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赖布衣,原名赖凤岗,字文俊,又名赖太素,道号布衣子,故也称赖布衣,又号称“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岗人。生于公元1101年(宋徽宗年间)。他十六岁高中进士! 曾任国师,后受奸臣秦桧陷害,流落民间,改名赖太素,足迹踏及全国,以风水术扶危济困,助弱抗强,留下了
赖布衣,原名赖凤岗,字文俊,又名赖太素,道号布衣子,故也称赖布衣,又号称“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岗人。生于公元1101年(宋徽宗年间)。他十六岁高中进士! 曾任国师,后受奸臣秦桧陷害,流落民间,改名赖太素,足迹踏及全国,以风水术扶危济困,助弱抗强,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
青囊再续:布衣神师的勘舆传奇
(一)翠微峰下的隔代传承:九岁孩童的地书奇缘
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江西雩都(今于都)翠微峰的深秋,晨霜未消。九岁的赖文俊蹲在祖父赖通的坟前,用枯枝临摹着墓碑上的《青囊经》残句。祖父曾是杨筠松晚年弟子,临终前将半卷浸满松脂的《撼龙经》塞在他手中:“待遇到‘双凤朝阳’之地,便可寻得杨公真迹。”
山径传来马蹄声,一位皂衣老者驻马而立,腰间罗盘在晨光中泛着铜绿。“小友可知,此坟犯了‘白虎衔尸’煞?”老者捻须微笑。赖文俊抬头,见其鞋沾红土、袖染青苔,正是三天前在市集听闻的“铁口断”罗盘先生。“爷爷说,坟前溪水折东九弯,暗合‘九狮拜象’局。”少年声音清亮,手指溪水走向。老者动容——这正是杨公“水绕明堂”的不传之秘。
当夜,老者在柴房铺开泛黄绢画,正是杨筠松手绘的《虔州地理图》。“我乃曾文辿一脉,你祖父与我师公同侍杨公。”老者用朱砂在图上点出三僚村:“此村形如太极,杨公曾在此布下七星池。你若愿学,明日随我去看‘将军出阵’穴。”月光透过窗棂,照在少年紧攥的《撼龙经》上,他忽然想起祖父临终前的话:“杨公之术,当传与心有山川之人。”
(二)三僚村的星斗启蒙:罗盘三针的雏形初现
元符元年(1098年),三僚村的“七星池”畔,赖文俊跪在曾家祠堂前。曾氏族人捧出杨筠松亲制的“正针罗盘”,铜盘上二十八宿闪着幽光。“杨公当年观天象而定二十四山,我师公曾文辿补入‘缝针’消砂。”老者——曾家第五代传人曾庆——将罗盘置于石桌上,“但地磁有偏,正南实指丙午之间,此中奥秘,需你自悟。”
少年每日黎明登上螺髻峰,观察北斗七星与山脉走向的关系。三个月后的雨夜,他突然冲进祠堂:“师伯!北斗斗柄指丑时,磁针却偏壬位,是否该增‘中针’应天星?”曾庆手中茶盏一颤,眼前少年竟悟透了杨公“天、地、人”三才合一之法。他取出珍藏的《青囊奥旨》残页,上面杨筠松的批注赫然在目:“磁针偏东,当以人盘校之。”
从此,赖文俊在三僚村遍访杨公旧迹。他发现“七星池”暗合北斗排列,“石仙宫”的方位对应天枢星位,更在曾家地窖中见到杨公手绘的《罗盘三针示意图》。当他用桐油为罗盘新刻“中针”时,池面突然浮现七彩光晕,仿佛那位唐末的风水宗师正透过百年时光,颔首认可这隔代弟子的领悟。
