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还天天散步?医生强调:要想病情缓解,这6习惯尽早改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4 17:37 1

摘要:他姓李,六十出头,退休前是个中学老师,讲课喜欢拍桌子,走路带风,年轻时精气神十足。

他姓李,六十出头,退休前是个中学老师,讲课喜欢拍桌子,走路带风,年轻时精气神十足。

可现在不行了,心脏总像是卡着一口气,稍微走快点就喘,胸口时不时闷得慌。家人劝他去医院,他说没事,年纪大了都这样。

直到有天,他在小区门口晒太阳时晕了过去,才被家人连夜送进医院,检查结果出来,冠心病

他说自己天天去公园走路,怎么还会得冠心病?医生看着他的化验单摇头:“不是走路就能解决一切,有些习惯,你不改,走再多路也没用。

冠心病这仨字,听起来不疼不痒,可真要犯起来,那就是要命的事。

它不是突然来的,而是悄么声地,一点点堵住你的血管,等你反应过来,已经快堵死了。

你以为天天散步就放心了?那得看你散完步回家干了啥。

医生说,有些习惯看着没啥,其实就是在给心脏添堵。

比如说,吃饭这事儿,很多人就没当回事儿。李老师退休后最爱去早市,回家做点油条、煎饼果子,再来个咸鸭蛋,热热闹闹一顿早饭。

医生一听,脸都黑了。高油高盐的东西一上桌,血脂就跟着蹿上去,血管也跟着紧张得不行。

你说你天天走路,回家一顿油炸,心脏就像刚喘口气,又被捂上个闷头盖脸。

还有人喜欢晚上撑到很晚才睡,追剧、打牌、刷手机,觉得睡觉是浪费时间。

可你不知道,心脏最怕的就是熬夜。你不睡,它就得一直干活,时间久了,累得喘不过气来。

研究也发现,长期睡眠不足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作息的人高出40%以上。

李老师还有个习惯,就是爱生闷气。退休后闲着没事干,家里一点小事就能上头,媳妇说他是“上了年纪的火药桶”。

其实情绪这玩意儿,对心脏的影响,比你想的还大。一生气,肾上腺素飙升,血压跟着上,心跳也乱,血管一下子就绷得紧紧的。

时间久了,血管壁就像气球被吹得太满,薄又脆,随时可能出事。

还有一种人,嘴上不说,身体却诚实。天气一冷就懒得动,尤其是冬天,窝在沙发上一坐就是半天,连窗户都不愿打开。

不动,就容易胖,血液循环也慢,血管像长时间没冲水的水管,里面全是沉积物。你说你不动,心脏只能自己加班加点,时间久了,哪儿受得了?

医生说,有时候,不是你年龄大了才有毛病,是你那些年年复一年的坏习惯,把病一点点引来了。

再说说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事——吃药。李老师开始吃药以后,觉得症状好了很多,就自己把药停了,还跟街坊说吃药吃多了伤肝。

医生听了直摇头:“你这是把命当试验品。”冠心病的药不是感冒药,吃两天就能好,而是要长期吃,控制住病情。

擅自停药,跟开着车上高速突然熄火差不多,后果很严重。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更隐蔽的杀手——血压。

血压高这事很多人不当回事,觉得没啥感觉。而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兄弟,两人经常联手作案。

长期高压下,血管内壁受损,胆固醇一沉积,就变成了斑块,一堵就是事儿。

医生说,有些人不是死在病情严重上,而是死在“我以为”上。以为走路就够了,以为不疼就没事,以为吃药能停,以为老了就该这样。

可真要出事的时候,悔都来不及。

那怎么办?医生说,要想让心脏轻松点,这些事得尽早改:

每天的饭菜别总想着图个香,炒菜的时候别一股脑倒油,盐也别用手抓着撒。

可以买个量杯和控盐勺,控制一下。吃肉不是不行,但肥肉、动物内脏、炸鸡炸鱼,能少吃就少吃。

试着多吃点深绿色蔬菜,比如芥蓝、油麦菜,纤维多,能帮忙清理血管。

晚上别再熬夜看手机了。

十点钟关灯睡觉,哪怕睡不着也别一直盯着屏幕。你不睡,心脏就得加班,第二天还得你自己扛着疲惫去遛弯,亏不亏?

别再什么事都憋在心里,可以找老朋友唠唠嗑,也可以试着写写日记,把情绪倒出来。

别小看这些事,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绑在一块儿的。

冬天该动也得动。

不是说得去健身房撸铁,在家原地踏步、伸展胳膊腿,每天动一动,心脏就能轻松点。

吃药这事,得听医生的。

不是你觉得好了就能停药,得有检查、有依据、有医生说了算才行。

血压别等到头晕了才量,买个电子血压计,早晚各量一次,记录下来。

有问题赶紧去医院,别等着血管堵到90%才发现。

李老师后来也想明白了,天天散步不是错,但如果散完步回家继续吃油炸、熬夜、发脾气,那就是白忙活。

他改了不少习惯,饭菜清淡了,晚上不熬夜了,动不动就笑,连他老伴都说,好像年轻了十岁。

医生笑着说:“不是病退了,是你不再逼着它来找你了。”

心脏这东西吧,你不心疼它,它可不心疼你。

别总想着等有症状了再去管,那时候可能已经来不及了。日子过得再平凡,也别糊弄自己那颗心。

它可是你身体里最忙的那一个,别让它一直累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王辰,霍勇,赵冬.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3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23,38(6):521-530.

[2]张健,刘建平,李瑞芳.长期睡眠不足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4):623-629.

[3]李梅,陈红,王志强.冠心病患者情绪状态对心血管事件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50(1):74-78.

来源:健康新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