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江苏省大学生(普通生组)乒乓球锦标赛开赛前一天,作为东道主的南京农业大学已经热闹起来。大赛副裁判长、南农大乒乓球教师宋崇丽更是足足忙了 18个小时,才强制自己“关机”休息。即便只剩下短短几个小时的睡觉时间,她还是兴奋到失眠。对于“80后”的宋崇丽来说
2025年江苏省大学生(普通生组)乒乓球锦标赛开赛前一天,作为东道主的南京农业大学已经热闹起来。大赛副裁判长、南农大乒乓球教师宋崇丽更是足足忙了 18个小时,才强制自己“关机”休息。即便只剩下短短几个小时的睡觉时间,她还是兴奋到失眠。对于“80后”的宋崇丽来说,她参与组织过的大赛太多太多,却每次都会如此的紧张和兴奋,对乒乓球和教学工作极大的热爱正是其中的原因。
▲作为乒乓球国际裁判,宋崇丽曾执裁青奥会、世乒赛、亚运会、全国学青会等大赛。图为执裁2023年杭州亚运会
懵懵懂懂踏进乒乓大门
宋崇丽出生在山西介休的一个小村庄。一年级暑假,她到城里找姨妈家的小姐姐玩。姐姐在介休市业余少体校学乒乓球,家里也有张球台,每天训练结束回到家,姐姐都把学到的技术给妹妹讲一讲,妹妹也就拿起球拍打着玩。暑假过了大半,姐姐邀请妹妹去体校看一看,连着去了几天,宋崇丽都躲在门外不敢进,一位叫嵇储威的教练发现了这个小小的“跟屁虫”,于是把她招呼了进去。
人生的际遇有时候就是这样说来就来,宋崇丽小心翼翼地踏进了乒乓球馆的大门,她当时根本不会想到,自己的人生就在那一刻被锁定了。教练问宋崇丽会不会打球,并让她打两下试试,几个推挡过后,教练有点惊讶,这孩子打得蛮好,就像练过几个月的样子。于是,“你想不想打乒乓球”这个选择很快摆到了宋崇丽面前。
六七岁的孩子哪懂这些,她还没想好怎么回答,求才心切的教练就马上给宋崇丽的姨妈打了电话,又做了家访。宋崇丽不知道家里的大人们在暑假的最后几天做了哪些选择,她只知道二年级一开学,她就已经转学到了城里的学校,人也彻底住到了姨妈家。
▲参加全国第一届高级裁判员比赛
每一次努力都被看见
宋崇丽进了体校之后,恰好校长郭坚一的女儿郭毅娴也刚刚来到体校当教练,两个新人凑到一起,教练的心气很高,在弟子身上花了不少功夫。宋崇丽也是个懂事又能吃苦的孩子,一年后就在山西省的一次少儿邀请赛中拿了冠军。校长看出这是个好苗子,于是给她加上了身体素质的训练任务——每天清晨跟着田径队跑步,下午跟着乒乓队打球,一副好身体和强大的意志一点点被磨炼了出来。
宋崇丽说,自己从小至今遇到了太多贵人,也欠下了太多恩情,除了感情如父母般的姨妈和姨父,还有很多乒乓之路上的师长。“当初体校校长曾经对我说,你只管努力训练,以后的路我们帮你想。即使听起来好像只是画了一张饼,我也从没有一点怀疑。”
宋崇丽很努力,努力到教练专门给她配了一把球馆的钥匙,因为他们知道这孩子会早早一个人去练发球,也会把球馆打扫干净。幸运的是,宋崇丽得到的不是“一张饼”,而是一位又一位师长的接力托举,并一步步将她引上了顺遂的乒乓之路。“这世界上努力的人很多很多,但不是每个人的努力都能被看到。”宋崇丽说,“我是幸运的那个”。
▲宋崇丽的乒乓球课
告别少体校,宋崇丽进入晋中市体育运动学校读中专,临近毕业,学校的陈克军主任推荐她去考大学。那一年,山西大学第一次特招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宋崇丽以总成绩第一名被录取。但她却犹豫了,因为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父亲还得了重病,宋崇丽想中专毕业就去工作,帮家里减轻负担。陈克军主任得知情况后告诉她:“你上中专的时候家里交过 3000块钱押金,退给你就够交大学学费了。”而姨妈则坚定地说:“去上!没钱姨妈给你出!”
