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度与央企招商局集团达成了一项AI相关交易,双方将围绕大模型、云计算等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创产业、交通物流等领域开展合作。
AI会是“解药”吗?
听筒Tech(ID:tingtongtech)原创文 | 陈 柯编 | 饶 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略显滞后,一直被称为“空有入口,鲜有场景”的百度,连日来有几项新的商业落地大动作。
日前,多家报道称,百度与央企招商局集团达成了一项AI相关交易,双方将围绕大模型、云计算等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创产业、交通物流等领域开展合作。
此前,前身为百度智能芯片及架构部的“昆仑芯”,也发布消息称,中标中国移动人工智能某集中采购项目10亿级订单。
资本市场方面,也重燃对百度投资的热情。
9月17日,百度港股股价一度上涨至18%,创过去两年来最大涨幅。Wind数据显示,百度港股过去20个交易日里股价上涨超50%。
不仅如此,多家机构亦先后上调了百度的评级。如基于对AI芯片和云计算收入的展望,股票研究公司Arete Research Services便将百度美国存托凭证的评级从“卖出”上调至“买入”。
这不仅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更让投资者重新审视百度的价值。毕竟,作为曾经的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元老级企业,百度凭借搜索业务独占鳌头,但也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滞后而一度备受市场质疑。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布局和落地的深入,百度似乎开始了“新故事”。只是,这能否支撑百度得以获得价值的重估,仍需市场的观望与兑现。
-01-百度新动作不停
“今年,各家都在看AI的商业落地。可以说,谁先落地并找到商业化闭环,谁就会先被业内认可。”
生成式AI传媒公司、星贤文化创始人陈坤亦曾告诉《听筒Tech》,投资人对AI领域的关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今年,随着DeepSeek等应用的不断出现,能明显感受到,去年大家都在看大模型,今年开始都对应用和落地产生兴趣。
这也很好地印证了,百度股价此番上涨的逻辑。
9月17日,百度(09888.HK)港股股价当日收盘股价上涨16%,至131.4港元,总市值逼近4000亿港元。事实上,年初至今,百度港股股价累计上涨超59%。
9月18日,百度延续近期强势,盘中再度涨超5%,报138港元,股价创2023年9月以来新高。虽然随后有所下滑,但仍处于近两年高位。
图:百度(09888.HK)港股走势
而百度股价创两年最大涨幅的原因,市场分析指出,受多重因素推动,并非孤立事件。
诸多分析指出,最直接的是,与央企招商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据媒体报道,9月15日,百度与央企招商局集团达成了一项AI相关交易。根据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大模型、云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创产业、交通物流、综合金融等领域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此前,昆仑芯也发布消息称,中标中国移动2025年至2026年人工智能通用计算设备(推理型)集中采购项目10亿级订单,其中在“类CUDA生态”标段中,基于昆仑芯的AI服务器产品中标份额第一。
公开资料显示,昆仑芯前身为百度的智能芯片及架构部, 于2021年4月完成独立融资。据悉,百度基于“昆仑P800”加速卡的规模化集群,已进入新版文心一言训练试验,并逐步降低了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不过对此,百度方面未予置评。
此外,9月16日,百度发布公告称,完成其发行本金总额为44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标注则同)的于2029年到期的1.90%优先无担保票据。业内人士认为,这或有助于为百度长期的 AI 投入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随后,多家机构表示“看好百度的AI搜索变现潜力”、“AI能为公司带来更多的算力、云服务和应用需求”、“云计算、智能驾驶、自研芯片打开估值空间”,接连上调了百度的评级或目标价。
诸如杰富瑞研报显示,百度近期AI发展受市场关注,基于签署多个大型AI合作客户、AI代理与数位人业务快速增长,自动驾驶平台ApolloGo海外扩张,维持百度“买入”评级,美股目标价从108美元升至157美元,港股目标价从104港元升至152港元。
AreteResearch分析师也将百度美国存托凭证评级从“出售”上调至“买入”,目标价设为143美元,称其芯片业务潜力大,有望抵消在线广告业务疲软影响。
而另据此前百度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受AI驱动,涵盖智能云在内的AI新业务收入增长强劲,首次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34%,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为此,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智能云业务健康增长,得益于不断加强的全栈AI能力和端到端AI产品及解决方案。而同期,搜索的AI转型与萝卜快跑全球化进程,也对百度技术与创新,产生影响。
一时间,百度如打了一针“强心剂”,开始续写一个新的故事。
-02-AI,进展到哪一步了?
