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稻香时节,黎平县永从镇中罗村的“梦歌田园”直播基地,清溪潺潺流淌,两岸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下泛着金黄光泽。这个将互联网电商、民族文化体验与农耕体验融于一体的基地,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展示窗口,更是黎平电商连接田间地头与全国消费者的重要纽带。
稻香时节,黎平县永从镇中罗村的“梦歌田园”直播基地,清溪潺潺流淌,两岸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下泛着金黄光泽。这个将互联网电商、民族文化体验与农耕体验融于一体的基地,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展示窗口,更是黎平电商连接田间地头与全国消费者的重要纽带。
田坎上,侗族姑娘张国丹对着手机镜头热情吆喝:“家人们看,这是我们刚采收的香禾糯,营养丰富还软糯香甜……”镜头前,这位被网友熟悉的主播“村姑阿香”熟练展示着新米。不一会儿,直播间里的彩色米便被抢购一空。
直播间外,30多名村民忙着分装新米、打包装箱,贴好快递单后直接搬上快递车——这些来自侗乡的优质大米,从田间直发全国各地。“现在是新米上市旺季,每天能卖1500公斤左右。”张国丹笑着说。这位放弃高薪返乡的侗族姑娘,如今已通过电商平台将黎平香禾糯销往全国,带动周边50多个村寨、2000多户稻农增收。
“我们的销售额从2021年的几百万元,涨到现在的2000万元,预计明年能突破3500万元。”张国丹坦言,“今年冲5000万元并不难,多找些货源就行,但品控会跟不上,路就走不稳了。”这份对品质的坚持,源于她内心的坚守,也源于侗乡淳朴的民风。“现在电商竞争这么激烈,大家依然愿意买我们的产品,就是认可这份淳朴背后的品质和文化价值。”张国丹说。
聊起返乡初衷,张国丹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在外工作挣钱多,心里却总觉得空落落的,像没根的浮萍。最初回来,是想记录侗族大歌——这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化的同时,她也敏锐发现家乡的困境:优质农产品“藏在深山无人知”。
于是,张国丹试着用电商平台帮乡亲们打开销路。2022年,她策划推广的香禾糯品牌成了“爆款”,帮黎平县直接卖空了当年的香禾糯。
“儿时记忆里,山上满是梯田,从早到晚,翻过一丘又一丘。我们上山从不用带水,有田的地方就有泉眼。”张国丹说,“每一丘梯田都是小型水库,能补给地下水,要是没人种了,梯田的水源就断了。”
“不种地,水源就没了;不唱歌,歌声就断了。守住文化与生态,才是家乡发展的根本。”带着这份信念,张国丹的电商创业路越走越宽,也让黎平香禾糯朝着“走向世界”的目标稳步迈进。
张国丹的故事只是黎平电商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黎平电商发展按下了“加速键”。今年以来,全县完成电商培训5期600人次以上,培育带货达人58个。今年1至6月,网络零售额完成13316.62万元,同比增速15.64%。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余光燕
编辑 李丽
二审 陈丹
三审 安通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