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 年,正值山口组成立百年之际,这本该是个值得庆祝的时刻,然而一句 “不患寡而患不均” 却道破了其中的矛盾。由于地方派系对资源分配心怀不满,同年 8 月,山健组组长井上邦雄率十三个派系毅然脱离山口组,在神户另立 “神户山口组(Kobe Yamaguchi
4 月 7 日,日本最大黑帮山口组(Yamaguchi - gumi)的三位核心人物现身警局,郑重递交誓约书,承诺未来十年内停止帮派争斗。
2015 年,正值山口组成立百年之际,这本该是个值得庆祝的时刻,然而一句 “不患寡而患不均” 却道破了其中的矛盾。由于地方派系对资源分配心怀不满,同年 8 月,山健组组长井上邦雄率十三个派系毅然脱离山口组,在神户另立 “神户山口组(Kobe Yamaguchi - gumi)”。此举动彻底激怒了山口组主干,一场帮派 “内斗” 就此拉开帷幕。
历经十年的腥风血雨,神户山口组如今仅剩下 120 位成员。或许是看到对手已日薄西山,山口组的恶气也已消散,再加上警方的持续打压,以及当下年轻人不再像老一辈那般崇尚 “江湖义气”,山口组的光环逐渐黯淡。面对组员不断缩减的现实,山口组大佬们或许正是基于这些考量,才决定 “止战”,承诺不再惹是生非(never cause any trouble)。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自 2014 年起,山口组的活跃成员数量近乎减半,从当时的 6000 人降至去年的 3300 人。
美国有线电视(CNN)曾报道此事,并指出 yakuza(雅库扎)是日本犯罪组织的统称(blanket term)。这类组织虽然并非完全被法律禁止,却始终处于政府的监管之下(Though they are not outlawed, the groups are regulated and monitored by authorities)。可见,日本社会对于 “雅库扎” 的态度并非简单的 “非黑即白”。
看到 “outlaw” 这个词,不禁让人想起与山口组同年诞生、于 2014 年离世的翻译家沙博理(Sidney Shapiro)。当初,沙博理先生将《水浒传》译作 Heroes of the Marsh,旨在突出其中的 “义” 字。山口组起源于海港城市神户,据说最初它只是一个为帮助底层劳工争取权益而成立的松散组织,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一股不可一世的势力。在这一点上,“梁山水浒” 与山口组有着相似之处。水浒人物起初也不过是为了谋求生计,即便后来站稳脚跟,嘴上虽称 “义”,但拉人入伙时,却不乏明抢暗夺、杀人越货等行径,与山口组的所作所为并无二致。宋江率众接受招安,山口组则勾结政界。上世纪,美国人 Jack Adelstein 在日本第一大报《读卖新闻》担任记者时,就因报道山口组头目赴美进行心脏移植一事而被迫辞职。按照他后来所著《Tokyo Vice》一书中的说法,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爷爷,这位同样担任过两任首相的人物,也曾与山口组把酒言欢。
山口组历代首领简介
初代目:山口春吉
山口春吉出生于 1900 年,是山口组的创立者。1915 年,他来到神户港,在码头做装卸工人维持生计。1919 年,山口春吉在神户市须磨的料理屋成立了山口组,起初成员仅有 50 人左右,主要由码头劳工组成,旨在为底层劳工争取权益。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组织逐渐涉足一些灰色产业。1925 年,山口春吉隐退,将组长之位传给儿子山口登。1955 年,山口春吉因自然原因去世 ,享年 55 岁。
二代目:山口登
山口登为山口春吉之子,在 1925 年接任组长。他领导时期,山口组开始在神户地区扩大势力范围,逐渐从一个小型劳工互助组织向更具组织性的黑帮转变。山口登大力发展组织成员,涉足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使得山口组在关西地区声名渐起。但在 1942 年,山口登应征入伍,山口组的领导权暂时旁落。战后,山口登重新领导山口组,直至 1957 年去世。山口登于 1957 年在一次帮派冲突引发的混乱中受伤,最终因伤重不治身亡,时年 50 岁左右。
三代目:田冈一雄