毋庸置疑的是,互联网时代的早期,百度通过搜索引擎技术吃到了红利,这种模式强化了企业对技术的依赖,同时也强调企业技术投入的基因。
随着时代的快速推进,从2022年11月底,OpenAI发布ChatGPT起,短短不到两年时间,整个世界围绕大模型发生了巨大变化,算力投入增加、模型快速迭代,应用爆发式增长,彻底改变了行业格局。
于百度来说,作为上个互联网时代的胜利者之一,跟不上时代的变革,就是在倒退。
而百度方面也认识到,互联网时代,核心是信息流通,网站和App,封装的是信息,交付的也是信息,信息的流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而百度刚好把握住了信息入口。
但智能时代不一样,核心是智能体(Agent),封装的是智能,交付的是结果。企业可以只有一个官网、几个账号去展示信息,但一定会有大量的Agents去接管从生产到经营的各种环节,直接创造价值。
这就倒逼百度,必须去转型。
实际上,从2010年成立自然语言处理部(NLP),到2015年成立智能云,再到2017年全面提出“All in AI”战略,成立Apollo项目,这些年,百度一直在搭建AI生态体系,防止技术迭代而产生倒退。
而百度,也以“AI+云+生态”为核心,构建整个战略生态体系。诸如今年8月,在百度智能云大会上,百度方面也这样表示,AI领域的保持领先,就是围绕算力、模型、数据、工程这四个核心要素进行探索。
以此为标准,能看到的是,作为AI变革的重要基础设施,百度智能云开始注重“降本增效”转向“直接创造价值”等方向。百度表示,实际上,AI云已经不再只是企业引入AI的成本中心,还会成为新的利润中心。
为了平衡AI计算的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百度智能云对AI基础设施进行升级,发布百舸AI计算平台5.0版本,在网络、算力、推理系统以及训推一体系统方面,以期打破AI计算效率瓶颈。
另一方面,尽管当前Robotaxi在大规模商业化推广面临多重系统性障碍,但百度的自动驾驶方面仍在快速提速。
华泰研究在一份报告中强调了百度的成本优势。诸如,百度6代车整车成本相较5代车下降60%,价格约20万元人民币,低于Waymo 5代车约17.5万美元的成本。
而在外界一直强调的订单量上,2025年Q2,萝卜快跑提供超过220万次完全无人驾驶行程,同比增长148%,接近Waymo峰值25万单的水平。
在算力方面,百度自研的昆仑芯开始凸显优势。
诸如,昆仑芯形成3万卡集群规模,支撑文心大模型训练效率提升5倍。另据IDC数据,2024年中国区数据中心芯片厂商出货量排名中,百度以6.9万颗排名第三,位于英伟达和昇腾之后。
当然,在企业级应用中,2023年3月,百度发布生成式AI产品“文心一言”,成为国内首批对标ChatGPT的大模型。
尽管面临一些质疑,但文心一言通过迭代,目前已覆盖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模态生成能力,并在教育、金融、媒体等行业实现商业化应用。
-03-价值被市场重估?
仅从资本市场来看,长期以来,百度市值与其技术积累和AI业务潜力可能并不对等。
实际上,长期以来百度市盈率(TTM)低于腾讯和阿里巴巴,甚至低于部分传统行业公司。以至于,此次股价的涨幅,也被行业视为市场对百度低估值的修复性反弹。
当然,于百度来说,确实亟需一场长期市场价值的重估。
成立于2000年的百度,以搜索引擎为核心业务,迅速成为中国互联网早期的“入口级”公司。而在2005年登陆纳斯达克后,其市值一度超越腾讯和阿里巴巴,成为BAT中的领头羊。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百度未能及时抓住内容生态和移动端流量的变革机遇。搜索引擎的护城河受到挑战,信息流、短视频等新兴业态逐渐分流用户注意力。
尤其是,2016年“魏则西事件”后,百度的品牌形象和商业模式遭遇重创,加之在O2O、金融等领域的消费级互联网场景的拓展未达预期,公司逐渐陷入增长瓶颈。
2018年至2019年,百度市值先后被美团、京东等后来者超越,甚至一度跌出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前五。市场对百度的质疑声也开始不断,业内人士纷纷讨论,百度是否已经沦为“旧时代”的象征?
不过,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略显滞后,但百度也在悄悄开始布局人工智能。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百度正式启动人工智能布局,成立自然语言处理部,这标志百度技术探索的起点。2012年,百度进一步深化AI布局,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2013年,百度在技术专利布局方面开始加速。
2017年7月,在百度的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首次喊出“All in AI”的口号。彼时,李彦宏强调,人工智能是百度未来的核心战略方向,并提出“开发者的成功就是百度的成功”。
@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听筒Tech》截图
实际上,李彦宏的高调转舵,在当时被视为“冒险”,甚至被部分投资者批评为“不务正业”,限于O2O战略受挫后的“无奈之举”。然而,时至今日,百度的AI布局或许让市场看到了一些收获。
在业内人士田哥看来,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百度在技术积累和用户数据等方面具有做AI的优势。
田哥认为,与其他大厂相比,百度布局较早。比如,2013年,百度布局了深度学习领域,建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开始在自动驾驶、AI大模型开发等前沿技术上投入。
而深度学习领域,需要的是门槛较高,坐拥百度海量用户行为数据与交互场景,在与搜索技术团队进行联合下,不仅可以优化模型训练效果,还可以为个性化推荐、智能交互等场景提供优势。
不过,尽管百度坚持投入AI,且强调构建以“AI+云+生态”为核心的战略体系,但是否代表百度具有长期价值,田哥亦坦言,答案仍取决于“其能否将AI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实际上,田哥认为,目前AI搜索商业化仍没有一条成熟的路径。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模式一定不会再像过去一样,简单地将广告推送到用户的搜索结果之中;而是通过数据分析,找出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或服务,以更自然和智能的方式呈现。不过,这仍考验着企业,怎样实现广告与用户体验的平衡。
此外,百度的人工智能版图,仍面临外部的诸多挑战。
诸如,在大模型领域,无论是腾讯、阿里亦或字节,都在激烈角逐。而在自动驾驶等创业业务方面,当前仍需大规模投入。尤其是国际市场,数据安全等监管政策,对Robotaxi业务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不过,二级市场的短暂回温,一定意义上,或许释放了市场对百度长期价值重估的一个信号。
一定程度上,无论是搜索巨头还是AI对业务进行重构,百度都需要进行一场充满挑战的旅行。实际上,于市场和投资者而言,百度的故事已经演变成,一个关于技术、生态和未来的新叙事。
只有在AI重塑世界的时代里,持续找到生存法则,“失意”的百度,长期价值才能真正被市场看见。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