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送爽,硕果盈枝。2025年9月15日,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和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联合主办、华润医药公益支持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暨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干部培训会在太原顺利召开。会议以“强弱项,提质量,建设区域医疗服务高地”为主题
金秋送爽,硕果盈枝。2025年9月15日,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和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联合主办、华润医药公益支持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暨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干部培训会在太原顺利召开。会议以“强弱项,提质量,建设区域医疗服务高地”为主题,特邀山西省卫生健康委领导、太原市卫生健康委领导、医院管理者、科室管理者及省内各级医院代表数百人齐聚一堂,聚焦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发展的实践经验与亮点做法,共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之大计。
会议合影
顶层规划,高位推动明航向
张泽书记致辞
太原市委卫健工委书记、太原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张泽提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优化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的关键举措。北大医院太原医院要乘势而上,扛起龙头职责,在医疗质量、学科建设、管理创新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窗口形象,服务人民群众。医院要紧紧围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定位,聚焦疑难重症诊疗能力提升,加强与北大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对接,引入新技术、强化专科建设,推动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当前,要狠抓绩效考核与三甲医院复审,以评促建、以审促改,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要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弘扬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希望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北大医院及合作单位继续在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给予支持,共同将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建设成为人民满意、技术领先、管理高效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示范样板。
李锋社长助理致辞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社长助理李锋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是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抓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正是这一战略的核心载体,它不仅是技术输出的“硬联通”,更是管理理念、学科能力、人才队伍的“软衔接”。北大医院作为国内顶尖医疗机构,与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深度合作,从学科共建到人才共育,从技术平移到管理同质化,这些实践将“北大智慧”和“太原经验”推向全国,为更多地区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路径。期待通过今天的思想碰撞,能产出更多前瞻性理念、创新性方案、实用性工具,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中国医学论坛报》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的事业单位属性的官方媒体,愿与在座各位专家携手,凝聚共识、传播智慧,共同书写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新篇章!
姜辉书记致辞
会议开幕式环节,北大医院党委书记、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总院长姜辉在致辞中表示,北大医院自创建以来,始终秉持“为医学教育而生”的使命,坚守“国家队”医院的责任担当。三年前,医院肩负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样板的使命,在太原这片热土上播下了一颗两院融合的种子。三年来,通过全方位帮扶与深度融合,北大医院全体领导班子将医院管理、科研创新、医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悉数带到了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推动医院持续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诊疗量跨越式攀升、技术高地加速隆起、外转率显著下降、人才磁场效应显现、科研转化动能澎湃的斐然成绩。姜辉书记提出,面向“十四五”收官之年与“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医院要持续发力,在推动学科均衡发展、提升科研转化效能、深化精细管理内涵、优化患者就医体验等方面再次突破,努力将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建设成为名符其实、人民满意的区域医疗服务新高地!
李新华副主任致辞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新华表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的重大民生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强医工程重点持续推进。北大医院太原医院自揭牌以来,在北大医院的帮扶下成效显著,关键指标稳步提升,多项新技术实现突破,专科建设和科研平台取得重要进展,救治能力大幅增强,为减少患者外转作出积极贡献。李新华副主任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北大医院继续深度参与,强化学科、人才和科研支持,助力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二是希望太原市卫生健康委加强协调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三是希望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加快实现管理、技术、人才“三平移”,不断提升诊疗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服务创新,质效提升促发展
杨尹默院长主题发言
北大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尹默为与会者带来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分享。杨尹默院长表示,面对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的公立医院“三个转变、三个提高”的发展要求,北大医院已转向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医院依托110年深厚积淀,集中资源发展肾内科、泌尿外科、皮肤科、儿科等优势学科,目前已拥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突破中心院区的空间发展瓶颈,医院创新实施“腾笼换鸟”策略,将全部行政职能部门外迁,原址改造为日间手术中心、特需门诊和日间化疗病房,不仅显著提升了医疗空间利用率,还优化了CMI值和手术结构,大大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在多院区管理方面,医院实行“差异化布局、同质化医疗、一体化管理”的策略。中心院区定位“大专科、强综合”,大兴院区则侧重“强专科、小综合”,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流动与区域协同。杨尹默院长提到,公立医院发展的总体策略是以绩效“国测”为指挥棒,以“国测”评价体系为抓手,全面提升医疗管理水平,全面促进学科建设,努力向高CMI值、四级手术、微创手术倾斜。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规划是让业务提“质量”,向管理要“效益”。通过调结构即调整空间结构、时间结构、绩效结构、临床结构、人才结构、学科结构、管理结构,提质量即加强质控体系、数据质量、数智赋能,多措并举实现跨越发展,推动医院在激烈竞争环境中持续突破。
互鉴共享,探索多元实践路
