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许多国家的全年GDP,却仅仅是一家AI公司为基础设施备份的投入规模。与此同时,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即将在下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市场预期将进一步释放支持科技创新和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信号。
一场由AI引领的资本浪潮正席卷全球,未来已来的速度超出所有人想象。
“一场史无前例的科技革命正在发生,我们正站在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起点。”一位华尔街分析师在最新研究报告中如此写道。
就在本周,人工智能领军企业OpenAI宣布计划投入1000亿美元用于服务器备份建设。
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许多国家的全年GDP,却仅仅是一家AI公司为基础设施备份的投入规模。与此同时,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即将在下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市场预期将进一步释放支持科技创新和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信号。
01 资本洪流,AI基础设施军备竞赛开启
全球科技巨头正在开启一场史无前例的AI基础设施军备竞赛。数据显示,美国五大科技巨头(Meta、微软、 Alphabet、亚马逊和甲骨文)预计将在未来12个月内投入超过400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
摩根士丹利研究显示,这些科技巨头的资本开支占销售收入比重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6%,接近互联网泡沫时期32%的峰值水平。
投资机构Hypergrowth Investing在研报中直言:“大型科技公司并不只是影响全球经济秩序——他们就是全球经济秩序。”
02 中国机遇,AI驱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
在中国,AI同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经济学家任泽平指出,此轮牛市是十年一遇的“信心牛”,由政策持续放松、新一轮科技革命及流动性充裕三大驱动力共同推动。
美银证券在最新研究报告中表示,AI正成为中国软件股的主要增长动力,预计金蝶及美图等订阅收入占比较高的软件公司将展现更高增长可见性。
高盛分析师指出:“拥有AI模型及推理芯片能力的公司仍有显著的增长空间。”该行基于对阿里巴巴云业务增长的乐观预期,已将阿里目标价上调10%。
03 资金涌动,散户机构纷纷入场
随着赚钱效应显现,市场资金正在加速涌入。任泽平团队观察到:“在赚钱效应带动下,5月以来出现了散户跑步入场、存款搬家的迹象。”
数据显示,7月上交所开户数量相比5月增长26%;7月M1同比增长5.6%,比5月的2.3%大幅上升,银行存款定期化趋势逆转。
国际机构也纷纷看好中国市场,加仓中国资产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共识性操作。外资纷纷看好中国、纷纷加仓,居民存款搬家、跑步进场,基金销售再现火爆,券商开户大幅增长。
04 未来趋势,指数级增长才刚刚开始
当前AI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增长潜力可能超出当前市场最乐观的预期。美银和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显示,市场严重低估了当前AI投资的真实规模,同时对未来折旧费用的冲击准备不足。
到2027年,仅谷歌、亚马逊和Meta三家,市场预测的折旧额就可能比实际情况低了近164亿美元。
天风证券宏观团队负责人和钊宇指出,AI资产的“短寿”问题与传统服务器不同,用于AI计算的GPU等硬件面临着更快的技术迭代和更高的工作负荷,其有效使用寿命可能仅为三到五年。
这种技术迭代速度反而可能进一步加剧AI投资的强度,形成不断自我增强的投资循环。
05 估值重构,传统估值方法或已失效
在AI产业呈现指数级增长的背景下,传统估值方法可能已经失效。AI相关企业的价值可能无法用传统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来衡量。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对于呈现指数级增长的企业,传统的估值方法确实需要调整。更重要的是看技术壁垒、人才储备和未来市场空间。”
随着AI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相关企业可能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收入来源,这些在传统估值模型中很难体现。
随着全球AI竞赛的加速,科技巨头们万亿美元级别的投入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中国金融体系也正为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等官员即将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无疑将展现中国在支持科技创新和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决心。
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涨幅,但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会,那些早期识别并投资于变革性技术的投资者往往获得了超额回报。
来源:AI投资人,唤醒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