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江西又一个贪官落马,长得憨厚老实却腐化!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7 04:21 1

摘要:2025年春,江西省纪委监委持续释放"反腐无禁区"强烈信号。4月16日,赣州市纪委监委官网通报:该市交通运输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朱洪波(1962年8月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接受审查调查。这起"退休三年仍被查"的案件,成为该省深化"风腐同查同治"机制的最新

2025年春,江西省纪委监委持续释放"反腐无禁区"强烈信号。4月16日,赣州市纪委监委官网通报:该市交通运输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朱洪波(1962年8月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接受审查调查。这起"退休三年仍被查"的案件,成为该省深化"风腐同查同治"机制的最新注脚——2025年以来,全省已有14名官员主动投案,其中6名厅级干部占比达75%,印证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政策的震慑效应。

个人履历

朱洪波1980年从公路养护工起步,历任技术员、工程科长,带领完成3项省级公路建设课题,获评"全省交通系统技术能手";

2007年调任市交通局副局长后,凭借协调能力步步高升,2020年出任"一把手",主政期间推动多条高速公路落地;

退休过渡期,2021年转任一级调研员,2022年正式退休,却在三年后因"靠路吃路"问题浮出水面。

双面人生:

工作照中的他"浓眉大眼、西装革履",深入基层调研的足迹遍布赣州18个县(市、区);

在党校讲台大谈"廉洁奉公是党员干部的生命线",2020年廉政党课视频曾在系统内广泛传播。

幕后贪腐:

工程寻租:利用职务便利,在公路项目招投标、资金拨付等环节为特定企业"量身定制"评标条件,涉嫌收受财物;

利益输送:通过虚构"技术咨询""项目合作"等名义,将公权力异化为个人牟利工具,其违纪行为集中发生在主政交通局期间。

案件警示:

朱洪波案折射出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的典型路径:

权力集中风险:交通局"一把手"长期主管基建项目,内部监督形同虚设,直到巡察组发现某高速公路标段预算虚增20%的线索;

新型腐败特征:将违纪违法行为与商业行为混同,通过"影子公司""合作股"等隐蔽方式收受利益,具有"由风及腐、风腐交织"的显著特点;

退休不褪色震慑:该案是江西省2025年查处的第7起"退休后被查"案件,印证了"反腐没有保险箱"的执纪导向。

制度重构:从个案查处到系统治理

针对朱洪波案暴露的问题,江西省同步推进三项改革:

1. 监督机制创新:建立"技术专家+纪检专员"双审核制度,对亿元以上交通项目实施全流程廉政风险评估;

2. 风腐同查同治:将"由风查腐"纳入巡察重点,2024年全省交通系统通过作风问题倒查腐败线索37件,处分42人;

3. 群众监督赋能:在全省交通系统推广"12388随手拍"举报平台,2025年一季度收到有效线索1200余条,查实率达65%。

价值导向:以案促改的深层逻辑

本文核心事实均源自:

赣州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信息通报》(2025年4月16日)值得关注的是,案件查办期间,江西省纪委监委同步开展"以案促改"专项行动,推动建立"亲清政商联系卡"制度,明确20类禁止性交易行为,并向社会公布12388举报平台二维码,将反腐成效转化为制度性成果。

结语:

朱洪波的落马再次印证:当专业能力失去党性约束,当项目图纸沦为谋私蓝图,再光鲜的履历也终会被法纪红线撕裂。此案启示我们: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没有"安全地带",更无"退休保险箱",唯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防腐护栏",才能真正修好新时代的"民心路"。

来源:时事评论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