺少权威、全面且易于理解的内容,使得公众难以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促使我们编写了这本《守护胸椎健康——一生挺直脊梁》。书中的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将原本深奥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胸椎健康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胸椎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Slide for more photos
守护胸椎健康 : 一生挺直脊梁
赵宇等主编.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5. 3
ISBN 978-7-03-081071-7
本书将胸椎疾病的介绍分为21 章,全面而细致地再现了胸椎疾病患者的就诊和康复流程。前16 章对每种胸椎疾病的定义、发现、就诊及治疗进行了逐一说明,帮助读者理清思路,了解不同类型胸椎疾病的特征和应对措施。在第17 章中,以胸椎管狭窄为例,讲述了患者应当如何进行自我检测,以便及早就医。
患者在确定自己可能患有胸椎疾病后,通常面临选择治疗方案的问题。第18 章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尤其强调了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优缺点,帮助患者做出合理的选择。在被迫面对手术治疗的情况下,提升患者对手术过程及其重要性的理解至关重要。第19 章强调了术前及术中的关键要点,鼓励患者与医务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促进治疗效果。
术后康复同样是胸椎疾病患者重回正常生活的关键环节。第20章汇集了以往患者常出现的焦点问题,全面阐述了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从饮食、锻炼到心理调适,书中都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以帮助患者迅速回归正常生活。最后,在第21 章中,患者回家后的注意事项被详尽列出,目的在于让患者在家庭环境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康复习惯,确保治疗效果的持续性。
☟上下滑动查看
胸椎疾病的全程治疗
通过对胸椎疾病这一专业领域深入浅出的介绍,我们希望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胸椎健康的关注度,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从而促使他们主动进行医疗咨询和治疗。此外,本书不仅是对疾病的描述,更是对患者的关怀与支持。通过科普教育,帮助每一位胸椎疾病患者早日走出困境,恢复健康,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尊重,更是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
在心态上,我们希望推动公众对胸椎疾病的科学理解与理性面对。每一位患者,尤其是胸椎疾病患者,都有权利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掌握应对疾病的知识。通过这本书,我们愿与每一位读者共享我们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的观察与思考。我们坚信,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对胸椎健康有足够的认知,才能真正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良性循环。
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书中获得所需的知识,守护自己的脊柱健康,始终保持挺直的姿态面对生活。我们共同期待,通过这本书的出版与传播,能够有效减少胸椎疾病的发生率,帮助患者顺利度过病痛期,重拾健康与快乐的生活。
本文摘编自《守护胸椎健康 : 一生挺直脊梁》(赵宇等主编.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5. 3)一书“前言”,有删减修改, 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81071-7
责任编辑: 王海燕
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脊柱健康科普书籍,旨在提升公众对脊柱疾病的认知,倡导科学的预防与治疗理念。全书围绕背痛、脊柱侧弯、骨质疏松、胸椎间盘退变等常见脊柱问题,结合最新医学研究,系统讲解疾病成因、早期识别、自我管理及就医建议。书中融合了真实病例分析、简明易懂的医学知识,以及实用的脊柱保健方法,如科学运动、正确姿势调整等,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呵护脊柱健康。
本书适合健康人群、胸椎疾病高危人群、患有或疑似患有胸椎疾病的人群及其家属、医护人员等参考阅读。
来源:科学出版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