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艺术季即将开启 共享凹凸艺术世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7 03:26 1

摘要:每年的5月初夏,北京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就会因艺术的花火迸发出无限生机。今年也不例外,2025年的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下称“北京当代艺博会”)将于5月22日至25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11号馆举办。

2024年北京当代艺博会现场

每年的5月初夏,北京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就会因艺术的花火迸发出无限生机。今年也不例外,2025年的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下称“北京当代艺博会”)将于5月22日至25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11号馆举办。2025北京当代艺博会以“凹凸”(CONCAVE-CONVEX)为主题,延续对于当代艺术价值纵深性和差异性的观察与发掘,以艺术作为建立连结的邀请和交流互鉴的语言,与大家共度难忘的北京时间。

2025年北京当代艺博会艺术作品海报

由“重聚”“凝聚”,到今年的主题“凹凸”,艺博会将继续在全国农业展览馆11号馆的空间中,延续上届的盛大规模与全景呈现,深入梳理和构建当代艺术的价值体系,邀请每个人共享凹凸的艺术世界,让大家去发现表面之外易被忽视的陌生风景与不同声音,以价值理性为坐标去判断和选择,以包容差异的心态去探索和享受。众多的艺术活动也将与艺博会同期在北京举办,属于北京的艺术季也将再次到来。《北京青年》周刊专访了北京当代艺博会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熊蕾,她从个人角度也非常喜欢北京当代艺博会的slogan:“艺术世界,北京时间”。“这句slogan既点明了北京当代的初衷,也打开了其影响力的外延,邀请全城的人们相聚于5月全国农展馆的北京当代,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人感受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引发一些思考,也收获一份惊喜。”熊蕾如是说。熊蕾:“北京当代”是进行式2025年是熊蕾联合创办北京当代艺博会的第八年。“北京当代”一直致力于促成不同主体间的连结与合作,让更多人参与到艺术浓度极高的“北京时间”中,具象化感受“北京时间”及其蕴藏的文化内核。熊蕾说,当初由一腔热情创立这个品牌和团队,如今看来是“特别幸运,且有意义与价值的”。打造“北京当代”独有的品牌价值是她一直在探索的事情,更是一种不断更新的正在进行式。北京当代从未缺席如今,人们在享受交流便捷和丰富讯息的同时,也面临着价值同质化的威胁。2025北京当代艺博会选择“凹凸”为主题,希望唤起每个人对世界上存在的“褶皱”的关注,同时又象征着不同本土经验间的互补与契合,呼应着历久弥坚的榫卯结构,以及其所代表的一种东方式的美学与制造经验。熊蕾透露说:“为契合今年的主题‘凹凸’,我们从展位空间设计、现场视觉调动等不同的方式来让观众感知这个主题。同时,我们还会呼应每年的主题开发有创意的艺术衍生产品,我个人是蛮期待的。”在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持续关注与研究中,北京当代从未缺席。每一年,北京当代的“艺述”单元都紧扣当代艺术的议题,不断对艺术市场进行有洞察力的研究和内容输出。“作为一个大型文化艺术平台,我们希望提供一条认识和参与进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路径,这条路径是具有引领性的,可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到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

