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2小时!上架3天断货,鲜果冰茶能否成茶饮新爆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7 09:11 1

摘要:“9 块 9 的快乐,排队 2 小时也要抢!” 当瑞幸的黄杏冰茶被网友戏称 “改行做果茶更赚钱”,当裕莲茶楼的 “关老爷红杏冰茶” 让粉丝甘愿在烈日下苦等 ——2025 年的茶饮江湖,冰茶正用一记 “鲜果 + 茶底” 的组合拳,打响了茶饮行业第一轮 “冰饮大战

“9 块 9 的快乐,排队 2 小时也要抢!” 当瑞幸的黄杏冰茶被网友戏称 “改行做果茶更赚钱”,当裕莲茶楼的 “关老爷红杏冰茶” 让粉丝甘愿在烈日下苦等 ——2025 年的茶饮江湖,冰茶正用一记 “鲜果 + 茶底” 的组合拳,打响了茶饮行业第一轮 “冰饮大战”!

不过,这波冰茶热潮,到底是茶饮行业的第二增长曲线,还是资本催熟的又一场内卷狂欢?

01

头部品牌集中发力,

鲜果冰茶成市场新宠

今年,茶饮圈掀起了一阵 “冰茶热”。瑞幸、阿嬷手作、茉莉奶白、茶救星球这些品牌,扎堆推出冰茶新品,有的刚上架 3 天就卖断了货

3 月 24 号,瑞幸在公众号发文,说 “橙 C 冰茶” 回归了。这次他们以鲜萃茉莉花茶打底,配上杏子汁,鼓捣出一款既有茉莉清香,又带着酸甜果香的黄杏冰茶。为了推这款茶,价格定得挺实惠,9.9 元一杯,收获了不少好评

没过多久,茉莉奶白也在全国门店上了四款冰茶:「茉莉椰冰茶」「白兰椰冰茶」「栀子冰茶」「针王冰茶」,各有各的讲究。

茉莉椰冰茶用的是七窨茉莉针王,和泰国香椰水搭配;

白兰椰冰茶是兰香甘露融合泰国香椰水,闻起来先是清幽的竹叶香,中间是清雅的幽兰茶香,最后是清爽的椰香;

栀子冰茶经过六窨一提的工艺,茶底带着兰香嫩香;

针王冰茶用大白毫茶胚做成茉莉针王,茶香更鲜灵甘爽。

阿嬷手作也没闲着,拿广西横县茉莉花茶做底子,配上手工去籽的百香果和带皮现榨的青芒,做出的 “鲜青芒冰茶” 酸酸甜甜,清新里带着股野劲儿,好多网友夸它是 “春季仙品”,还说 “建议焊死在菜单上”。

今年跟着上新、力推 “冰茶系列” 的,还有库迪、茶救星球、COMEBUY 甘杯这些茶咖品牌。

库迪用茉莉茶汤打底,加了杏果酱和原味晶球,弄出个自带 “仙气飘飘” 感的甘杯苹果冰茶;COMEBUY 甘杯把苹果果露、新鲜柠檬汁和浓郁红茶一混合,再加上嚼劲十足的寒天晶球,新出的苹果冰茶成了不少人的心头好;李茶的茶则推出 “人参果栀子冰茶”,把人参果和栀子茶搭在了一起。

裕莲茶楼再次力推 “关老爷红杏冰茶”,直接引发了排队热潮,好多粉丝晒单说 “排队 2 小时”。

传统茶饮品牌也在冰茶这条路上加码。东鹏饮料跨界出了柠檬红茶口味的茶饮,想在功能饮料之外开拓新市场;元气森林的冰茶系列靠 - 196°C 液氮冷冻柠檬技术,留住了水果的新鲜味儿,2024 年单月销售额突破 1 亿元,成了瓶装果茶里的标杆。

在这些茶饮品牌的力推下,冰茶市场热度持续居高不下。小红书 “冰茶怎么做” 相关笔记超 4 万篇,相关视频最高点赞 5 万 +。

消费反馈也很亮眼。裕莲茶楼“关老爷红杏冰茶” 回归首日就引发抢购,部分门店新品上架 3 天即断货,网友称 “排队 2 小时也要喝”;瑞幸“黄杏冰茶” 被调侃 “改行做果茶”,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02

