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一个在建筑工地找钢筋砖块的打工仔,到一个歌声传遍大江南北的摇滚歌手,迪克牛仔的传奇经历确实很励志。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小编很喜欢的一个歌手。
从一个在建筑工地找钢筋砖块的打工仔,到一个歌声传遍大江南北的摇滚歌手,迪克牛仔的传奇经历确实很励志。
本名林进璋的迪克牛仔,1960年生于高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17岁因家境辍学,在建筑工地扛钢筋、绑铁条,日薪仅够买一包劣质香烟。
但工棚破收音机里播放的Bob Dylan和AC/DC,成了他灰暗生活的唯一亮色。
1982年,他用三个月工资买了第一把二手电吉他,在夜市弹唱时被地下乐队主唱发掘。
白天在工地挥汗如雨,夜晚在酒吧演唱到声带出血,这种双重生活持续了整整八年。
最艰难时因付不起房租睡在琴行仓库,老板发现时他正抱着吉他写《无力去爱谁》。
一直到30多岁,迪克牛仔还在PUB组乐队玩音乐。
那时,他所在的乐队中他年龄最大,其他成员全都是10多岁的小孩,因此,他喜提了一个叫“老爹”的外号。
成名后,他独特的嗓音和不拘一格的演唱方式,深受歌迷们的喜爱,他这个“老爹”的外号被粉丝们叫开了。
1996年,36岁的迪克牛仔在台北一家小酒馆驻唱时,被音乐人发现其撕裂嗓音中的沧桑感。
翻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的demo被唱片公司以"太老气"拒绝三次,最终由魔岩唱片冒险发行。
没想到这首被退稿的歌曲,在1998年意外引爆KTV点唱榜。
1996年台北地下音乐圈流传着“老爹传说”:某酒吧总有个穿帆布劳保鞋的驻唱歌手,唱到《浪人情歌》时会突然砸掉效果器,露出虎口处的烫伤疤痕——那是早年焊枪留下的。
魔岩唱片制作人回忆:“他录《放手去爱》时坚持用工地方言唱副歌,说‘真正的痛不需要普通话翻译’。”
1999年《咆哮》专辑创下内地正版销量破百万的奇迹,这个戴破皮夹克、穿工装靴的"老爹",用《三万英尺》《放手去爱》等歌曲撕开了华语乐坛小鲜肉统治的局面。
媒体都在追问这个37岁才走红的“大叔”凭什么。
答案藏在高雄港区潮湿的铁皮房里——17岁辍学后,他白天在船厂焊接钢板,夜晚抱着吉他模仿布鲁斯歌手,工友戏称“电焊工里唱歌最好的”。
他在香港红磡演唱会嘶吼时,台下举着"工地大哥最帅"灯牌的粉丝,很多是当年一起扛钢筋的工友。
迪克牛仔的翻唱专辑《别港》曾引发乐评界两极争议。
他把小虎队的《爱》改编成重金属版本,MV里故意让西装沾满油漆粉。
这种“破坏性创作”恰恰戳中时代痛点:当偶像文化席卷亚洲,他用撕裂嗓音唱出“精致生活”背后的粗粝真相。
在这张《别港》专辑里,还有一首翻唱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40岁的他独特的嗓音特点,经历了很多人生起伏,让不少歌迷不仅听到了错过的爱情,还听到了低落的人生。
总之,迪克牛仔的翻唱很有自己的态度和风格,并且深受歌迷的喜欢,以至于很多歌迷都是听了他翻唱的版本,这才喜欢上《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这首歌的。
2001年上海演唱会突发暴雨,他脱掉皮衣光膀子唱《三万英尺》,台下白领们跟着嘶吼的场面被《时代周刊》称为“亚洲中产阶级的摇滚疗法”。
乐评人李皖指出:“他让翻唱不再是复制,而是用人生阅历重新编码。”
2003年当经纪公司计划为他打造“摇滚教父”人设时,迪克牛仔《披着羊皮的狼》再度霸榜,他突然宣布减少商业演出。
他在自传中写道:"当发现儿子以为爸爸是电视里那个唱歌的人时,我知道该把生活还给自己了。"
直到2010年网友在台南渔市偶遇他教渔家孩子弹吉他,才知他将版税捐建了17所工人子弟音乐教室。
2020年复出时带着徒弟们合唱《工地上的布鲁斯》,歌词里仍留着当年的铁锈味。
2022年复出单曲《扳手与拨片》里唱着:“我的舞台不在荧光灯下,而在那些没被看见的裂缝里。”
2023年9月26日,64岁的迪克牛仔在广东榕桃源居群星演唱会上,突然宣布这是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站在舞台上。
演唱会现场,迪克牛仔身体不适,紧急送诊后,医生建议他不能登台演出。
但他不顾劝阻,输液瓶打了一半,拔除掉针管,锲而不舍地走上舞台献唱。
全场观众泪流满面,哭得像个孩子。
迪克牛仔在台上哀痛地宣布:“这是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站在舞台上。”
全场观众为之动容,纷纷起立鼓掌,致敬这位华语乐坛的传奇人物。
不是结语如今66岁的迪克牛仔,极少参加大型音乐活动,但他嘶哑的嗓音仍在会唱着《三万英尺》等歌曲。
这个用扳手拧过螺丝、用拨片弹过命运的摇滚老炮,证明真正的传奇从不在聚光灯里,而在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坚持中。(end)
来源:荷歌观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