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巨头的历史性握手:英伟达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背后的AI棋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22:58 4

摘要:“一家市值4.28万亿美元的芯片巨头,用仅占其市值2%的资金,进行了一场可能重塑全球AI计算格局的战略投资。英伟达与英特尔这对曾经的宿敌,在2025年9月18日宣布的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标志着半导体行业权力格局的重大转变。”

▲文 | 外企君小编 图 | AI

“一家市值4.28万亿美元的芯片巨头,用仅占其市值2%的资金,进行了一场可能重塑全球AI计算格局的战略投资。英伟达与英特尔这对曾经的宿敌,在2025年9月18日宣布的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标志着半导体行业权力格局的重大转变。”

——

全球芯片龙头英伟达(Nvidia)宣布以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Intel),双方将联合开发面向PC和数据中心的新款芯片。

这项协议被视为硅谷两大竞争对手的罕见结盟,尽管未涉及外界高度关注的代工业务,却依然推动英特尔股价单日暴涨22.8%,创下自1987年10月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英伟达将以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收购英特尔普通股,交易规模达50亿美元,完成后预计持股比例约为4%-5%,成为英特尔的重要股东之一。

这笔投资是英特尔在一个月内获得的第三笔重大注资。此前,美国政府以每股20.47美元投资89亿美元,软银以每股23美元投入20亿美元。

三笔投资总计为英特尔带来约160亿美元的新资金,为其工艺技术和封装投资提供了喘息空间。

合作涵盖两个核心领域:在数据中心方面,英特尔将为英伟达设计定制x86处理器,集成到英伟达AI基础设施平台;在个人计算领域,双方将开发“x86 RTX SoC”,将Intel CPU核心与Nvidia RTX GPU芯片结合,面向消费级PC。

此次合作的技术核心在于英伟达的NVLink技术。相比当前普遍使用的PCIe设计,NVLink提供了更为紧密的CPU与GPU耦合,预期将大幅改善吞吐量和延迟。

具体而言,NVLink接口相比PCIe接口带宽提升高达14倍,同时延迟更低。这种紧密的芯片级整合无需外接独立GPU,就能将强大的游戏性能浓缩在单一芯片封装中,在功耗和体积上具备显著优势。

该芯片还将支持统一内存访问架构(UMA),即CPU和GPU可共享同一内存池,彻底解决了传统架构中“CPU内存与GPU显存分离”导致的数据搬运瓶颈。

对英伟达而言,50亿美元仅占其市值约2%,获得的却是战略选择权:获得为NVLink系统和客户端PC定制的x86芯片,而无需承担代工风险或进度延误的压力。

黄仁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项合作将为英伟达打开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新领域,并使英伟达成为英特尔服务器CPU的主要客户。他预计投资英特尔的回报将是巨大的,合作关系将解决250亿至500亿美元的市场机会。

对英特尔来说,合作不仅是资金注入,更是来自行业领军者的认可。英特尔的历史优势是为大客户定制Xeon处理器;将这一优势转向英伟达顺理成章。

这也向客户和华盛顿传递信号:即便在重建制造信誉的过程中,英特尔在设计、封装和先进互连技术上仍居核心地位。

AMD首当其冲受到合作影响。在数据中心,Intel-Nvidia的NVLink CPU将巩固英伟达加速器帝国的护城河,削弱AMD主推的CPU-GPU一体化平台优势。

在PC市场,Intel的x86 RTX芯片将挤压AMD在游戏笔记本APU领域的市场份额。AMD面临双线压力。

对台积电而言,短期无忧,但长期存在风险。如果英特尔的工艺节点和先进封装技术迎头赶上,部分英伟达相关订单可能转向英特尔。

不过,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认为,合作对台积电总体风险可控,台积电在先进制程方面的优势地位可以至少再持续五年,AI芯片订单不会受到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协议未涉及辉达使用英特尔的代工产能。英特尔的代工业务长年亏损,若无法获得辉达、苹果等大客户支持,恐难持续发展。

英伟达明确表示不会承诺将芯片制造交给Intel。共同设计可以,共同制造暂时没有。这个保留条款很重要。

这种克制迫使英特尔继续证明其18A及未来工艺的可扩展性。对英伟达来说,这种安排使其保持了供应链灵活性,不必承担英特尔制造进度延误的风险。

这不是行业首次尝试融合芯片。2017年,英特尔的Kaby Lake-G将其CPU与AMD Radeon显卡封装在一起。理念虽好,但执行不力。

当时英特尔负责驱动验证,后续却出现权责推诿,导致驱动支持断层,最终产品线早夭。

如今情况有所不同。英伟达将掌控GPU驱动,NVLink提供比PCIe更紧密、低延迟的耦合。架构更清晰,激励机制亦然。

双方明确了责任分工:“英特尔负责CPU的制造与销售,英伟达则提供GPU驱动和AI软件栈”,各司其职且边界清晰。

这场合作背后带有明显的地缘战略色彩。美国政府此前已向英特尔注资90亿美元,而英伟达的50亿美元投资,与软银的20亿美元投资一起,形成了“政府+企业”的联合投资格局。

美国政府持有英特尔9.9%的股份并非慈善之举。美国希望建立稳健的本土尖端计算能力,并确保英特尔的地位。

英伟达的合作契合这一目标,同时保护了其供应链灵活性。对于美国政府而言,这些投资为英特尔提供了巨额现金支持,使其能够维持与台积电竞争所需的高额资本支出。

外企君小编观察认为,这笔交易标志着行业趋势:通用CPU让位于紧密集成的加速器优先系统。价值向掌控整个堆栈——硅片、互连、软件、系统——的公司集中。

英伟达通过相对较小的投资,获得了英特尔x86 CPU庞大生态系的接入权,未来可将其整合到AI基础设施平台中。加之NVLink Fusion的多家生态系合作夥伴则以Arm架構打造CPU多,等同於輝達在x86與Arm的雙架構系統都獲得絕對的話語權。

长期来看,半导体业者分析,从供应链安全或是投资效益角度,辉达未来势必会将英特尔晶圆代工列入考量,这代表英特尔的18A、14A制程将有足够的练兵机会。

交易落地后,英特尔股价飙升27.7%,AMD股价下跌4%,台积电ADR早盘一度下跌2%后回升。

资本市场的反应已经表明了风向。这场合作不仅为英特尔注入了急需的现金流,更使其重返AI竞技场的中心舞台。

但英特尔真正需要的可能是结构性改革——彻底分拆芯片设计与制造业务,成为两个独立实体。

只有到那时,英伟达等芯片设计公司才可能毫无顾虑地委托英特尔生产芯片,因为他们知道拆分后的英特尔制造部门不会与自己竞争。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