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海是中国的心头肉。从古时候起,就是家门口海域,连接着东亚和东南亚的贸易线,里面藏着油气资源,还控制着全球三分之一的货运通道。
南海是中国的心头肉。从古时候起,就是家门口海域,连接着东亚和东南亚的贸易线,里面藏着油气资源,还控制着全球三分之一的货运通道。
过去几十年,中国为了大局着想,选择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路子,避免大家闹得太僵。但现在情况变了,中国国力上来了,周边有些国家老想着占便宜,尤其是菲律宾动作越来越大。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不会再一味忍让,得用实力和道理维护主权。这不是逞强,而是实打实的责任担当。搁置争议的时代过去了,中国要直面问题,捍卫权益。
特别是巴拉望岛,古时候叫郑和岛的那块地,跟中国历史纠缠得深,现在回归的呼声越来越高。
南海诸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这点在古籍和地图上写得清清楚楚。汉朝时候,就有文莱人出使的记录,提到南海岛屿。
唐宋元明清时期,一代代皇帝都派人管辖那里。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那可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大事件。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横跨印度洋,途经南海几十个国家。船队不光是去炫耀国威,还巡视岛礁,勘测海图。
郑和的《航海图》上,南海诸岛的位置标得明明白白,西沙叫“石塘”,南沙叫“万里长沙”,这些名字就是中国最早的命名证据。
考古队在西沙挖出汉代陶瓮、南宋瓷器,甚至明清的铁锚,这些东西证明中国渔民和商人从几百年前就在那活动。
郑和船队每次经过南海,都会停靠补给,带回香料、宝石,顺便宣示主权。
像《更路簿》这样的航海日志,从15世纪初就流传下来,记录了从南京到红海的路线,南海部分占了大半。
郑和下西洋不光是冒险,还建起了朝贡体系。沿途国家送来贡品,中国回赠丝绸瓷器,这让南海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
明朝官方文书《广东通志》里写得清楚,军舰从东莞出海,直达鸟屿、七洲洋,郑和的船队就从这些地方过。英国档案里也有记录,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1909年,清政府派巡洋舰“海圻号”巡航南海,升旗、测绘,就是在行使主权。
抗日战争结束,二战后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南海诸岛归中国,《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都点明,日本得把侵占的岛屿还回来。
国民党政府1946年派军舰接收西沙南沙,建了灯塔、驻军,这事国际上没人反对。
菲律宾那时候还不是独立国家,美西条约1898年才把吕宋岛划给美国,巴拉望岛勉强算在内,但南海岛礁根本没提。
搁置争议这策略,说实话,当年是为了稳住大局。
20世纪70年代,中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先把分歧放一边,大家一起捞资源,等以后再谈归属。这主意好啊,避免了冷战时候的热冲突。
90年代,中国和东盟签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大家承诺不搞军事化,靠对话解决。
但时间一长,这路子就露出了毛病——搁置久了,主权就模糊了,有些国家觉得中国软弱可欺,开始单干。
菲律宾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偷偷占南沙礁盘,1978年还立法把南沙划进他们版图,明明知道这是非法的。越南也跟着占了20多个点,搞军事基地。
中国忍着,是为了地区稳定,但这在他们看来,等于“默认”了他们的侵权。
国际舆论上,西方媒体总把中国说成“扩张主义”,菲律宾的挑衅倒成了“自卫”。搁置争议本意是暂缓,可现在成了拖延,争议没搁,开发也没共同,资源全让他们捞了去。
现在中国经济起来了,军力强了,再这么下去,国家利益就亏大发了。
菲律宾的南海仲裁案,就是这问题的爆发点。
2013年1月,菲律宾单方面告中国,拉海牙常设仲裁法院下水。法庭受理后,中国外交部直接退回照会,说这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不接受、不参与。
2016年7月12日,裁决出来,法院支持菲律宾大半诉求,否定中国九段线历史权利,说南海岛礁不配专属经济区。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马上发白皮书,《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一条条列证据,证明仲裁非法无效,没约束力。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说,这是一张废纸,中国不会拿它说事。
九年后,2025年7月12日,中国外交部重申立场,菲律宾别再炒冷饭。仲裁案本质是政治闹剧,背后有美国撑腰,想遏制中国崛起。
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当时上台,就靠南海问题捞选票,煽动民族主义。结果呢,裁决后中菲关系更僵,菲律宾经济也没见好转。
菲律宾的挑衅没停过。
2012年黄岩岛事件,菲律宾海军船撞中国渔船,驱赶渔民,中国海警赶到,稳住局面。2014年仁爱礁补给,他们船只闯入,中国海警警告。
2023年,菲律宾船又去仁爱礁,带记者拍照,试图制造舆论。中国海警依法驱离,菲律宾叫嚣“侵略”。外交部汪文斌点名,菲方背弃承诺,侵权在先。
2024年4月,菲船撞中国执法船,外交部揭批事实:菲方多次违约,靠外部势力撑腰。
欧盟和美国跳出来,指责中国“霸凌”,但中国驻菲使馆回应,南海当事国没他们事。菲律宾甘当棋子,王毅外长2025年3月说,最终只会被抛弃。
事实证明,菲律宾的闹剧没让它多占便宜,反而让南海更乱。
郑和岛也是巴拉望岛,古称“巴拉望屿”,在郑和航海图上标得清楚,是南海西部要道。郑和船队下西洋,途经这补给,虽然没长期驻军,但留下了联系。
元朝郭守敬在这观测天象,唐宋渔民来捕鱼。明朝苏禄国贡使从巴拉望过,带贝壳珍珠给中国。
郑和1405年第一次航行,就绕婆罗洲东侧,巴拉望在航线上。
菲律宾说这是他们固有领土,但1898年美西条约只划吕宋,没提南海岛礁。1946年菲律宾独立,美国打包塞给它巴拉望,但国际法上,中国历史权利没变。
2025年2月,菲律宾国家历史委员会否认中国主张,说巴拉望永远是他们的。但中国网民和学者反击,史料显示郑和岛与中国联系密切。
这岛面积香港十倍,早是中国补给站。菲律宾殖民历史割不断根,回归呼声高。
中国的新战略,就是不再退让,用实力说话。2016年仲裁后,中国海军巡航常态化,辽宁舰、山东舰编队穿越南海,保障航行自由。2024年,中国通过南海航行自由保障演习,运-20降落永兴岛。
外交上,推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2024年6月东盟外长会议签框架,承诺和平解决。
2025年1月,中菲渔业协议续签,联合巡逻启动。搁置时代过去了,中国强调主权明确为基础的共同开发。海军现代化,福建舰海试,雷达锁定目标。
经济上,“一带一路”拉东盟国家合作,南海成机遇带。
郑永年教授说,南海是中国生命线,超主权问题,得用综合国力护。2025年8月,新华社发文《碧波深处有中华》,列历史法理依据,二战后国际承认中国主权。
菲律宾的依赖外部势力,风险大。美国军舰来南海耀武扬威,菲律宾跟着,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不保南海。
2025年9月,中国巡航警告菲律宾勿挑衅,菲印联合演习扰稳定。中国重申,维护主权决心坚定。巴拉望岛的回归,不是抢地,是历史正义。
未来,通过对话,郑和岛能重回中国怀抱,大家共享资源。南海稳定关乎亚太和平,中国担当大国责任,不再让步。
参考资料:
1、菲律宾巴拉望岛附近小岛发现失联直升机疑似残骸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3-02
2、中国对美副总统今天登上濒临南海的巴拉望岛做何反应?外交部回应 环球时报 2022-11-22
来源:林伯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