在大学里,因为球打得好,人又踏实肯干,有教球或是陪练、陪考这样的勤工俭学机会,阮国璧教练和其他老师们都会推荐给宋崇丽。大四那年,曾经在高考体育招生考试现场见过宋崇丽当陪考的太原理工大学牛志生老师突然找到她说,“南京农业大学需要一名乒乓球女老师”,宋崇丽二话没说,背上行囊就去了南京。
每次回山西,宋崇丽都会先去看望姨妈一家
上好每一堂课是最重要的事
因为走的体育生途径,宋崇丽上中专和上大学都比普通学生要早,因此来到南京农业大学当老师的时候,她才 20岁,甚至有些学生都比她年纪大,上课被学生气哭是常事。和学生相处了二十多年,从“妹妹”到“姐姐”,再到如今成了长辈,年龄的增长和角色的转变让宋崇丽变得成熟,也让她越来越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
“第一次听到上海交大的孙麒麟教授提到‘课大于天’的教学理念时,我很震撼。我没有想到过这样的高度,但我也把上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先生曾经不解地问我,都是二十多年的老教师了,每年都是一样的教课,怎么还是天天都要备课,每节课后都要写小结?我说每年的学生不一样啊,打球的水平和性格都不一样,我怎么能用相同的方法上课呢?”
▲孙麒麟教授“课大于天”的教学理念深深影响着宋崇丽
南农大没有单招生,那些选修乒乓球课的学生有不少都是为了找个不用风吹日晒的项目修学分。但宋崇丽同样严格要求他们,“乒乓球大概率不会成为他们的职业,但是会在未来帮助到他们很多”。总是有学生突然跑回学校来,说单位要办比赛,让宋老师快教两招。宋崇丽一边教一边也要数落两句:“上学时候我想好好教你两招的,你不乐意学,现在要在同事面前‘嘚瑟’想起我了?”宋崇丽把这些当笑话讲给现在的学生听,学生们听进去了,缠着她要“学两招”,宋崇丽就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我总觉得让学生们学会打球是我的使命,而得到学生认可是我一生的教学追求”。
停不下脚步的“工作狂”
作为第一个“科班”乒乓球老师,宋崇丽来到南农大后,慢慢地组织起一支学生乒乓球队,开始参加省里的比赛。运动员出身的她好胜心强,但因为生源里很少有从小练过球的学生,这支球队和很多其他高校球队的水平不在一个量级上。
比赛常常是辛辛苦苦备战了很久,然后颗粒无收地被打回来。年轻的宋崇丽本来就是个爱哭的姑娘,队员们总是反过来安慰老师,“您别伤心,我们再努力”。2018年,师生们的共同努力终于见到了成果,球队在那一年的江苏省运动会上一口气拿了女团、女单、女双三枚金牌和一枚混双银牌,并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
也是在那一年,宋崇丽怀了二胎,于是她把这支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球队交到了新来的老师手里。一对小夫妻,两个调皮的儿子,“二拖二”的生活当过父母的都知道不容易。但宋崇丽没有被生活拖住脚步,她实在离不开乒乓球,除了上课,她还要把大半的业余时间分给乒乓球——给学生乒协做指导老师,给校长队当陪练,组织学校里的各种师生比赛,参加国内外大赛做裁判,在学校承办省里大赛的时候忙前忙后……只要有需要,她总是毫不犹豫地把孩子丢给爱人然后一头扎进工作里,对孩子的愧疚和对爱人的感激则深藏在她的心底。
南农大承办过不少省市一级的比赛——省高校锦标赛、省高校校长杯、省后勤系统比赛、南京高校体育教师赛……做事严谨到有些强迫症的宋崇丽总是追求完美,几十张球台她要一张张亲自测量调整,每到大赛期间,经常晚上 10点钟才能吃上晚饭。而作为乒乓球国际级裁判,宋崇丽也不忘把自己执裁过上千场国际国内比赛的经验运用到学校工作中。她在每次大赛都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召集校内学生,培养他们当裁判,最多的时候要把 200名学生培训成合格的乒乓裁判,这之中的辛苦甚至超过了上课和带队。而正是她的这些辛苦换来了大赛的顺利运行,也帮助学生们多掌握了一项技能。
宋崇丽常说自己一生幸运、遇贵人无数,她同样坚信“越努力越幸运”。在成为一名教师后,她希望把这份幸运和永远努力的心态传递给自己的学生,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在漫长的人生之旅。而对于她自己来说,从 7岁那年懵懵懂懂走进球馆的那一刻开始,乒乓球就成了她一辈子的事业,“能把自己的热爱做成一生的事业,是一件让我永远充满底气又无比幸福的事”。
▲为教职工子女免费培训,让对乒乓的热爱传递到下一代。
来源:乒乓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