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豹研究院发布《2025年中国智慧水务(供水领域)行业研究报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6 19:21 1

摘要:《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于2023年5月25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该规划纲要的发布,为智慧水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该纲要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的目标,并强调要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于2023年5月25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该规划纲要的发布,为智慧水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该纲要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的目标,并强调要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通过深化国家水网工程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融合,推动水网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实现物理水网与数字水网间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和深度融合。这不仅提升了水网工程的数字化水平,还增强了管理智能化能力,通过智慧化模拟提供决策支持,提高水网防洪、供水、生态等综合调度管理水平。

头豹研究院谨此发布《2025年中国智慧水务(供水领域)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研究范围涵盖中国智慧水务市场,重点将对中国智慧水务行业的最新政策导向、市场规模、竞争格局、行业前景等关键领域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行业最新前沿趋势做出合理研判。

智慧水务是一种依靠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手段,通过软硬件协同实现对水资源的管理、监控、调度和运营的新兴水务管理模式

智慧水务指的是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通过软硬件协同对水资源的管理、监控、调度和运营进行智能化、数字化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按照应用场景可分为大水利领域、城乡供水领域、排/污水领域、工业水处理领域。

从供水端的角度来看,城乡供水端的智慧水务可以分为智慧供水、智慧水厂、综合服务以及营收服务。其中智慧供水指的是通过信息技术,管理者可以远程监控各个供水泵房的状态,包括供电状态、电动阀门的开度、进水压力和出水流量等信息,并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智慧水厂指的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水厂在生产、运行、维护、调度和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控制和数字化管理。综合服务指的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对水务系统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营收服务指的是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了从用户信息采集、抄表、收费、账单管理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头豹研究编辑整理

在“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下,中国各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智慧水务的发展,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数字孪生流域、水网、水利工程的加快建设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相关水利规划、水安全规划以及数字中国政策纷纷出台。例如《水利部关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除此之外,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出台了相关政策加码智慧水务的发展。例如上海市出台《上海市“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旨在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高效运行和资源化利用。城投集团作为主要力量,致力于构建标准领先、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环境友好、智慧高效的资源利用型智慧污水处理终端。除此之外,中国鼓励企业通过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等形式,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和强度,强化取水管理和节水管理,以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推动智慧水务快速发展。

我国供水管网漏损率居高不下,水资源浪费严重,增加供水企业成本,而且会影响供水水质,给居民的饮水安全带来隐患,智慧水务是该问题的核心解决办法

供水方面,我国供水管网漏损率居高不下,水资源浪费严重。我国供水管网长期运行过程中存在外力破坏、管网老化破损、维护与检修不及时等现象,导致不少城市和县城管网的漏损情况严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与经济损失。

供水存在严重漏损现象,不仅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增加供水企业成本,而且会影响供水水质,给居民的饮水安全带来隐患。一些地区由于自来水管网破坏漏损问题严重,造成地下泥沙渗漏、杂质沉积,导致水龙头出水水质浑浊。

智慧水务可通过智能化手段降低供水管道漏损率包括分区计量管理、智能硬件设备的应用以及SCADA系统与GIS系统的结合。分区计量管理指的是通过DMA分区漏损控制系统,将供水管网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单独计量和管理。这种分区管理方法可以更精准地定位和控制漏损点,提高整体管理效率;智能硬件设备的应用指的是安装各种传感器、智能水表、压力计等设备,实时监测管网运行状态。这些设备可以自动计费、测量流量,并在检测到异常时发出警报,帮助快速响应和处理漏损问题;SCADA系统与GIS系统的结合则指的是通过SCADA系统和GIS系统,实现对供水管网的可视化管理和调度。SCADA系统负责数据采集和控制,而GIS系统则提供空间位置信息,两者结合可以有效优化管网运行和维护策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国务院官网、头豹研究编辑整理

中国智慧水务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等软件以及水表、二供设备等硬件,中游为以威派格为代表的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下游应用场景包括水厂、官网运输、供水等,主要市场参与者为各城市的水务集团公司

中国智慧水务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分为软件和硬件设备,软件包括了云计算、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等,硬件则包括了二供设备、加压泵站、水表等。智慧水务软件是智慧水务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其成本占比会随着客户的定制化需求、系统功能模块、用户数量以及部署方式等因素出现较大的变化。智慧水务的硬件设备会根据智慧水务应用场景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通常的智慧水务硬件主要包括了水处理单元以及一体化水处理设备等。