(三)虔州城的水患奇谋:地漏改运的生死时速
崇宁元年(1102年),虔州(今赣州)暴雨连月,贡江决堤在即。知州陈偁连夜召见十八岁的赖文俊,只见少年布鞋沾泥、衣摆带露,显然刚从城外勘察归来。“大人可知,虔州形似龟背,地漏却在‘玄武位’?”赖文俊展开浸透雨水的图纸,“杨公当年修福寿沟,以‘水归明堂’聚气,如今沟口被淤泥堵塞,需在龟尾处开新渠。”
陈偁望着少年眼中的坚定,咬牙下令:“七日之内,若不成,你我同赴水牢!”赖文俊带着百名青壮,冒雨开挖。第三日,挖到坚硬岩层,众人气馁。他突然想起三僚村的“穿山甲”古法,命人用醋泡松木楔打入石缝,再以火攻。石屑飞溅中,他仿佛看见杨筠松在《天玉经》中写的“火山剥换寻真穴”,此刻竟用在治水之上。
第七日黎明,新渠贯通,洪水顺着“龟尾”泄入章江。陈偁站在城墙上,见滔滔江水在城外形成“二龙戏珠”局,惊叹:“此乃杨公‘水口关锁’之妙!”赖文俊却望着远处的崆峒山:“赣州有此格局,百年后必成江南重镇。”多年后,辛弃疾任赣州知州,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写“郁孤台下清江水”,殊不知这江水走向,早被少年风水师改写。
(四)汀州府的绝户之辨:蛇形墓穴的生死玄关
大观二年(1108年),福建汀州府,财主林员外跪在赖文俊面前,老泪纵横:“先生救我!长子暴毙,次子疯癫,莫不是祖坟犯煞?”赖文俊踩着泥泞上山,见坟前杂草丛生,一条青蛇从碑后窜出。“此乃‘灵蛇吐信’穴,本主出智慧之人,却被人在卯位埋了铁剑。”他扒开浮土,三尺下果然露出锈蚀的宋剑,剑身上“斩龙”二字斑驳可见。
林员外浑身发抖:“定是仇家请了地理师破局!”赖文俊凝视剑尖所指——正是祖坟的“气脉”所在。他突然想起曾庆师伯的教诲:“破人风水者,必遭反噬。”当即取来七枚铜钱,按北斗方位埋在墓周:“此乃‘天枢护脉’阵,可化剑煞为贵气。但需立碑刻《鲁班经》镇文,永绝后患。”
三日后,林员外次子清醒,竟能背诵《周易》全文。赖文俊离开时,在山脚遇见一位黑袍先生,腰间罗盘绣着“斩龙堂”三字。“小友坏我生意。”黑袍人冷笑。他淡然回应:“杨公遗训:‘地理之道,顺天而行,逆之者凶。’你可知这蛇穴若破,方圆十里必遭水患?”黑袍人脸色剧变,踉跄而退。从此,“斩龙堂”在闽赣销声匿迹。
(五)羊城商港的气脉擘画:珠江玉带的财星布局
政和三年(1113年),广州珠江畔,十三行的雏形初现。番商马合木带着波斯地毯求见:“我欲建货栈,恳请先生点化。”赖文俊登上越秀山,见珠江如玉带环绕,白鹅潭处两水交汇,突然指着江心:“此处有‘金鳌吸水’之象,货栈需建在‘鳌头’位,坐丙向壬,前开三门应‘三才’,后筑五库合‘五行’。”
马合木面露难色:“鳌头乃浅滩,如何筑基?”赖文俊捡起贝壳在沙上画阵:“用荔枝木打桩,上覆红砂岩,再以朱砂书‘财神咒’于柱础。”他想起在三僚村见过的“桩基镇物”法,正是杨公当年为虔州城墙所创。三年后,货栈建成,首船香料抵港时,珠江突然出现“海市蜃楼”,恍若金山浮现。
此事传遍岭南,各国商船争聘赖文俊看地。他却在货栈后巷留了间小屋,墙上挂着杨筠松的《青囊经》抄本。每当有穷苦百姓来问,他便免费相地:“杨公当年在长安,为百姓点‘凤凰晒翅’穴,分文不取。我等后人,岂敢忘本?”
