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方驻场多场所的能源管理,核心矛盾是“能源归属甲方、管理责任需审计企业协同”—— 审计企业无法直接控制甲方能源供应与设备运维,却需确保自身用能合规、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因此,需建立 “甲方主导、审计配合、流程闭环” 的协同管理策略,在不干预甲方管理的前提下,
甲方驻场多场所的能源管理,核心矛盾是“能源归属甲方、管理责任需审计企业协同”—— 审计企业无法直接控制甲方能源供应与设备运维,却需确保自身用能合规、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因此,需建立 “甲方主导、审计配合、流程闭环” 的协同管理策略,在不干预甲方管理的前提下,实现驻场用能的规范与高效。
一、管理核心:聚焦“合规性” 与 “协同性”
甲方驻场多场所的能源管理,无需追求“能耗降低”(能源归甲方所有),而需聚焦两个核心目标:一是 “用能合规性”,即审计人员的用能行为符合甲方规范与能源管理体系要求,避免因违规用能影响审计合作;二是 “协同有效性”,即与甲方建立顺畅的用能沟通机制,及时解决用能异常,保障审计工作不受能源问题影响。例如,审计人员需按甲方要求在下班前关闭专属设备,这是合规性要求;若甲方办公区停电,需快速与甲方对接恢复供电,这是协同性要求。
二、三大协同管理策略:从“前期准备” 到 “后期复盘”
前期:用能规范同步与培训
在审计团队驻场前,需完成“甲方用能规范” 的同步与培训,避免驻场后因不了解规则导致违规。具体步骤:
项目负责人从甲方获取《驻场人员用能手册》,提炼核心要求(如用电安全、空调温度设定、设备关闭时间),形成《审计团队驻场用能须知》(控制在1-2 页,突出重点);
驻场前1 个工作日,组织审计团队开展 15 分钟专项培训,讲解《用能须知》与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如 “合规用能需记录、异常需反馈”),并通过 “案例问答” 强化意识(如 “加班时未申请使用照明是否违规”);
培训后签署《驻场用能承诺书》,明确审计人员的用能责任,避免后续推诿。
驻场中:动态记录与即时协同
驻场期间的管理核心是“动态记录 + 即时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积累:
建立《甲方驻场用能日志》,由审计团队指定专人每日记录:用能场景(如专属办公室、共享会议间)、用能时长、是否符合甲方规范、是否存在异常(如设备断电、空调故障)。日志无需记录具体能耗数据(归甲方所有),仅需体现“行为合规性” 与 “问题反馈”;
建立“用能异常快速响应机制”:若发现用能异常(如插座没电、空调无法启动),审计人员需第一时间反馈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对接甲方能源管理专员,避免直接与甲方一线员工沟通导致信息偏差;异常解决后,需在日志中记录 “处理结果 + 恢复时间”,确保闭环。
后期:复盘总结与经验沉淀
项目结束后,需及时复盘驻场用能管理情况,为后续项目积累经验:
项目负责人组织团队开展10 分钟复盘会,梳理 “用能合规亮点”(如全周期无违规记录)与 “待改进点”(如某次忘记关闭空调被甲方提醒);
整理《甲方驻场用能管理总结表》,记录甲方的用能管理特点(如某甲方要求加班需提前报备用电)、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归档至企业“甲方能源管理案例库”;
若甲方对审计团队的用能行为有评价(如书面反馈、口头表扬),需同步归档,作为能源管理体系内审的证据支撑。
三、特殊场景管理:应对“共享区域” 与 “临时用能”
针对共享区域与临时用能这两个特殊场景,需制定差异化策略:
共享区域管理:若使用共享办公区或会议间,需提前与甲方确认“使用流程”(如预约制度、用能登记),并在使用后记录 “使用时段、用途、是否清理设备”,避免因未遵守共享规则引发甲方不满;
临时用能管理:临时使用甲方能源(如借用设备、打印资料),需先向甲方申请,获得同意后再使用,使用后记录“申请情况、用能用途”,避免 “先使用后报备” 导致违规。
甲方驻场多场所的能源管理,关键是“找准定位、做好配合”—— 审计企业需明确自身 “协同者” 而非 “管理者” 的角色,通过 “前期培训、驻场记录、后期复盘” 的闭环策略,在符合甲方要求与能源管理体系规范的同时,保障审计工作顺利推进。
来源:泽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