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工业元宇宙以实现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交互与共融的需求应运而生,同时底层技术在不断突破,叠加政策驱动,中国工业元宇宙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头豹研究院根据测算结果,2022年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1,250.00亿元;2
头豹研究院对于工业元宇宙行业市场规模的预测
在中国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工业元宇宙以实现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交互与共融的需求应运而生,同时底层技术在不断突破,叠加政策驱动,中国工业元宇宙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头豹研究院根据测算结果,2022年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1,250.00亿元;2018-2022年CAGR为15.00%。
中国工业元宇宙市场规模总体呈扩张趋势,受底层核心技术逐渐突破、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驱动。1)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空间广阔,工业元宇宙可深度赋能数字化转型,迎来广阔发展机遇。2022年中国工业、能源、汽车、建筑行业数字化渗透率分别为21%、10.3%、7.1%、6.5%。数字孪生、虚拟引擎、虚实融合等元宇宙技术与工业领域深度融合驱动实现工业领域深度赋能。其中,数字孪生技术已可实现1:1的三维仿真模型,大幅提高工业模拟仿真的精度,可节省20%以上的研发设计成本。新兴XR技术具备三维可视化效果,加快与工业场景中几何设计、仿真模拟融合。虚拟引擎技术深度赋能工业模拟培训、自动驾驶,并在BIM基础上,增加建筑设计可视化与实时更新效果。因此,制造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速度加快与元宇宙技术深度融合在客观上促进了工业元宇宙市场规模的扩张;2)底层智能算力、5G网络等底层支撑技术的发展为工业元宇宙发展奠定技术基础。随着中国5G网络建设及海量算力资源部署加快,实际运行中的网络时延已由初期的50ms将至后半段10ms,最低时延可在0.1ms以内,接入设备数可达每平方公里可承载1亿台设备。算力技术成熟阶段能满足工业元宇宙设备无限量接入、时延趋近于零的要求,从而支撑工业元宇宙数字资产运维、虚拟内容创作、预测性优化,助力元宇宙赋能工业领域。
中国工业元宇宙市场规模未来5年还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预计中国工业元宇宙2026年市场规模达到2,441.41亿元,2027年市场规模达到3,051.75亿元,2023-2027年CAGR达到25.00%。未来市场规模增长的原因:1)AIGC、XR等技术应用成熟,有望深度赋能智能制造领域。未来AIGC与元宇宙底层技术结合可拓展更多应用场景,例如在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的远程专家指导、事故预警、智能供应链管理及员工培训等,同时工业元宇宙与传统制造融合更加密切驱动智能制造领域未来占比达48%。2)XR头显设备成本降低趋势加强及汽车空间内容端制作丰富驱动工业元宇宙在智慧汽车领域应用达25%,预计工业元宇宙在智慧汽车领域2027年市场规模达到762.94亿元,未来智慧汽车领域将是工业元宇宙整体规模增长的重要驱动领域。未来车载XR设备技术突破并实现规模化量产,设备价格有望从上万元降至2000元以内,可大幅促进汽车领域元宇宙消费需求提升。同时,随着中国元宇宙内容矩阵丰富,弥补现阶段消费者车内休闲娱乐需求的空白,从消费端拉动智慧汽车领域应用。
经头豹研究院分析,工业元宇宙行业竞争格局概况如下:
工业元宇宙整体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工业元宇宙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差异化竞争策略切入市场,目前以传统制造业厂商为主。工业元宇宙领域的解决方案商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即传统制造厂商、互联网厂商及元宇宙垂直应用商。目前工业元宇宙市场份额以传统制造厂商为主,所占市场份额约50%,互联网厂商占据30%,元宇宙垂直应用占据20%。工业元宇宙领域内企业按照企业市值/估值可以划分为三个竞争梯队。第一梯队企业市值在1,000亿元以上,代表企业包括工业富联、海尔集团等;第二梯队企业市值在100-1,000亿元,代表企业包括航天云网、英特仿真等;第三梯队企业市值在100亿元以下,代表企业包括维拓科技、亮风台、宝通科技、相数科技等。
工业元宇宙竞争格局形成的原因有:1.传统工业制造厂商切入垂直细分赛道,将元宇宙技术与特定行业的需求和流程相结合,能够更加切合现阶段工业领域需求,因而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传统工业制造厂商在底层技术积累、研发创新投入、产业链整合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能够精确把控制造业需求痛点并缩短将工业元宇宙技术与传统工业流程结合的时间周期,对比非传统制造业厂商可将工业融合周期缩短20%-25%。此外具备高度工业4.0化、建有多座灯塔工厂而拥有庞大数据的产业大厂,如海尔集团等有望成为市场先驱。因此,现阶段工业云宇宙解决方案商中传统制造厂商占据50%以上市场份额。2.工业元宇宙领域基础平台建设及研发支出投入庞大,使得中小企业难以持续竞争,头部企业优势凸显。开发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元宇宙,初始硬件设备支出在数百万元,估计每月还需新增15-20,000美元支出,此外还需要庞大的研发及人员费用支出,因此形成了较高的进入门槛,头部厂商如工业富联2022年的研发支出大约115.88亿元,行业头部5家厂商平均研发支出超过10亿元。头部厂商具备领先的技术优势及持续的研发投入可以在未来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工业元宇宙未来竞争格局的发展趋势:1.随着工业元宇宙应用的逐渐深入,头部厂商凭借丰富的行业解决方案经验、领先的底层技术积累及稳定的客户资源,未来还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头部效应将更加明显。工业元宇宙的平台搭建初始成本较高,形成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初始成本支出在数百万至千万元级别,此外,厂商还需要有深厚的虚拟引擎、数字孪生、XR等技术积累及产业链整合能力,因此,未来头部效应将更加显著。工业元宇宙领域头部厂商工业富联、海尔集团、能科科技、国家电网头部5家企业合计市场份额预计将超过60%。2.工业元宇宙格局未定,未来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元宇宙技术提供商如维拓科技、亮风台、相数科技等深耕虚拟现实、数字孪生、虚拟引擎、3D建模等技术领域,多数为细分技术领域的解决方案商,如DataMesh汽车行业、装备制造业、建筑领域提供数字孪生解决方案,艾迪普等提供3D图像解决方案,可针对性解决应用领域技术痛点。未来元宇宙技术与现有工业流程融合更加密切,将驱动新兴技术提供商进一步占据市场份额。
来源:头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