(六)衡州府的官运迷局:笔架峰下的官星显圣
宣和元年(1119年),衡州(今衡阳)知府李纲收到调令,却迟迟不敢赴任——前任三任知府皆在任内暴卒。他微服拜访赖文俊,见其正在石鼓书院讲《易经》,便混入学子中。“诸位可知,衡州城后有笔架峰,本主出文官,为何屡出凶事?”赖文俊突然发问,目光扫过李纲,“皆因府衙坐向错误,将‘笔架’压在‘玄武’,反成‘刀架颈’局。”
课后,李纲跪求指点。赖文俊取出罗盘:“需将府衙正门改向巽位,门前掘‘墨池’,池中立三石柱应笔架。”他又赠李纲一本《催官篇》手稿:“此乃我近年所悟,‘官星贵乎端正,砂水贵乎有情’,切记清廉为官,方合天道。”
两年后,李纲升任尚书右丞,在汴京力主抗金。他常对下属说:“赖先生改的不是府衙,是人心。当年墨池成时,笔架峰巅竟现七彩云,此乃‘文运昌明’之兆。”
(七)泉州港的海神之约:回形码头的潮汐密码
靖康元年(1126年),泉州港千帆竞发,却屡遭台风侵袭。市舶司提举蒲寿庚慕名请来赖文俊,见他头戴斗笠,在海滩上踏浪而行。“先生可是要选‘避风港’?”蒲寿庚问。赖文俊摇头:“非也,需建‘回澜码头’,外堤如弯月,内港成太极,使潮汐之力自相抵消。”他蹲下身,用沙子堆出模型:“杨公‘水绕明堂’法,在此可化‘双龙护港’局。”
工匠们按照他的设计,用花岗岩砌成弧形防波堤。码头落成当日,恰遇百年一遇的台风,港内船只却稳如平地。蒲寿庚设宴感谢,席间取出波斯宝石相赠,赖文俊却指着港口灯火:“此港日后必成‘东方第一大港’,你我当为后世子孙计,莫贪一时之财。”后来,泉州港果然成为宋元时期的世界贸易中心,赖文俊的“回澜码头”设计图,被珍藏在市舶司的密室中。
(八)兴国三僚的立派之争:天星风水的开宗立派
建炎四年(1130年),三僚村的曾氏祠堂前,围满了各地赶来的风水师。赖文俊手持新制的“三合罗盘”,面对曾家质疑:“我师杨公创形势派,我今补入天星法,正是‘形势为体,天星为用’,何谈背叛?”曾家老族长拍案:“杨公从无‘天星’之说,你竟敢擅自创派?”
他从容展开《青囊序》注本:“诸位请看,杨公在‘天玉经’中早有‘五星配方位’之论,我不过将北斗七星与二十四山结合。”说着,他以罗盘演示“贪狼星照亥卯未”的催官之法,又取出在虔州、广州等地的案例图册:“若只看形势,不察天星,何以解释泉州港的‘双龙护港’?”
三日辩论后,曾氏族人终于认可。赖文俊在三僚村东的“螺形山”下建立“天星堂”,开坛授徒。从此,中国风水界正式分为形势、理气两大派,而赖文俊的“天星风水”,成为理气派的重要源头。
(九)梅关古道的护脉之战:朱砂镇石的千年守望
绍兴五年(1135年),南雄梅关,赖文俊望着被金兵破坏的“五马归槽”穴,痛心疾首。此乃岭南重要气脉,金兵竟在穴心埋铁蒺藜,妄图断宋室龙脉。他带着弟子们连夜清理,却见岩层中渗出黑血般的水渍——正是“龙脉受伤”之象。
“需用朱砂拌糯米,调成‘紫金膏’,敷于伤处。”他想起杨公《葬书》中“气遇风则散,遇水则止”的教诲,又命人在周围种上九十九株梅树:“梅花五瓣应五行,可聚气生脉。”弟子担忧:“金兵若再来破坏怎么办?”他望向北方,眼神坚定:“我已在梅关两侧布下‘双凤护龙’阵,除非他们砍尽梅花,否则难破此局。”
八百年后,梅关古道的梅花依然盛开,当年赖文俊埋下的朱砂镇石,至今仍在岩层中散发着暗红光泽。当地老人说,每当有大风吹过梅岭,总能听见若有若无的罗盘转动声。
(十)罗浮山的天人绝响:催官篇成的星陨之夜
淳熙十二年(1185年),罗浮山冲虚观,八十一岁的赖文俊在烛光下校订《催官篇》。窗外,北斗七星格外明亮,天枢星突然划过一道流光。他放下狼毫,对弟子傅伯通说:“天示异相,我大限将至。此书以二十八宿配二十四山,记着‘贵龙重重出入帐,贱龙叠叠无迎送’,切记不可轻传心术不正之人。”
子夜,他突然起身,取来毕生所用的罗盘,将其埋在观后的松树下:“此盘集杨公三针、曾师消砂、我之天星,待有缘人得之。”又将《催官篇》正本封入石函,刻字“留与人间护正脉”。黎明时分,冲虚观的道士们见东方有彩云如罗盘状,久久不散。
