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越来越不值钱,还要拼命“鸡娃”吗?这3个真相越早明白越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6 03:54 1

摘要:最近刷到个视频,看得家长们直冒冷汗——2024年大学生失业率44.5%,211、985毕业照样挤破头考编,留学花几百万回来月薪不到1万,甚至有人发现:砸锅卖铁买的学区房,可能比孩子未来十年的工资还值钱。

最近刷到个视频,看得家长们直冒冷汗——2024年大学生失业率44.5%,211、985毕业照样挤破头考编,留学花几百万回来月薪不到1万,甚至有人发现:砸锅卖铁买的学区房,可能比孩子未来十年的工资还值钱。

再看看身边:同事张姐给娃报英语+奥数+编程班,一年砸8万;邻居李哥为抢重点小学学区房,多背了200万房贷……咱拼命“鸡娃”,到底是在铺未来,还是在交“智商税”?这三个现实,咱得掰扯清楚。

1. 名校光环真的“不香”了

以前都说“考上985,下半辈子不愁”,现在呢?我表妹去年从某985毕业,校招投了50家企业,要么嫌她“没实习经验”,要么给的工资跟专科生差不多

我表弟留学英国花了80万,回来挤破头考公务员,说“面试时HR连雅思成绩都没看,只问能不能加班”。

数据更扎心:2024年硕士毕业生起薪中位数1.2万,比2019年只涨了10%,但同期补课费、学区房成本涨了快50%。

2. 教育投入像“无底洞”,回报却在“跳水”

身边多少家庭把一半收入砸在教育上:学区房月供1万+,补习班一节课500,竞赛证书、留学背景更是“烧钱项目”。

但结果呢?我同学老王花300万买学区房,孩子考上普通一本,毕业后在奶茶店当店长;楼下开小卖部的李叔,没给孩子报过班,娃职高毕业跟着学修电动车,现在自己开店月入2万——投入和回报的“剪刀差”,让无数家长慌了神:难道真的“学越多,越不值钱”?

1. 学历“通货膨胀”太严重

2000年咱国家大学生只有115万,2024年毕业人数直接飙到1200万,24年翻了10倍!以前企业招本科生当“宝贝”,现在硕士博士一抓一大把,普通学历自然成了“白菜价”。

就像30年前拿个中专文凭就能当干部,现在硕士毕业可能只能当“储备干部”,本质上是“供过于求”。

2. 社会需求变了,教育却在“刻舟求剑”

现在企业招人,更看重“能落地的本事”:比如直播运营、短视频剪辑、新能源维护这些技能,学校里根本不教,反而是培训班3个月就能出师。

我认识个职高生,专门学无人机维修,跟着农业公司跑工地,月薪1.5万还包吃住;而很多大学生毕业连Excel函数都不熟,简历投出去石沉大海——不是学历没用,是咱学的东西跟社会需要“脱钩”了。

3. 经济环境变差,企业更“务实”了

前几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爆发,愿意给高学历人才开高薪“抢人”,现在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更倾向“性价比”:同样干销售,大专生能吃苦、起薪低,为啥非要招本科生?

我表哥在某大厂HR部门,说现在校招“卡经验比卡学历狠”,哪怕你是985,没实习过、没项目经历,一样刷掉——学历不再是“免死金牌”,成了“入场券”而已。

1. 别把“鸡娃”当“豪赌”,咱输不起

很多家长抱着“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名校”的心态,其实跟钱都投入炒股没啥区别。

想想看:你能接受孩子最后考个普通本科吗?能接受他月薪5000吗?如果不能,那就要冷静了。教育是“长期投资”,不是“赌一把翻盘”。

比如邻居赵姐,不逼孩子死磕分数,而是让娃学烘焙、摆摊练沟通,现在孩子开了家甜品店,比坐办公室还滋润——适合孩子的路,比“名校光环”更实在。

2. 别只盯着“分数”,要教孩子“吃饭的本事”

现在社会“两条腿走路”更稳:一方面,如果你家孩子确实爱学习、成绩好,该支持就支持,清北复交的平台依然能给孩子更多机会;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成绩一般,别硬逼,不如早点培养“一技之长”。

我表弟职高毕业,跟着师傅学水电维修,现在自己接活,旺季月入3万,比很多本科生挣得还多——学历是“敲门砖”,但“手艺”是“铁饭碗”,尤其在实体经济里,有本事的人永远饿不着。

3. 别被“焦虑”牵着走,咱得算清“经济账”

举个现实的例子:一套学区房多花200万,相当于孩子未来10年每月要多挣1.6万才能“回本”,但现在普通大学生月薪也就8000;报一个竞赛班3万,相当于孩子毕业后要多挣5000月薪才能覆盖成本——这些账算清楚,就知道啥叫“性价比”。

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给孩子报个实用技能班(编程、设计、电工),或者带他多见世面(参加社会实践、学门手艺),投入少、回报更直接。

学历贬值,不是说“读书没用”,而是“不能死读书”。咱普通家庭,没必要跟着“军备竞赛”,非得把孩子逼成“考试机器”。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不管有没有学历,都得有“吃饭的本事”、“抗风险的能力”、“过日子的心态”。

就像小区门口的早餐摊老板,夫妻俩供女儿读完大专,现在女儿在店里帮忙用短视频引流,生意比以前好了30%;我同事老李,儿子没考上大学,跟着他学做装修,现在自己接活当小包工头,收入比坐办公室还稳——学历是“踏板”,但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

咱这代家长,别被“学历焦虑”绑架,更别把自己的遗憾强压在孩子身上。与其砸锅卖铁“鸡娃”,不如教会孩子:不管啥学历,肯吃苦、爱琢磨、有韧性,在哪都能挣到饭吃。你说对吧?

来源:新人职通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