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人都要学会与自己和解,尤其是在65到75岁这段珍贵的“黄金十年”。有人说,这个年纪的人像冬日里的阳光,温暖却不灼人;也有人说,走到人生这一程,才真正懂得“平淡是真”的深意。其实,这十年是最值得用心经营的时光,因为我们开始明白,惜命不只是锻炼身体,更是惜心、
每个人都要学会与自己和解,尤其是在65到75岁这段珍贵的“黄金十年”。有人说,这个年纪的人像冬日里的阳光,温暖却不灼人;也有人说,走到人生这一程,才真正懂得“平淡是真”的深意。其实,这十年是最值得用心经营的时光,因为我们开始明白,惜命不只是锻炼身体,更是惜心、惜情,把生活从简单的养生升华为一场深刻的修行。
健康上的惜命,是第一重修行。医院里中年人的身影越来越多,但真正的健康不只靠多走几步路或多摄入蔬菜,更在于心态的平和。老王每天清晨坐在公园长椅上晒太阳,看池中鸭子悠然游动,常说:“有健康是福气,没健康也不必焦虑。”这份坦然,不是消极,而是一种接纳。身体强健时好好珍惜,若有所衰退,也能从容面对。惜命,始于对自己全然的接纳与温柔。
第二重修行,是亲密关系的守护。许多夫妻走过几十年风风雨雨,年轻时常因琐事争执,年岁渐长后却愈发安静相守。感情如同一杯茶,初沸热烈,久置温润,细品之下,苦尽甘来。孙老师和老伴结婚四十载,晚饭后总牵手散步,他说:“最幸福的事,就是彼此还愿意靠近。”六十五岁以后,激情褪去,陪伴成了最踏实的依靠。
第三重修行,是学会放下。孩子成家立业,电话渐渐稀疏,曾经为家庭倾尽所有,如今终于明白,他们的路要自己走。放手不是冷漠,而是成全,也是对自己的解脱。正如林语堂所言:“幸福人生的秘诀,是少一点期待。”不执着、不强求,心才会自由呼吸。
第四重修行,在于与老友相伴。打牌、聊天、回忆往事,成了这个年纪最奢侈的享受。朋友不多,却个个知根知底。他们懂你的沉默,也记得你年少轻狂。这样的友情,无需修饰,却是生命最坚实的底色。
第五重修行,是善待自己。年轻时总把别人放在首位,到了这个年纪才醒悟:别人忙别人的日子,我们也该为自己留一方天地。买件心仪的衣服,泡一壶香茶,读一本好书,不必再找理由。把自己还给自己,才是生活的圆满。
第六重修身,是重拾兴趣。有人学画,有人种花,有人弹琴写诗。哪怕只是在厨房尝试新菜,或在阳台照料一盆兰花,都能让心灵丰盈。兴趣不是消遣,而是灵魂的滋养,是暮年最美的回响。
第七重修行,是关怀社会。有人投身社区服务,有人为邻里帮忙,有人给孩子们讲故事。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不仅温暖他人,也让自己的日子充实而有意义。善意如灯,照亮别人,也点亮自己。
这七年修行,是身心的双重滋养。知足常乐,懂得分寸;放下负担,珍惜眼前;爱己爱人,从容前行。经历过风雨,依然愿意等待阳光,依然相信人间温情,依然能在平凡中微笑面对——这才是最动人的生命姿态。
六十五岁启程,七十五岁回望,这不是终点的告别,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若你正感到孤独或迷茫,或许只是太在意得失,忘了善待自己。践行这七重修行,把惜命化作惜心惜情,未来的十年,定会更加丰盛、温暖而明亮。
来源:小乔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