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少先队改革要求,强化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巴州少先队工作整体水平,以“政治启蒙、价值观塑造、组织意识培养”为主线,坚持“分层施策、精准赋能、实践导向”的原则,形成“理论学习+实践提升+特色创新”的立体化培养模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少先队改革要求,强化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巴州少先队工作整体水平,以“政治启蒙、价值观塑造、组织意识培养”为主线,坚持“分层施策、精准赋能、实践导向”的原则,形成“理论学习+实践提升+特色创新”的立体化培养模式。
分级培训体系构建与实施
州级示范引领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实施意见》,依托巴州团队干部培训计划,巴州少工委联合巴州教育局举办“巴州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培训班”、“巴州少先队鼓号队指导师培训班”2期,邀请全国少先队鼓号队培训师、自治区团校少先队工作专家团队开展专题授课,内容涵盖《少先队活动课设计与实施》《少先队队章解读》《少先队礼仪规范》等核心课程,培训县市总辅导员、学校大队辅导员、鼓号队指导师220余人,实现全州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培训全覆盖。
县级精准赋能
县市少工委结合县域特色、依托每月少先队工作例会等契机开展差异化培训:如焉耆县推行“种子讲师”计划,9名大队辅导员化身培训师,通过“专题授课+案例研讨”模式,实现全县300余名中队辅导员轮训;如库尔勒市联合河北少先队专家团开展“蹲点式”帮扶,围绕少先队标志礼仪规范、活动课程设计等内容,举办专题培训6场次,覆盖中队辅导员480余人次;如轮台县打造“红领巾讲解员”实训基地,通过博物馆实地教学、红色故事创编等实践活动,培养骨干红领巾讲解员200余名。
学校实践落地
学校少工委聚焦辅导员能力提升与少先队员自主管理:如和静县开展“红领巾监督岗”专项培训,通过模拟执勤、礼仪规范等实操环节,培养学生干部40余名,校园自主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如若羌县第一小学组织骨干教师与新入职辅导员签订师徒协议,开展“队课磨课”“活动策划”等传帮带活动,新辅导员独立开展活动能力提升;如巴州第二中学引入鼓号队标准化培训,邀请巴州鼓号队培训专家开展“理论+实操”教学,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少先队阵地建设。
特色培训模式与创新实践
柔性引才项目深化冀疆协作
巴州少工委连续两年实施“少先队专业技术干部柔性引才”项目,河北10名少先队骨干深入巴州8县1市,通过“示范课巡讲+专题培训+结对指导”模式,开展少先队活动课设计、阵地建设等专题培训12场次,覆盖辅导员1400余人次,并建立冀疆两地少先队辅导员结对工作模式,开发少先队基础礼仪精品课程,形成“资源共享、经验互鉴”的长效机制。
实践育人与技能竞赛结合
各县市举办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大赛,设置“理论测试+活动设计+情景答辩”等环节,推动以赛促训、以训促干。开展州域内各族青少年“石榴籽一家亲”融情一日营、青少年法治教育研学营、“红领巾讲解员大赛”等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参与法治教育、红色文化、生态保护等主题实践,累计培育“红领巾讲解员”500余名,相关活动被各级媒体报道20余次。
分层分类课程体系建设
新任辅导员:开展岗前培训,重点学习少先队章程、标志礼仪等基础知识,培训后考核通过率达100% 。
骨干辅导员:开设“少先队课题研究”“少先队优质课”等进阶课程,积极推动少先队课题申报指导立项工作。
校外辅导员:吸纳“五老”、非遗传承人等组建“志愿导师团”,开展传统文化、劳动教育等特色课程开发培训,授课100余课时。
巴州各级少工委通过分级培训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少先队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为巴州少先队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下一步,巴州少工委将持续优化分级培训体系,通过“线上直播+线下送教”结合的方式扩大培训覆盖面,建立“导师结对+成果展示”的转化机制推动培训成果落地,不断提升少先队工作专业化水平,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编辑|付嘉兴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