中国智慧水务产业链中游主要为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的智慧水务解决方案包括智慧水厂解决方案、智慧供水解决方案以及供水调度解决方案等。中国智慧水务整体框架包含了用户层、应用平台、应用支撑平台、数据资源层、感知层/传输层以及基础平台,通过对水务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处理,并最终为决策提供支持。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和集约化管理,所以主要商业模式仍然是标准化产品+定制化产品与服务模式。企业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智慧水务解决方案,然后通过收取水务服务的资费来获取收入。

中国智慧水务产业链下游应用场景包括水厂、运输管网、农村供水、城市供水以及水务服务等,主要市场参与者为各城市的水务集团公司。中国智慧水务下游应用场景可分为应用平台、综合应用以及业务应用三大板块,其中业务应用板块可以分为生产应用、经营应用以及服务应用三大板块。业务应用层涵盖智慧水务供水生产应用、供水经营应用与供水服务应用,覆盖从源头到龙头全流程供水环节,主要包括生产应用、经营应用、服务应用。智慧供水生产应用通过生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帮助供水运行管理单位及时掌握关键节点信息,提供全面的决策支持,实现达标提质增效,预警预报重大污染、故障事件,切实提升智慧水务运行管控水平。智慧供水经营应用是水务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维修养护、工单管理、营业收费、大用户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将经营类业务向移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延伸,提高供水领域经营效率,节能降耗。智慧供水服务应用是面向用水客户的服务类业务系统,对服务类应用系统进行智慧化提升,打通现有业务系统数据链路,建立起数据共享平台。

2024年中国智慧水务市场规模为579.3亿元,我们预计到2029年中国智慧水务市场规模约为1,368.4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74%

智慧水厂端主要包括模块化水厂、传统水厂智慧化运营管理解决方案等2024年中国智慧水厂市场规模为237.1亿元,2024年后中国智慧水厂市场规模将恢复增长,到2029年中国智慧水厂市场规模约为426.0亿元。2024年中国智慧水务综合服务市场规模为12.9亿元,2020年至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68%。我们预计到2029年中国智慧管网市场规模约为21.4亿元,2024年到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2.90%。智慧供水市场主要包括二供信息化产品及其相关解决方案,2024年中国智慧二次供水市场规模为306.6亿元,我们预计到2029年中国智慧供水市场规模约为837.0亿元,老旧供水设备智慧化改造将是市场增长驱动因素。智慧水务服务系统主要包括了水务营收客服等一系列服务系统,2024年中国智慧水务服务系统市场规模为22.8亿元,随着智慧水务系统的建设和推广,我们预计到2029年中国智慧水务服务系统市场规模约为39.1亿元。

中国智慧水务市场发展的驱动因素包括了相关核心技术的技术革新、水务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以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需求

信创及国产替代方面。在发展初期PLC和SCADA系统国产化率不足10%,水务工控设备90%采用国外品牌,随后汇川、中控等企业加快水务专用控制系统的研发替代。现阶段,已经几乎实现国产替代。同样的国产替代进程在水务模型与算法、以及智慧水务平台等软件平台的开发打造中也存在。现阶段如威派格、和达科技等智慧水务头部公司已经通过自身的智慧化技术打造出了国产化综合管理平台。同时,住建部2024年发布《智慧水务建设导则》,强制要求新建系统国产化率不低于50%。

水务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指的是通过优化运营流程,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除此之外,数字化平台能够收集、存储、分析和利用大量的水务信息,为后续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还增强了业务洞察力,从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为水务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便利,因此越来越多的水务企业重视数字化转型,通过应用智能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这也对智慧水务的市场发展起到了驱动作用。

智慧城市建设指的是智慧水务系统的完善改进也是智慧城市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智慧水务通过信息化技术方法获得、处理并公开城市水务信息,可有效管理城市的供水、用水、耗水、排水、污水收集处理、再生水综合利用等过程。这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益,还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现阶段,国家各级政府机构积极出台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规划以及政策,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典范。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定程度上驱动了智慧水务市场的发展。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CSUS智慧城市领航、中国政府网、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软硬件协同发展是中国智慧水务的发展趋势之一,软硬件协同发展在生产成本端以及产品质量端具备显著优势,同时软硬件协同发展的模式也可以帮助解决行业软件硬件技术标准不统一,匹配性相对较差的痛点