1957 年,田冈一雄继任山口组组长,他堪称山口组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人物。田冈一雄出生于 1912 年,自幼在神户底层街区摸爬滚打,见惯了社会的黑暗与残酷,这也铸就了他坚毅狠辣又极具谋略的性格。
在领导山口组期间,他展现出卓越的组织和扩张才能。以铁腕手段整合内部势力,通过一系列恩威并施的策略,统一了关西地区众多黑帮势力,将山口组打造成为日本规模最大、势力最强的黑帮组织。他大力拓展山口组的业务版图,不仅涉足毒品交易、色情产业、赌博业等传统黑色产业,还敏锐地察觉到房地产行业的巨大利益,积极投身其中,通过威胁、贿赂等非法手段获取大量土地资源,实现了山口组财富的快速积累。
田冈一雄极为注重提升山口组的 “社会地位”,积极与政界、商界人士建立联系。他经常周旋于各类社交场合,凭借强大的财力和组织势力,与政商要人结交,甚至一度对日本某些地方政治决策产生影响。例如,在一些市政建设项目招标过程中,山口组通过威胁竞争对手等手段,帮助与其勾结的企业中标,从中获取巨额回扣。
然而,长期的黑帮生涯也让田冈一雄树敌众多。1981 年 7 月,田冈一雄在若松町的自宅门口遭遇枪击,身中数弹,虽经全力抢救保住性命,但身体状况每况愈下。1989 年 5 月,田冈一雄因肺炎并发症在神户市立中央医院去世,终年 77 岁 。田冈一雄的离世,对山口组的发展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标志着山口组一个时代的结束。
四代目:竹中正久
竹中正久在 1989 年田冈一雄去世后,接任山口组组长之位。他出生于 1942 年,成长于日本黑帮文化盛行的社会环境中,深受帮派传统和价值观的熏陶。
竹中正久接手山口组时,正值日本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同时警方对黑帮的打击力度也在逐步加强。面对复杂局势,竹中正久一方面试图巩固山口组已有的庞大犯罪网络,维持在毒品、色情、赌博及房地产等领域的非法利益;另一方面,他尝试对山口组进行一定程度的 “现代化” 转型。例如,山口组开始涉足一些新兴的非法经济活动,包括利用当时兴起的互联网技术进行网络赌博运营以及非法金融业务等,试图紧跟时代步伐获取更多财富。
在组织管理上,竹中正久致力于强化内部纪律和等级制度。他通过制定更为严格的帮规,对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同时加大对违反帮规者的惩处力度,以此维护山口组的组织秩序和权威。然而,这种高压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部分成员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竹中正久深知外界舆论和形象对于山口组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他表面上试图淡化山口组的暴力色彩,打造一种相对 “温和” 的黑帮形象,比如参与一些社区慈善活动(尽管这些活动背后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如借此渗透社区、扩大影响力)。但在背地里,山口组依然从事着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暴力冲突事件也时有发生。
1995 年 1 月,日本发生阪神大地震,竹中正久抓住这个机会,以山口组的名义参与所谓的 “震后救援”。实际上,山口组借此在灾区大肆进行物资倒卖、强占土地等不法行为,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也让警方加大了对山口组的关注和打击力度。
1997 年 8 月,竹中正久在和歌山县的一家酒店参加山口组会议时,与敌对帮派发生激烈冲突,不幸被刺杀身亡,年仅 55 岁。竹中正久的突然离世,使山口组再次陷入动荡局面,组织内部面临权力重新分配,外部则要应对警方更为严厉的打击,山口组的发展陷入了一段艰难时期。
五代目:渡边芳则
渡边芳则于 1997 年竹中正久遇刺身亡后,出任山口组第五代组长。他出生于 1943 年,早年间便投身山口组,凭借在帮派事务中展现出的果敢与智谋,逐步攀升至高位。
渡边芳则接手的山口组,因前任组长的意外身亡以及警方的高压打击,元气大伤且内部人心惶惶。为稳定局势,他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一方面,对忠诚于他的下属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与更高的地位,提升其归属感与忠诚度;另一方面,对试图分裂或挑战其权威的势力,予以毫不留情的打击,迅速平息内部纷争,重新凝聚了山口组的力量。