赖文俊去世后,弟子们遵其遗嘱,将遗体葬在罗浮山“仙人下棋”穴,墓前立碑“宋故地理先师赖布衣之墓”。百年后,明代风水大师廖均卿奉旨为明成祖选皇陵,正是带着《催官篇》抄本,在昌平找到“十三陵”的万年吉壤。
赖布衣家世与年谱
一、家世溯源
- 先祖:赖氏源自黄帝后裔,春秋时封地赖国,秦末迁居颍川,唐末随杨筠松入赣的赖氏族人多为形势派传人。
- 祖父:赖通(1020—1095),杨筠松晚年弟子曾文辿的同门,精研《青囊经》,著有《翠微山房地理录》。
- 父亲:赖如山(1050—1100),乡间塾师,通《易经》,常为百姓择吉,因不满官场黑暗,拒入仕途。
- 母亲:孙氏(1055—1120),出身三僚村曾氏旁支,自幼随父学习罗盘基础知识。
- 配偶:谢氏(1098—1165),虔州大户之女,知书达理,曾为赖布衣整理《催官篇》手稿。
- 子女:长子赖有道、次子赖有义、长女赖清娘,均承父业,成为南宋知名风水师。
二、年谱简编
表格
年份 年龄 事件
1083 1 生于江西雩都(今于都)赖家老宅,祖父赖通为其取字“文俊”,寓“文才出众”。
1095 13 祖父去世,临终前传授《撼龙经》残卷及杨筠松亲赠罗盘(正针)。
1098 16 拜三僚村曾家第五代传人曾庆为师,正式研习杨筠松形势派风水,开始改良罗盘。
1102 20 破解虔州水患,初露锋芒,知州陈偁赠“青囊再世”匾额。
1113 31 赴广州规划十三行货栈,创立“回澜码头”风水布局,奠定岭南商港基础。
1126 44 设计泉州“回澜码头”,成功抵御台风,市舶司奉为“海神之约”。
1130 48 在三僚村创立“天星堂”,正式提出“天星风水”理论,开理气派先河。
1135 53 修复梅关古道龙脉,埋下朱砂镇石,布“双凤护龙”阵。
1167 85 完成《催官篇》全书,系统阐述“龙穴砂水应天星”的核心理论。
1185 103 卒于罗浮山冲虚观,享年103岁,葬于“仙人下棋”穴,墓成之日有星陨奇观。
学术成就
- 著作:《催官篇》《青囊序注》《罗盘三针解要》《地理醒世歌》
- 发明:三合罗盘(含正针、缝针、中针)、天星拨砂法、回澜码头布局术
- 传承:弟子傅伯通、刘江东、蒲一斋等将天星风水传至全国,明清时期形成“赣南四大堪舆祖师”(杨筠松、曾文辿、赖布衣、廖瑀)之说。
赖布衣的一生,是将宫廷风水术转化为民间智慧的传奇。他踏遍青山,以罗盘为笔,在华夏大地上书写着“天人合一”的哲学;他开宗立派,让杨筠松的青囊之术在民间生根发芽。
从虔州的福寿沟到泉州的回澜码头,从三僚村的天星堂到罗浮山的羽化地,他留下的不仅是风水局,更是对自然的敬畏、对苍生的悲悯。
当后世之人在祠堂前供奉“赖公”牌位时,他们祭拜的或许不是神,而是那个穿着布衣、背着罗盘,在山水间奔走的凡人——他让天地的灵气,化作了人间的烟火。
又一篇:
赖布衣:风水宗师的人生十大事纪
一、少年神童,高中进士
时间:1116年
春日的虔州桴源村,晨雾未散,书斋内已传出朗朗书声。赖布衣伏案疾书,墨香与窗外桃李芬芳交织。父亲赖泰安望着儿子单薄的背影,既欣慰又担忧:“此子天资过人,然风水之术终非正道,若能入仕光宗,方不负我赖氏门楣。”
十六岁的赖布衣不负众望,于宋徽宗政和六年高中进士。放榜那日,乡邻簇拥道贺,母亲麦氏含泪焚香告祖:“赖氏百年耕读,终得文曲庇佑!”少年进士却独坐庭前,摩挲着祖父留下的《寻颜乐轩风水札记》,心中暗涌:“天地玄机,岂止庙堂?”
二、辞官归隐,潜心风水
时间:1124年
福建建阳县衙内,烛火摇曳。赖布衣凝视案头《青囊经》,耳畔回响着白日乡民的哭诉:“县尊大人,连年水患,求您寻一处安生之地!”他猛然掷笔,惊飞檐下宿鸟。
“父亲,恕儿不孝。”他提笔写下辞呈,墨迹如刀刻入竹简。窗外骤雨倾盆,仿佛天地在应和其志。翌日,他携风水罗盘策马离城,百姓夹道相送。老农颤巍巍递上竹笠:“先生此去,必成地仙!”