软硬件协同发展是智慧水务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中国水务正处于从传统水务过渡至智慧水务的重要阶段,行业内市场参与者包括了重视水务硬件设备制造的企业例如熊猫智慧水务等,也有注重智慧水务集成平台软件设计的市场参与者如和达科技、浪潮集团等。同时注重软件以及硬件系统开发的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供应商相对较少,威派格为该类型企业的代表。

软硬件协同发展能够实现更高效的系统集成和协同运作,解决行业软件硬件技术标准不统一,匹配性相对较差的痛点。同时在生产成本端,软硬件协同发展的智慧水务系统能够显著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例如,多设备合一的方案可以降低购置、安装费用超过30%,同时通过后端运维平台进行日常维护,减少上站维护成本,站点无人或少人值守,运行费用降低20%以上。因此,我们认为智慧水务市场参与者逐步开启软硬件协同发展的发展模式是未来智慧水务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智慧水务AI正朝着多模态融合、自主决策、国产化方向发展,而DeepSeek等大模型通过NLP增强、多模型协同及本地化部署,加速水务管理向"感知-认知-决策"全链路智能化跃迁,“威派格河图AI”平台为行业典型示范

智慧水务AI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整合IoT传感器、GIS、气象等多源数据,通过时序模型(LSTM/Transformer)实现用水量预测精度提升至95%以上,管网漏损定位误差缩小至50米内;发展水务专用智能体,集成预测模型、知识图谱与强化学习,实现工艺参数自动优化、故障自愈,减少人工干预80%;建立水务知识库(如“威派格河图AI”),沉淀3.7万条工艺规则、50万例维修案例,支撑大模型微调;部署轻量化模型(如DeepSeek-Mini)至智能水表、闸门控制器等边缘设备,时延低于100ms,同时通过云平台实现百万级设备协同优化。

“威派格河图AI”平台是行业内典型的AI技术结合应用示例。“威派格河图AI”涵盖管网、二供、污水、营销等多个水务业务领域的行业算法库,可以为水务企业提供了丰富多样、针对性强的算法工具,帮助企业在各个业务环节实现精细化管理和优化运营。智慧管网应用可实时监测管网运行状态、预测漏损风险并及时维护抢修,保障供水安全;智慧营销应用通过数据分析实现精准客户定位与个性化服务推送,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企业营收,实现从原水到用户端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威派格河图AI”平台的诞生,是AI在智慧水务呈现的新模式新业态,将改变水务行业传统通过人工巡检或者基础传感器监测的低效局面,全方位提升水务业务效率,引领智慧水务行业发展新潮流。

机器人技术是智慧水务从“信息化”迈向“智能化”的核心支撑,其必要性不仅体现在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更在于重构水务系统的可靠性、韧性与可持续性

现阶段机器人在部分智慧水利场景已有示范应用,同时,凭借智慧水务与智慧水利需求以及技术的相关性,机器人技术能够在短期内较快的在智慧水务领域展开规模化的运用。

例如在泄露修复、水厂巡检、爆管处置以及户表管理等场景中,机器人均可有较为优异的表现。泄露修复:微型机器人通过管壁注射高分子材料实现非开挖修补,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泵站/水厂巡检:四足机器人替代人工巡查设备运行状态,通过红外热成像检测电机过热等异常。爆管处置:具备防水能力的机器人进入淹水区域关闭阀门,降低次生灾害风险。户表管理:无人机结合AI图像识别技术远程读取水表数据,替代人工抄表。

现阶段智慧水务企业主要为单领域厂商,企业以生产水表、水泵等为主,附带相关信息化、智能化软应用的开发,或者专注于智慧水务软件端的开发,整体业务布局较为单一,软硬件协同发展能力较弱,威派格等软硬件协同发展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智慧水务领域的企业主要可以分为单业务领域企业和多业务领域企业。单业务领域企业包括以生产水表、水泵等为主,附带相关信息化、智能化软应用的厂商,或者部分业务领域软件为主的厂商。水泵以及水表等智慧水务硬件是单业务领域企业最为核心的营收来源。部分单业务领域的企业也有部分企业例如众智宏图、浪潮等,是以软件为核心产品作为企业的核心收入来源,在硬件端则为进行任何的开发生产。其中以硬件为主单领域的厂商体量最大,但智慧化程度低,同质化高,竞争激烈。软件为主的体量小,专业化程度高,缺乏综合成长潜力。多业务领域企业则是从源头到龙头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在硬件的生产上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在软件以及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上拥有领先优势。现阶段仅有和达科技和威派格为多业务领域智慧水务企业。

来源:头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