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背后,是女性承担更多家庭责任、职业中断的“母职惩罚”,乃至无意识的性别偏见等多重复杂因素。
女性能力不足才导致薪酬低?
事实绝非如此!研究表明,全球性别薪酬差距竟使世界经济年损失近7万亿美元。
这背后,是女性承担更多家庭责任、职业中断的“母职惩罚”,乃至无意识的性别偏见等多重复杂因素。
薪酬差距绝非个人能力问题,它正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影响我们每一个人。
你有没有听过身边的女同事吐槽:明明和男同事一起跟进项目,加班次数一样多,最后绩效评级、奖金数额却差了一大截?
要是追问原因,领导可能还会含糊其辞,说什么“男性压力更大要养家”“女性后面要休产假”之类的话。
这种“同工不同酬”的事儿,可不是个别现象。
全世界很多女性都在经历,而且它带来的麻烦,远比“少拿点工资”要严重得多。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薪酬差距吗?上升到“严重麻烦”是不是太夸张了?大不了女性多争取、多提升自己,总能追上男性的工资吧?
但咱们仔细琢磨琢磨,这事儿真没这么简单。
最近安莎社有个反性别暴力的播客叫《弗里达》,专门聊了这个话题,结合意大利、欧洲还有美国的数据,把这事儿扒得挺透。
性别薪酬差距不只是女性的“钱袋子”问题,它还会催生暴力,甚至拖累整个国家的经济。
或许有人会先打个问号:薪酬差距和暴力能有啥关系?
总不能说工资低了,女性就会遭遇暴力吧?这话听着有点离谱,但背后的逻辑其实很清晰。
播客里提到,父权文化本来就容易把女性放在“次要地位”,要是女性经济上还得依附别人。
比如因为工资低,不得不依赖伴侣生活。那这种依附感就会让暴力更容易发生,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你想啊,要是一个人连经济独立的底气都没有,遇到不公或者暴力时,抽身离开的难度是不是会大很多?
这可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弗里达》采访的多位经济学家都认可的关联。
再往大了说,有人可能会觉得“就算薪酬差距影响经济,能有多大影响?”
毕竟一个人的工资差一点,放到整个国家GDP里,好像也不算啥。
但数据不会骗人:2023年欧盟因为性别薪酬差距,经济损失差不多接近GDP总量的3%。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很多小国家一整年的经济产出了。
就拿意大利来说,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意大利女性就业率比欧盟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罗马联合萨皮恩扎大学的经济学家阿祖拉算了笔账:只要把这个就业率差距补上,意大利的GDP就能增长7%。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多人就业、更多消费、更多税收,最后是所有人都能受益,不管男女。
所以说,忽视性别薪酬差距,其实是在放着“经济增长红利”不拿,反而承担了“损失成本”。
当然,也有人会从另一个角度看:薪酬差距会不会是因为女性“能力不够”或者“选择不同”?
比如有人说,金融、咨询这些行业,很多工作需要“随时待命”,加班是常事,男性更能接受这种高强度工作,所以工资高、晋升快,这是“凭本事赚钱”,不是性别歧视。
柏林社会科学中心的安妮・索菲・拉森研究员专门研究过这种“贪婪的工作”。
就是那些要求你24小时开机、周末随叫随到的活儿。
她在播客里说得很实在:不是女性不能做这些工作,而是女性往往要承担更多家庭责任,比如照顾孩子、料理家务,根本没办法“随时待命”。
你想啊,要是家里孩子发烧了,总得有人请假照顾吧?而现实里,这种事大多落到女性头上。所以不是女性“不想拼”,是“没法拼”。
这种“选择”背后,其实是家庭责任分配的不公平,还有劳动制度没考虑到女性的实际困境。
更直观的数据是,意大利国家社会保障局统计过,意大利男性的收入比女性高出28%,就连养老金都是这样的差距。
美国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尤其是非裔美国女性,薪资不平等的现象更突出。
要是真的是“能力问题”,怎么会有这么多国家、这么大比例的女性都“能力不够”?明显是有看不见的“门槛”挡在前面。
那有人可能会问了:既然问题这么多,解决起来肯定很难吧?比如推行带薪育儿假,企业不得多花钱吗?中小企业说不定扛不住,反而会更不想招女性,这不就本末倒置了?
这种担心能理解,但咱们得算笔“长远账”。带薪育儿假不是让企业“吃亏”,而是让男女都能分担家庭责任。
男性也能休育儿假,就能帮女性减轻负担,让女性有更多精力投入工作。
而且从经济角度看,要是女性就业率上去了,GDP能增长,企业也能招到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下来是双赢。
另外,建立薪酬平等保障机制也很重要。比如要求企业公开薪酬结构,禁止因为性别定工资,这样就能减少“暗箱操作”。
这些措施不是“给女性特权”,而是让规则更公平,让所有人的努力都能得到同等回报。
其实说到底,性别薪酬差距不是“女性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它不只是少拿点工资,而是会影响经济增长、催生暴力,最后损害的是所有人的利益。
就像阿祖拉・里纳尔迪说的,要是消除性别歧视的斗争还只是女性单方面在拼,那是因为很多人没看到女性缺席劳动力市场的沉重代价。
咱们得明白,让女性拿到公平的薪酬,不是“照顾女性”,而是让经济更有活力、社会更公平。
毕竟,当所有人都能凭本事赚钱,不用因为性别被区别对待时,这样的社会才会更好。
下次再听到有人说“女性工资低是自己的问题”时,或许咱们可以一起聊聊这些数据、这些现实困境。
理性地探讨,才能真正看清问题的本质,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说到底,“同工不同酬”根本不是“女性不够拼”“要顾家”的借口。
意大利男的比女的多拿28%工资,欧盟因为这事儿少了3%的GDP,这些数儿摆着,谁还能说这是“个人选择”?
别觉得这事儿跟男同胞没关系:女性能公平赚钱,就不用被迫依附谁,暴力自然少;就业率上去了,GDP涨了,大家的日子都能更松快,哪只沾光女性?
那些说“带薪育儿假会拖垮企业”的,说白了是没算长远账。公平的规则才能留住人,企业才能赚更多。
这从来不是“女性的战斗”,是整个社会的事儿。别当看客,多句公道话,多支持实在的政策,才能让“干一样活拿一样钱”不再是奢望。
毕竟,谁都不想自己的姐妹、老婆、女儿,明明没差在哪儿,却少拿一截辛苦钱吧?
来源:探秘发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