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杜月笙的祠堂落成典礼确实是一场极为轰动的大场面。1931年6月9日上午9时,外滩海关大钟鸣响,紧接着21响礼炮轰鸣(原文“24发礼炮”有误),这种规格在当时的上海多年未见。
一、1931年的上海大场面
杜月笙的祠堂落成典礼确实是一场极为轰动的大场面。1931年6月9日上午9时,外滩海关大钟鸣响,紧接着21响礼炮轰鸣(原文“24发礼炮”有误),这种规格在当时的上海多年未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天,由六个仪仗队护送着杜家祖宗牌位前往浦东高桥老家。队伍的阵容堪称奢华壮观,有骑着高头大马的印度巡捕在前面开道,金荣小学的学生们手举“万民伞”,专业的军乐队一路吹拉弹唱,其后还跟着国民政府、淞沪警备司令部等送来的诸多匾额。街道上人群拥挤不堪,以至于黄浦江里都掉进了几十名因看热闹而不慎落水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次日,梅兰芳、周信芳等戏曲界的顶级名角纷纷前来庆贺。现场摆下了数千桌流水席,从早到晚宾客不断。当时坊间就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杜老板这哪里是在办典礼,分明是向全上海宣告——黑白两道,他都能吃得开!”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五个太太和十一个孩子的江湖
杜月笙一生共娶了五房太太,育有十一个子女。尽管他本人身处黑道,但对子女的教育却有着严格的要求,他常常告诫子女:“谁敢沾黑,我就打断谁的腿!”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领养的大儿子最争气
杜维藩是杜月笙领养的儿子,却深得杜月笙的喜爱。他从小就跟随杜月笙参与各种社交和生意场合,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和社会经验。后来,他考入沪江大学学习金融专业,毕业后成为了一名银行界的精英。杜月笙去世后,他带着家人前往台湾,在那里继续发展,事业颇为顺遂。
2. 舞女姨太的三个儿子
二太太陈帼英原本是上海舞厅的头牌舞女,她为杜家生下了三个儿子。其中,老二杜维垣学业有成,后来进入联合国工作,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老五杜维翰早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但在晚年遭遇了一些变故,生活过得比较坎坷;老六杜维宁性格较为淡泊,一生都留在上海,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
3. 弹琵琶的苏州姑娘
三太太孙佩豪十五岁时被杜月笙从妓院赎出,她擅长弹奏琵琶,才艺出众。她所生的老三杜维屏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拥有卓越的学识。然而,他回国后参与“囤货炒股”活动,被蒋经国以扰乱金融秩序为由逮捕入狱。后来,他前往巴西发展,凭借自己的商业头脑和努力,在当地的生意场上取得了成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
4. 戏迷太太和她的孩子们
四太太姚玉兰是一位戏迷,她的戏曲演唱水平很高,就连宋美龄都十分欣赏她的表演。她的女儿杜美如嫁给了一位台湾飞行员,随后跟随丈夫前往约旦,并在那里开了一家中餐馆,将中国美食文化传播到了异国他乡。她在六十多岁时才回到祖国。可惜的是,她的小儿子杜维嵩年纪轻轻就患上了抑郁症,年仅29岁便离开了人世。
图片来源于网络
5. 梨园情缘半生守候
孟小冬(京剧名角,梅兰芳前妻)与杜月笙的情缘跨越二十年。杜月笙从上海滩初遇便倾心守护,直至晚年才在香港以盛大婚礼迎娶孟小冬。两人收养的义女杜美娟因执意与飞行员结合,与坚持门第观念的孟小冬爆发冲突,最终母女决裂。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那些江湖传闻和人间烟火
如今,杜家子女早已分散在世界各地,如美国、加拿大、中国台湾、约旦等地。但他们始终恪守着杜月笙立下的规矩,清清白白地做人、做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在水果摊偷梨的穷小子,最终成为了连蒋介石都要送匾祝贺的“上海皇帝”。然而,再宏大的排场也无法抵挡时代的变迁。
如今,外滩海关大楼的钟声依旧按时响起,但杜家祠堂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这些或真或假的故事,在茶楼酒肆里被人们反复品味。
来源:阿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