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上海援摩医疗五十载,用医者仁心书写外交传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20:12 2

摘要:“妈妈,我想当超级英雄。”六岁孩子的眼睛里闪着光。许多年后,当齐研医生站在摩洛哥梅克内斯的医院里,面对不同肤色的患者时,忽然明白了英雄的真正含义——不是电影里的舍生取义,而是“平凡人用专业和坚守写就的不平凡”。

“妈妈,我想当超级英雄。”六岁孩子的眼睛里闪着光。许多年后,当齐研医生站在摩洛哥梅克内斯的医院里,面对不同肤色的患者时,忽然明白了英雄的真正含义——不是电影里的舍生取义,而是“平凡人用专业和坚守写就的不平凡”。

2025年,上海援助摩洛哥医疗事业步入第五十个年头。半个世纪以来,一批批上海医护人员前赴后继,跨越重洋,在北非大地践行着“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者誓言。

五十年守望,用医者仁心书写外交传奇

摩洛哥,这个位于非洲西北角的阿拉伯国家,与上海相距一万多公里。1974年,第一批上海医疗队踏上这片土地,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医疗援助历程。

“50年能够持续不断派出医疗队,说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和赞许。”第194批援摩医疗队总队长范晓盛说。

医疗援助已超越单纯的技术支持,成为连接两国人民心灵的桥梁。走在摩洛哥街头,经常有当地人主动用中文说“你好”;有人拿出手机展示孩子在中国读书的照片;还有人拦下医疗队员表达感谢。

中国医生的名片在这里闪闪发光。姜全明医生作为第162、189批拉西迪亚分队队长,在撒哈拉沙漠边缘的小城工作了四年。“在那个方圆200公里的区域,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中国医生,”他说,“因为他们一半以上的孩子是中国医生接生的。”

普通人如何实现“英雄梦”?

齐研医生仍然记得2021年2月26日那天,她的导师王卫庆教授授予她援摩任务的那一刻。“从那一刻起,我的生命竟然可以跟地球另一端的诸多生命产生链接。”

作为第一位在梅克内斯医院工作的中国内分泌女医生,她被当地同事亲切地称为“中国姐妹”。从面对贴面礼的羞涩到主动拥抱患者,从语言不通到制作中法阿三语宣教材料,她克服了种种困难。

最大的挑战不是语言,而是医疗资源的匮乏。“看到当地的采血流程、诊疗过程,各种的‘不适应’、‘看不惯’以及‘怎么会这样’”,齐研坦言最初充满了无力感。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开窍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国的诊疗方法更规范,但在这里无法开展。她开始理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学会了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针灸传情,银针连着中摩两颗心

在穆罕默迪亚中医针灸诊所,沈含冰医生迎来了她的第一位“洋学生”穆罕默德。这个摩洛哥年轻人自费到中国学习中医,怀揣着在家乡开设针灸诊所的梦想。

“沈医生,中国的大学会收外国学生吗?”当理疗师Khalil Jebbouri捧着那本翻得卷边的笔记询问时,诊室窗外的凤凰木正开得热烈。他最想学针灸治疗腰腿痛,“因为摩洛哥的老人大多受此困扰”。

这个问题开启了摩洛哥医护人员赴沪进修的“零突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医疗队的共同努力下,Khalil和他的医生妻子Aissaooui获得了全额资助的赴沪研修机会。

“等我回来,要在这里给更多人扎针,”临行前Khalil仔细擦亮诊室的针灸台。他的妻子则列了满满一页纸的问题,迫不及待想到上海“一探究竟”。

情感交融,超越国界的人文关怀

医疗援助不仅是技术输出,更是情感交流。第194批赛达特分队妇产科医生周珑回忆,她们教摩洛哥助产士使用微信,以便回国后保持联系。

“语言不是非常通,但通过英语、法语、肢体语言,交流其实挺顺畅的,”周珑说,“他们还会跟我们学一点中文。”这种亲密无间的合作,使赛达特当地一半的新生儿由中国医生接生。

齐研医生分享了一个感人故事:她科室的糖尿病患儿需要血透管子,但医院没有储备。当地医生们自发凑钱购买,齐研也捐出了随身带的200迪拉姆。

“貌似可特别可爱,把整个楼道里所有的走廊空档走廊叫我的名字表示感谢,”齐研回忆道。这种跨越国界的团结协作,让医疗队真正融入了当地社区。

民间交流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五十年援摩医疗历程,正是一带一路倡议“民心相通”的生动实践。从最初的针刺麻醉到现在的糖尿病管理、高危孕产妇围术期管理,上海医疗队不断适应当地需求,开展针对性援助。

“援外不只是治病,更要播撒种子,”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朱惠蓉说。这种“播撒种子”的理念,让医疗援助从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交流。

中国医生也在援外经历中获得成长。“一开始觉得医生就是通过专业技术治病救人,”周珑医生说,“到那边后更加从人文方面去体会患者,医学是人文和科学的结合。”

姜全明医生道出了许多援外医务人员的心声:“我最光荣的就是留下了种子,在那和摩方老百姓结下了深厚友谊。我作为中国医疗队的一张名片,觉得特别自豪。”

两年援摩时光,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当医疗队员们回到上海,欢迎条幅上的“凯旋”二字让齐研恍然如梦:那一刻,普通人的“英雄梦”变得触手可及!

在北非的骄阳下,中国医生不仅用医术治愈病痛,更用真诚搭建起友谊的桥梁,将黄浦江与地中海紧密相连。五十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随着又一批医疗队员整装待发,上海与摩洛哥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在中非友好交往史上写下更多动人的中国篇章。

来源:纵相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