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性突破!一坨便便就能揪出90%早期肠癌,准确率直逼肠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21:08 1

摘要:你是不是也这样?一听到“肠镜”两个字,就头皮发麻,菊花紧缩?那长长的管子,那清肠的折磨,那请假的尴尬……简直就是现代人的“年度十大酷刑”之首!

一坨便便就能揪出90%的早期肠癌,准确率直逼肠镜,这泼天的富贵终于轮到医学界了!

你是不是也这样?一听到“肠镜”两个字,就头皮发麻,菊花紧缩?那长长的管子,那清肠的折磨,那请假的尴尬……简直就是现代人的“年度十大酷刑”之首!

结直肠癌,这个悄无声息的“隐形杀手”,是全球第二大癌症死因。尤其可怕的是,它正越来越年轻化。早发现,治愈率很高;晚发现,一切都晚了。可偏偏那个最准的检查——肠镜,劝退了无数英雄好汉。

难道就没有一种既轻松又准确的筛查方法吗?

现在,可能有了!

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科学家们,用一项颠覆性的研究告诉全世界:

未来,我们或许真的可以和肠镜说拜拜了!

这项研究已发表在8月1日《细胞宿主与微生物》杂志上。

一、肠道里的“邻里关系”,藏着癌症的秘密

过去,科学家们早就知道,我们肠道里数万亿的微生物(也就是肠道菌群)跟肠癌有关系。但这个关系,就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看得见,摸不着。

为啥呢?因为以前的研究,要么看“物种”(Species),要么看“菌株”(Strain)。

看“物种”,就像是分析一个城市里有多少个民族。太宏观了!比如,同样是“汉族”,天南地北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可能完全不同,你不能一概而论。

看“菌株”,又像是去调查每个人的身份证号。太细节了!每个人的菌株组合都独一无二,今天张三家的菌明天可能就变了,根本没法做统一标准。

而日内瓦大学的科学家们,找到了破案的关键线索——“亚种”(Subspecies)!

这相当于什么?就是你家小区的“邻里关系”!

亚种,这个介于“物种”和“菌株”之间的单位,既能体现出功能上的关键差异(比如你邻居是爱健身还是爱熬夜),又足够普遍,能在中国、美国、欧洲的人群中找到共同点。

所以破译肠癌密码的关键,不在于你肠道里住了哪些“民族”,而在于形成了哪些“社区”!

二、AI神探+超级清单,打造最强“便便解码器”

有了新思路,还得有新工具。这群科学家干了两件大事:

绘制了史上第一份“肠道社区地图”:他们创建了一个名为HuMSub的超级数据库,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肠道微生物亚种目录。有了它,科学家终于能分清那些“看上去一样,其实完全不同”的细菌“社区”了。

发明了“社区ID高速扫描仪”:他们开发了一种叫panhashome的闪电算法。它能从你的便便样本中,像扫码一样快速、精准地识别出各个“社区”的成员和数量。

“地图”和“扫描仪”都有了,接下来就轮到AI神探登场了!

研究团队把来自全球7个大型研究、总计超过1000份的便便样本数据喂给了一个机器学习模型。让AI去学习,哪些“社区”组合是健康人的标配,哪些又是肠癌患者的“死亡信号”。

结果,所有人都被震惊了!

这个AI神探,仅通过分析便便里的菌群“社区”,就成功识别了90%的结直肠癌!

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目前最准的肠镜,检出率是94%。而这款全新的、无痛无创的便便检测法,已经无限接近金标准了!

更牛的是,AI甚至能揪出“坏邻居”。比如,它发现一种叫动物粪杆菌的细菌,其中一个亚种“社区”(OSU 001002)是铁杆的致癌分子,而它的“兄弟社区”却人畜无害。这种精确打击能力,是以前所有技术都无法想象的。

所以你的便便,就是一份肠道健康的情报。以前我们看不懂,现在AI能帮你翻译成体检报告。

三、不仅能预警,还能告诉你“为什么”

这项技术最酷的地方在于,它不只是一个“报警器”,它还能告诉你“火灾是怎么发生的”。

通过对比致癌“社区”和无害“社区”的基因,科学家们发现了惊人的秘密:

维生素B12的“黑魔法”:AI发现,一种与肠癌相关的细菌亚种,保留了合成维生素B12的能力,而它的“亲戚”们却丧失了这项功能。而之前的研究表明,过高的B12水平,恰恰与肠癌风险有关!

血红素的“催化剂”:AI还发现,另一些致癌“社区”,专门生产一种叫“血红素”的东西。这玩意儿过多,会刺激肠道细胞疯长,为癌变铺平道路。

看到了吗?这项技术正在从根源上揭示肠道菌群致病的机理。

这项研究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肠癌筛查。它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未来,你可能只需要每年寄送一份便便样本,就能:

筛查各种癌症、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评估你的新陈代谢健康水平。

获得为你量身定制的饮食和益生菌补充建议。

这将是一场真正的个性化健康革命,而引爆点,就是我们每天都会产生的——便便。

当然,从实验室到我们身边的体检中心,还有一段路要走。研究团队已经开始与医院合作,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相信那一天,可能已不会太远了。

下次体检,也许医生递给你的不再是那张令人瑟瑟发抖的肠镜预约单,而是一个轻松的取样盒。

这,才是医学进步真正该有的样子!

参考文献:

Tričković, M., Kieser, S., Zdobnov, E. M., & Trajkovski, M. (2025). Subspecies of the human gut microbiota carry implicit information for in-depth microbiome research.Cell Host & Microbe, 33(8), 1446-1458.

来源:徐德文科学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