2024年北京当代艺博会现场

持续性的自我生长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北京当代发起了针对Y与Z世代艺术家的田野类型考察“90×90×90:中国青年艺术家调查”,通过向90位出生于1990年前后的艺术家提出90个与他们创作、生活、价值观相关的问题,试图去描绘和梳理这一代际艺术家的群体面貌和时代特征。“针对这个项目,后续会衍生出文献和主题类型的展览项目,以及视频和播客类型内容。对艺术市场未来的种子有持续的观察和梳理,这也是北京当代一直坚持的事情。”熊蕾介绍说。作为一个大型的艺术博览会,北京当代一直有自己的坚守和根基,它以北京这座具有中国代表性的城市为落点,希望激发全球视野内不同地方本土性的活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并助力整个当代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中。“从商业经营的角度来讲,艺术博览会需要更多的内驱力和情怀。在交易之外,它还聚合了展示、教育、交流、互动等多重意义。因为我们知道,在文化领域,单一地聚焦在市场真的远远不够。”熊蕾如是说。“我是被北京当代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鲍栋的一句话打动的:2018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元年。当时,我感觉自己很有意愿投入到这样的浪潮之中。我很相信他的一些判断,比如,中国当代艺术需要自己的标准和主体性,这也是建立文化自信的一部分,我被这样的一种初心所打动的。”于是,2018年,熊蕾和鲍栋联合创立“北京当代”,并担任首席运营官,负责统筹团队组建、商业运营、财务管理等环节。对她来说,当时的场景如今回想起来依旧心情澎湃。彼时的熊蕾有着丰富的大型活动组织经验,她曾参与到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等数十场大型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之中。对她而言,打造北京当代这样一个新的品牌,工作经验给到了很大的助益。“从运营角度来看,大型的活动需要既聚焦于专业的内部圈层,又要跟外部圈层进行对接,熟悉这样的底层逻辑后,我之前的经验得到了很大的施展空间。但是落实在具体执行层面,实际上是一个挺大的课题,直到目前,我们仍在不断地进行模式的优化和探索。”

2024年北京当代艺博会现场

擅于探索跨领域融合的熊蕾一直在关注科技对艺术市场的赋能。早在2020年,熊蕾与团队研发推出了小程序“艺术圈ART-LOOP”,并以“明天的艺博会”为主题,举办了一场小而精的线上线下结合的艺博会,这也成为特殊时期北京唯一的一场线下艺博会。“通过技术的手段,我们从科学与艺术的角度做了一些工作和尝试,希望帮助艺术市场从生产到交易的两端做更好的促进。2023年我们成立了文创品牌联盟链艺术创新实验室,今年我们也开发了官方的移动应用‘北京当代Artloop’,现在已经上架各大应用市场,通过不断结合新的技术去开拓和培养艺术市场的增量。”采访接近尾声,熊蕾表示:“我更希望把‘北京当代’做成一个有文化影响力的IP,可以进行自我持续性生长。我们的平台越强大,需求和机会就会自然而然地衍生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心态是乐观且自信的。”说毕,她带着行李箱赶往机场,马上投入到工作中。

北京当代艺博会主视觉出现在京信大厦

Q-北京青年周刊A-熊蕾存在的证明与北京紧密相连 Q 北京作为艺术现场的特别优势有哪些?A 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足以看到这座城市的重要地位。艺术是文化产业中极具潜力和活力的领域,不管是生产端还是消费端,做市场还是做研究、创作,北京都有着丰富的土壤。而且,我个人对北京的情感也很深。 Q 北京对你个人而言又有着怎样的意义?A 我18岁到北京来读大学,到目前为止,北京是我生活最久的城市。每次回家乡或是出差,飞机到北京落地的一瞬间,我就会觉得心里特别踏实。后来,我在这里建立自己的家庭,我的孩子在这里接受教育,我拥有了很多的朋友。我人生中的过往经历、现在的事业以及未来的梦想,都跟北京这座城市紧密连接着。 Q 北京当代艺博会在国际领域有哪些合作与交流?A 北京是中国开展国际交流的中心城市,作为每年大型的文化艺术活动,我们与国际人士、国际媒体和组织的交流逐年扩大和深入。在2021年的时候,我们组织了名为“艺术中国·当代北京——各国使节参观北京当代艺博会”的活动。我记得,当时邀请了15国驻华大使在内的140余位外交使节,我们给他们提供了欣赏与交流中国当代艺术的场景,其中多位大使跟他们的家庭成员反复多次前来参观。今年的艺博会现场也会有瑞士大使馆带来的特别艺术项目。 Q 对于北京当代艺博会的未来,有哪些期待?A 我对北京当代的未来是非常乐观的,我也非常期待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愉快的过程,也是创造北京当代未来更多可能性的过程。同时,我特别感谢我的团队,大家形成了齿轮咬合般的默契,在一个共同的情怀支撑下,秉持着共同的信念。我觉得,在我过往20多年的工作历程当中,现在的团队是我遇到的最好的团队。

王雅静

编辑 韩哈哈

资料提供 受访者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