冰茶2.0核弹级升级

以前的冰茶配方其实挺简单粗暴的,不管是瓶装三巨头康师傅冰红茶、统一冰绿茶、雀巢的茶萃,还是奶茶店的经典 “柠檬冰茶”,基本就是水、白砂糖、茶粉,顶多放几片水果意思一下。

虽说价格便宜,是很多打工族和学生族的 “解暑神器”,但随着大家健康意识提高,加上果茶品类的冲击,它的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

有网友吐槽它是 “热量炸弹”,打着健康的幌子,一瓶冰红茶含糖量差不多相当于 14 块方糖;还有人调侃它口味太单调,翻来覆去就 “甜红茶”“甜绿茶” 两种,喝着没啥新鲜感。

现在不一样了,冰茶从 1.0 版本升级到 2.0 版本,不光打破了过去靠糖分堆砌的老套路,还鼓捣出更多新口味,关键是更低卡了,终于有了自己的个性

1、健康化:低卡、天然成分成核心卖点

现在消费者对 “控糖”“低卡” 的需求越来越高,不少茶饮品牌推出的冰茶开始用 “清爽无负担” 替代以前的高糖奶茶,正好跟上了大家追求健康的消费趋势。

好多博主对瑞幸的橙 C 冰茶做过实测,测它的升糖情况。发现正常冰、不加糖的热量是 80 大卡,标准糖的话有 126 大卡,微糖是 103 大卡。

还有博主测了阿嬷手作的 “鲜青芒冰茶” 和茉莉奶白的 “茉莉椰冰茶”,热量分别是 84 大卡和 26 大卡。好多小红书网友看了都说:“简直是自律人的嘴替”“比喝凉白开还让人放心”。

COMEBUY 甘杯直接主打 “解暑 + 健康” 的人设,低糖配方在 Z 世代里特别受欢迎,网友开玩笑说:“建议把它纳入医保!”

为啥这些茶饮品牌的冰茶热量这么低呢?

首先,多数冰茶用茉莉花茶、红茶、栀子茶这些茶当基底,茶叶本身几乎没啥热量,还富含茶多酚,喝起来口感清爽,不需要靠高糖来调味。

其次,这些品牌普遍用杏子汁、青芒、百香果、苹果果露这些新鲜水果或天然果汁来增加风味,而不是高糖的浓缩糖浆。

最后,冰茶主要就是 “冰 + 茶 + 水果”,这种液体饮品本身就比奶盖茶、奶茶那些含乳脂、植脂末的品类热量低,而且冰块占比高,把整体的热量密度都稀释了。

所以,冰茶 “天然茶底 + 新鲜水果 + 低卡配料 + 少糖工艺” 的组合,既满足了大家对清爽口感的需求,又符合健康饮食的趋势。

2、差异化:小众水果 + 复合口感破局同质化

现在的冰茶早就不是单一口味了,为了让大家喝着更有新鲜感,还带点猎奇的劲儿,迭代后的冰茶里加了好多平时不常见的小众水果。

梳理这些茶咖品牌,能发现它们在水果搭配上有三种思路。

首先是用区域特色水果,自带产地记忆点。比如阿嬷手作用广西青芒和横县茉莉花,酸中带花香,味道反差特别明显;茶救星球则用福建黄金百香果,让冰茶的酸度更突出,一喝就记得住。

其次是打破常规,用跨品类的 “猎奇水果”。像瑞幸的 “黄杏冰茶”、裕莲茶楼的 “关老爷红杏冰茶”,都用了杏子这种不太常出现在茶里的水果;茉莉奶白的 “白兰椰冰茶” 和茶百道的 “香茅柠檬茶”,则加入佛手柑、香茅这些带特殊香气的食材,一喝就让人记住味道。

最后是玩反常规搭配,把水果和茶底组合出惊喜感。比如李茶的茶推出 “苦瓜茉莉冰茶”,把苦瓜榨汁过滤后和茉莉花茶搭配;还有些地域品牌用仙人掌果的玫红色果肉(富含花青素)和刺梨(高维 C),既好看又有 “天然抗氧化” 的健康卖点,视觉和口感都让人眼前一亮。

这么做的好处可不少。

第一是靠猎奇口感制造话题,比如 “人参果冰茶喝起来啥味?”“油柑冰茶真的会回甘吗?”,吸引大家讨论、尝试、分享,形成传播闭环;