马晋峰书记主题发言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党委书记马晋峰聚焦党建工作的创新举措,从加强党建工作学以致用、发挥支部堡垒作用、锤炼党员党性修养、健全党建工作制度等方面分享了高质量党建引领国家区域肿瘤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经验。马晋峰书记表示,在高质量党建的赋能和总院的引领带动下,肿瘤医院山西医院的门诊量、手术量、出院人数逐年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其次,医院申报新技术、新项目相比3年前增长5倍,实现技术、学科、人才“能力三提升”和费用、时间、医保“支出三减轻”;再者,医院成功打造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开展多项临床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对于肿瘤防治工作,医院在国家癌症中心的指导下成立了省级肿瘤质控中心以及质控专家组,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癌症质控体系,使癌症防控“关口前移”。同时大力开展肿瘤防筛、同质管理、精准防控、健康教育等工作,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的第五代研究型医院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标杆。马晋峰书记强调,目前医院“一个支部一个战斗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党建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党的建设不仅是引领医院发展的指路明灯,更是国家区域肿瘤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安玉兰书记主题发言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西医院党委书记安玉兰围绕看大势、明现状、找问题、想对策、显成效五个方面分享了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模范先锋实践。安玉兰书记指出,目前,中医药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家的政策支持、政府的高位推动及西苑医院的大力支持下,西苑医院山西医院明确定位,制定“12345”战略规划引领发展;成立两院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领导组和运营管理部,逐步完善区域医疗中心的运营机制;创新推进“双主任制”管理模式,实现临床、医技、护理、行政管理基本全覆盖。安玉兰书记表示,在高效带动之下,西苑医院山西医院硕果累累。第一,成功落地“三个中心”建设,医教研发展再上新台阶;第二,“培养与引进”并重,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等灵活方式加强人才引育;第三,举办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打造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持续加强临床诊疗能力;第四,设立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专项科研基金,稳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第五,京晋携手,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技术支援等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安玉兰书记认为,中医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一项开创性、引领性的重大工程,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守正创新,以问题为导向,才能稳中求进,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刘黎黎院长主题发言
北大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执行院长刘黎黎分享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宁夏”经验。刘黎黎院长认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要因地制宜,在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教学、医疗管理、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医疗管理六个方面实现同质管理。其中,党委领导是根本保障,融合发展是关键路径,聚才强干是核心支撑。作为妇幼专科医院,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建生育友好和儿童友好医院,通过开展特色门诊、多学科协作诊疗、“互联网+”医疗,实现全院一张床管理,为妇女和儿童提供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同时医院筑牢出生缺陷防线,对出生缺陷患儿及时行手术治疗;依托远程医疗平台实现危重新生儿5G转运,不断完善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系统。在北大医院的帮助下,医院建立了总院专家兜底的四级危重孕产妇转会诊机制,为妇女儿童筑牢“健康桥梁”。此外,医院通过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强化质量安全控制和应急管理保障、健全绩效考核机制等,实现医疗快速增量和运营指标不断优化的良性循环。对于未来的发展,刘黎黎院长认为,要全力实现一个平台、三大目标、十大中心的愿景,只有当地政府真支持、输出医院真心干、依托医院真配合,才能真正建设好水平一流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何进凯副主任主题发言
太原市委卫健工委委员、太原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何进凯围绕公立医院面临的内外部严峻形势和现状,发表了个人的深度思考。何进凯副主任认为,公立医院要突破重围,需采用“三步走”策略。第一,向上借力。即医院的发展要与功能定位相匹配,选好专科团队、做好对接,着眼于长板和特色学科打造的同时,还要做好量化考核,最终实现引进一个专家,培育一支队伍,沉淀一类技术,建强一个专科。第二,向下发力。通过“五个四”策略,与基层医疗机构深入合作,同时深挖群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第三,狠抓运营。全面预算管理、全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是医院运营管理三大要素,在DRG/DIP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医院不仅要建立医保版的临床路径、“临床药径”和“临床耗径”,还要找准非医保诊疗项目的切入点。做好开源、节流、严管,才能做到运营提效益、管理提质量、绩效促凝聚。何进凯副主任总结,医院的经济运营并不完全等同于普通的开源和节流,调整结构才是保障医院经济良好运营的重要抓手。在大综合基础上让科室再强一些,让有特色的科室再多一些,或许这才是最朴质的医院运营本质。
嘉宾主持(从左到右依次为袁建峰书记、李尉红书记和杨晓丽副院长)
会议由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袁建峰,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尉红和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副院长杨晓丽共同主持。专家一致认为,各位嘉宾的分享理念前瞻、案例鲜活、路径清晰,堪称一份份沉甸甸的、具有标杆意义的实践样本,为大家生动描绘了一幅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发展的崭新画卷。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唯有让患者受益,让员工获得价值,才能让医院永葆生机。
凝聚启航,区域共建踏新程
王平院长总结
会议最后,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党委委员、执行院长王平对在座嘉宾致以最深切的感激与敬意。王平院长表示,今年全院上下以“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工作,业务在增加、难度在提升、节奏在加快,同时医院也面临医疗、医保、医药政策改革等多重机遇和挑战。对此,全员要凝聚思想共识,建强服务体系,注重长远发展,抓实人才培养,强化作风保障。王平院长殷切表示,“强弱项”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提质量”不是口号,而是生命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唯有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才能攻坚克难、梦想成真。唯有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以“答卷人”姿态促提升,才能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让三晋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更优质、更高效、更安全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来源: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