三、创立催福楼,名震江湖
时间:1128年
石城五子石山巅,松涛如雷。赖布衣挥毫题写“催福楼”匾额,弟子阿松捧着热茶劝道:“师父,此处山高路险,何不选市井繁华之地?”他抚须长笑:“龙脉藏于险峻,福地隐在清幽!”
三年间,慕名者踏破门槛。某日豪绅掷千金求迁祖坟,他冷然拒之:“福地须配福德,汝祖欺压乡里,葬此反招祸端!”此事传开,百姓称其“布衣铁骨”,催福楼名声愈盛27。
四、广西十八年,地仙传说
时间:1130-1148年
桂南瘴疠之地,赖布衣赤脚踏勘龙脉。某夜露宿荒野,忽见磷火飘忽成“文曲”二字,惊觉此地暗藏状元穴。次日为寒门学子陈氏点穴时,他喃喃自语:“此局需三代积德,方得文星显耀。”
十八载春秋,他踏遍八桂山水,留下《容州风水题记》。临别时,苗寨长老捧来米酒:“先生真乃地仙!”他醉书岩壁:“我在广西十八年,没人识我是地仙……”字迹苍劲,至今犹存27。
五、福建马七郎寻龙点穴
时间:1155年
汀州梅岭溪畔,芦苇摇曳如浪。赖布衣手持竹杖划地:“此处三龙聚首,水缠玄武,当筑草堂蓄气。”马七郎面露难色:“先生,我仅有十吊铜钱……”他仰天大笑:“贫者得福地,方显天道!”
二十年后,马氏宗祠落成,千五郎叩首泣谢:“赖公一语定乾坤,马氏已出三进士!”祠堂梁上,当年芦苇仍与雕梁同辉11。
六、广州城选址定乾坤
时间:1163年
珠江口狂风怒号,赖布衣独立越秀山巅,衣袂翻飞如旗。随行官员紧攥舆图:“圣旨命月内定城址,请国师速决!”他闭目凝神,忽指白云山麓:“此处龙蟠虎踞,百年后必成通商巨埠!”
夜幕降临,他独坐礁石观星,见紫微垣星光大盛,叹道:“此城气运,当与国同休。”今日广州十三行旧址,仍立“赖公定基”碑512。
七、化解罗家风水预言
时间:1172年
临川罗宅,檀香缭绕。赖布衣凝视罗盘半晌,忽掀翻茶盏:“门前三溪断其二,此局本主绝嗣!”罗彦章瘫坐在地,幼孙罗春伯却嬉笑扯其衣袂:“阿公莫哭,我中榜眼够啦!”
二十四年后,罗春伯果真高中榜眼。病榻上的赖布衣闻讯轻笑:“天机虽定,人心可改。”案头《催官篇》墨香犹存,页间夹着当年罗童的草编蚱蜢12。
八、福人居福地的启示
时间:1180年
浙南暴雨如注,送葬队伍困于半山。赖布衣隐身古松后,见棺木滑落处恰是龙穴正位,主家竟以抬棺棍定山向。他现身高呼:“此乃天赐福地!”老农憨笑:“咱家三代行善,老天自会安排。”
归途夜宿破庙,他提笔疾书:“山川神灵护福地,非德不居!”烛光摇曳,映得《阳基秘旨》扉页誓言愈发清晰13。
九、晚年遁隐,著书立说
时间:1190年
丽水松阳草庐,秋叶纷飞。赖布衣颤抖着手校订《三十六钤》,忽闻窗外鹤唳,掷笔大笑:“白猿使者来取书矣!”侍童惊见残稿无风自飞,穿云而去。
弥留之际,他嘱弟子:“葬我于文星赶月穴,碑向东南。”言毕含笑而逝,案头《催福楼遗训》墨迹未干:“风水之道,在德不在术”27。
十、后世尊崇,祠堂永祀
时间:1192年至今
江西定南布衣湖畔,千盏河灯顺流而下。赖氏宗亲诵读祭文:“赣南堪舆祖师,催福楼开山鼻祖……”香火缭绕中,稚童指着壁画问:“阿爷,这位持罗盘的可是神仙?”老者抚须微笑:“是神仙,更是布衣。”
赖布衣家世
家世:
先祖:客家风水鼻祖赖雪溪
祖父:赖泰安,精通风水之术
父:赖泰通,定南开基之祖
妻:麦氏,生四子(挟文、挟武、挟泰、挟平)
后裔:遍布粤、桂、赣、陕及海外,今逾五十万27
本文综合赖布衣生平传说与历史记载,部分对话场景为文学创作
来源:清华秋实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