第二是通过 “春季限定”“地域限定” 这些小众水果,把冰茶的消费场景从夏天拓展到春秋季;

第三是绑定 “地域文化” 或者 “健康概念”,让冰茶更有附加值;

第四是用 “酸味” 代替 “甜味”,减少对糖分的依赖,更符合现在大家追求健康的需求。

3、社交化:DIY 体验与年轻化表达

为了打破固定配方、增加体验感,茶饮品牌在推冰茶时玩出了不少 “互动式” 新花样。比如推出 DIY 冰杯套装,把原来后厨操作的 “冰度调节” 变成了消费者能参与的仪式,带来 “一杯两喝” 的趣味体验。

裕莲茶楼把冷萃技术和非遗茶种结合,打出 “纯粹茶韵” 的标签,吸引了追求品质的茶文化爱好者;

瑞幸联合小红书博主发起 “冰茶挑战”,用 “冰茶 + 咖啡”“冰茶 + 气泡水” 这些混搭喝法,拓宽了冰茶的品类边界。

其实不管是阿嬷手作的 DIY 冰杯,还是瑞幸的创意玩法,本质上都是通过低门槛的互动和简单易懂的设计,把冰茶从单纯 “功能型” 的解渴饮品,升级成了更有体验感的 “体验型” 产品。

03

冰茶能否从季节性爆品

进化为长线品类?

虽说冰茶现在看着有爆款的苗头,但要是想在茶饮市场里长线发展,还得跨过这二座 “大山”。

第一座山:水果 “看天吃饭”,季节性太磨人。夏天大家爱喝芒果、黄皮、杏子做的冰茶,可这些水果都是 “季节限定款”,过了季节就没了。

就像阿嬷手作的青芒冰茶,靠新鲜生青芒打出了名气,可一到冬天,青芒贵得能让人咋舌。还有瑞幸的黄杏冰茶,杏子一落季,供应链直接 “断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第二座山:消费者喜新厌旧,爆款 “保鲜期” 太短。今年冰茶火就火在 “新鲜”:黄皮、人参果、杏皮这些小众水果,加上 DIY 冰杯、低卡标签,一下子抓住了大家的眼球。

但年轻人的口味变得比翻书还快,今年喝 “咸口黄皮冰茶” 觉得新鲜,明年再推类似的,说不定就嫌 “老套” 了。

就像去年某品牌的油柑茶爆火,今年直接没了声响,冰茶要是不持续捣鼓新花样,很快就会被忘在脑后。

冰茶能不能长久走红?关键看品牌 “会不会折腾”。资深研发潘升仪说得实在:“冰茶本质是果茶的升级版,但不能只靠‘新水果 + 新包装’糊弄人。” 你看康师傅冰红茶卖了 20 多年,靠的就是标准化和品牌力

现在新品牌想超车,得在 “差异化” 上死磕 —— 要么像茉莉奶白主打 “极致茶香 + 超低卡”,要么像茶救星球搞 “地域特色水果 + 咸甜猎奇口味”,反正得有别人学不来的 “独家卖点”。

这么看来,茶饮行业的冰茶类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核心就在于品牌能不能把 “夏天的冰” 变成 “四季的茶”。解决原料难题得靠技术,留住消费者得靠创新,守住口碑得靠真本事,这就需要从 “爆品思维” 转向 “长线思维”。

拿瑞幸的生椰拿铁来说,从爆款变成常设单品,靠的是持续迭代(出厚乳版、冰吸版)和场景渗透(早餐配咖啡,下午配冰茶)。

冰茶想长线发展,就得把 “季节性单品” 变成 “全场景饮品:春天配春游,夏天配火锅,秋天配烤肉,冬天配热食,再加上健康属性和技术背书,让消费者觉得 “不管啥时候,喝冰茶都合适”。

结语:

要是只知道跟风推新品,不做长期规划,冰茶大概率会像当年的油柑茶、生酪拿铁一样,热闹一阵就过气;但要是能把 “冰茶” 做成 “健康、多元、可定制” 的饮品品类,那它完全有可能成为下一个 “国民级饮料”。

说到底,中国人对 “茶” 的热爱,从来不分季节。

来源:罗华山餐饮o2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