在业务拓展上,渡边芳则带领山口组进一步多元化发展。除了巩固毒品、色情、赌博等传统非法产业,还将触角伸向了利润丰厚的知识产权侵权领域,组织大规模生产和销售盗版音像制品、假冒名牌商品等。同时,山口组利用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房地产市场的混乱,通过暴力手段低价强购大量房产,再以高价出租或转售获利。
渡边芳则极为重视山口组的国际化布局。他加强与东南亚、欧美等地黑帮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建立跨国犯罪网络,进行跨境毒品走私、人口贩卖等活动。例如,山口组与东南亚某黑帮合作,开辟了一条从东南亚到日本的毒品运输通道,极大地增加了毒品交易量。
在与政界、商界的关系上,渡边芳则延续并强化了山口组的传统策略。通过贿赂、威胁等手段,与部分政商人士勾结,获取内部消息,为山口组的非法活动提供庇护,同时也为其商业利益的扩张提供便利。比如,在某些商业项目的招投标中,山口组通过影响政府官员,帮助与其勾结的企业中标。
然而,渡边芳则的种种行径引起了警方更为强烈的关注与打击。2005 年,渡边芳则因多项罪名被捕入狱,包括参与组织暴力犯罪、非法经营等。入狱后,渡边芳则虽仍试图通过狱中指令对山口组施加影响,但山口组的发展势头已大不如前。2011 年,渡边芳则在狱中因健康问题去世,终年 68 岁。他的离世,象征着山口组一个相对 “辉煌” 阶段的终结,山口组在后续发展中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与变革压力。
六代目:司忍
司忍原名筱田建市,1948 年出生,于 2005 年渡边芳则被捕入狱后,成为山口组第六代组长 。司忍出身于日本和歌山县的一个普通家庭,早年就与黑帮势力有所接触,凭借自身狠厉的行事风格和过人的组织能力,在山口组中崭露头角。
司忍接手山口组时,该组织面临着内外交困的严峻局面。外部,警方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社会舆论对黑帮的批判声浪高涨;内部,因五代目渡边芳则的被捕,组织凝聚力有所下降,部分业务也陷入停滞。司忍上任后,首要任务是稳定内部局势。他通过一系列内部会议和活动,重新强调山口组的帮规和等级制度,明确各成员的职责与利益分配,逐步恢复了组织内部的秩序与团结。
在业务方面,司忍试图调整山口组的犯罪模式以规避警方打击。一方面,他继续维持毒品、赌博、色情等传统非法业务,但采取了更为隐蔽的运作方式。例如,在毒品交易上,利用复杂的物流网络和暗语通讯,减少直接交易的风险。另一方面,司忍大力推动山口组向合法经济领域渗透。他鼓励成员以合法身份成立公司,表面上从事正当商业活动,如建筑、餐饮、娱乐等行业,实则通过操纵市场、强迫交易、偷税漏税等手段获取非法利益。比如,山口组旗下的一些建筑公司,通过威胁竞争对手,垄断当地小型建筑工程,从中谋取暴利。
在应对社会舆论和警方压力上,司忍采取了更为巧妙的策略。一方面,山口组开展了一些表面上的 “公益活动”,如赞助地方文化活动、参与环保项目等,试图塑造一个相对正面的形象,以缓和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司忍与警方进行某种程度的周旋,尽量避免大规模的直接冲突,同时加强组织内部的反侦查能力培训。
然而,司忍的这些努力并未使山口组摆脱困境。2011 年,司忍因涉及多起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案件被捕。尽管在狱中,他仍对山口组的事务保持一定影响力,但山口组在日本社会日益严厉的打击和社会观念转变的大环境下,势力不断萎缩。2022 年,司忍刑满出狱,此时的山口组已今非昔比,其成员数量大幅减少,影响力也大不如前。司忍面临着带领山口组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寻找生存之道的艰巨任务,而山口组未来的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
来源:日新社之夜行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