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16 亿到 62 亿的奇迹!西贝塌房后,华与华6000万打造的神话输在这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9:22 1

摘要:谁能想到,收了西贝 6000 万咨询费、帮其从 16 亿营收飙到 62 亿的华与华,会栽在一场 “预制菜风波” 里?

谁能想到,收了西贝 6000 万咨询费、帮其从 16 亿营收飙到 62 亿的华与华,会栽在一场 “预制菜风波” 里?

这家靠 “超级符号” 封神的营销公司,曾让西贝凭着 “I♥莜” 标志、“闭眼点都好吃” 口号火遍全国,被称作 “爆款制造机”。

可面对西贝被质疑用预制菜却不坦诚,华杉先是硬刚罗永浩,骂其 “网络黑嘴”,转头就匆匆道歉。

而华与华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它的能力,而是输在这了。

每次刷到蜜雪冰城 “你爱我,我爱你” 的洗脑旋律,总会想起背后的 “爆款制造机” 华与华。

可谁能想到,这家操刀过西贝、绝味等经典案例的营销公司,会因为一场 “预制菜风波”,从 “行业神话” 变成舆论焦点。

今天就透过华与华和西贝的十年合作,聊聊营销圈那些 “看起来很美” 的事儿。

2013 年的西贝,还带着挥之不去的 “乡土气”,门店零散、品牌没辨识度,消费者提起它,很难有清晰的记忆点。

这时华与华带着 “超级符号” 理论找上门,给西贝量身打造了一套 “变身方案”。

第一步是打造记忆符号,设计出 “I♥莜” 的标志,把生僻的 “莜” 字和大众熟悉的爱心符号绑定,既解决了消费者认不出字的难题,又让品牌标志自带亲和力。

第二步是简化消费选择,推出 “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 的口号,顺势把西贝 100 多道杂乱的菜品砍到 44 道,让后厨能集中精力做精品,也让顾客不用在菜单前纠结。

第三步是制造互动场景,策划 “亲嘴打折节”,用年轻人喜欢的趣味玩法,把 “吃西贝” 和 “快乐聚会” 的场景牢牢绑在一起。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肉眼可见:2013 年到 2019 年,西贝营收从 16 亿元飙升到 62 亿元,门店数量从几十家扩张到近 500 家。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后来直言,华与华的最大贡献,就是 “一下子去除了西贝的乡土气息,让它变成了一个国际时尚品牌”。

华与华这套 “超级符号” 理论的核心,其实就是给品牌找个 “文化靠山”。

把商品寄生在大家熟悉的符号、场景里,比如爱心、朗朗上口的口号,就像给商品安了个 “快速通关码”,能在货架上一秒抓住人的眼球。

单从商业效果看,这招确实厉害,毕竟能让一个品牌短短几年实现量级飞跃,本身就很有说服力。

可谁也没料到,帮西贝缔造神话的华与华,会在一场 “预制菜风波” 里栽了跟头。

事情起因很简单:西贝被质疑用预制菜却不坦诚,一边宣传 “现做现卖”,一边悄悄用预制菜品,消费者觉得自己被 “忽悠” 了。

作为西贝合作十年的营销伙伴,华与华创始人华杉一开始态度强硬,在微博上接连发声,说西贝是 “拼了老命要把菜做好的企业”,贾国龙 “极其爱惜自己羽毛”,还直斥质疑者罗永浩是 “网络黑嘴”,要 “硬杠到底”。

直播中,罗永浩一语中的:“拿着 6000 万咨询费,竟教唆西贝用这般话术欺瞒大众?”

这话一出来,舆论瞬间反转,华与华从 “仗义执言” 变成了 “帮凶”,之前积累的专业口碑也跟着受了影响,最后只能匆匆向罗永浩道歉。

要知道,西贝十年给华与华的 6000 多万咨询费,可不是小钱,平均每年几百万,华与华提供的还是 “全年全案服务”,从品牌标志到产品策略都包圆了。

可这次争议的核心,根本不是 “符号不够亮眼”,而是 “真诚没跟上”。

消费者反感的不是预制菜本身,毕竟现在很多餐厅都在用,大家反感的是 “不坦诚”。

你用可以,但得明明白白告诉消费者,而不是一边强调 “现做”,一边偷偷用预制菜。

华与华之前帮西贝打造的 “放心”“好吃” 形象,在 “不坦诚” 面前瞬间崩塌,再好的 “超级符号”,也架不住信任的透支。

把华与华帮西贝成功的案例和这次 “翻车” 的经历放在一起,就能琢磨出一个道理:营销的本质是 “帮品牌和消费者真诚沟通”,而不是 “用话术糊弄人”。

华与华的 “超级符号” 理论,确实有它的优势,能帮品牌快速打开知名度、提升销量,就像给品牌穿了一件 “吸睛的外衣”。

但它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把 “符号” 看得太重,却忽略了 “真诚” 这个最该有的 “底色”。

就像这次西贝事件,华与华教给西贝的是 “怎么说才能让消费者买单”,却没教会它 “怎么真诚面对消费者的质疑”。

再看华与华自己,它一直有个很 “傲娇” 的模式:不参与行业投标、不比稿,也不专门搞新客户开发,就等着客户认可它的理念主动找上门。

这种模式让它吸引了不少优质客户,也打造了很多成功案例。

可在舆论危机面前,它先是 “硬刚”,后又 “服软”,前后态度的反差,反而让自己的 “专业人设” 打了折。

其实营销就像给品牌 “穿衣服”,华与华擅长做 “好看的衣服”,能让品牌第一眼就吸引人。

但真正能留住人的,还是品牌的 “里子”,产品质量、服务态度,还有面对问题时的坦诚。

西贝之前靠 “好吃”“放心” 积累的口碑,这次因为 “预制菜不坦诚” 受损。

华与华之前靠 “爆款案例” 树立的专业形象,这次因为 “盲目站队” 蒙尘。

这都在说明,没有哪个 “超级符号” 能抵得过 “真诚” 二字。

说到底,消费者不是傻子,一时的话术或许能蒙混过关,但长久的信任,只能靠实打实的诚意。

华与华和西贝的故事,给所有营销人和品牌提了个醒:别总想着用 “套路” 征服市场,比起花大价钱做 “超级符号”,不如先守住 “真诚” 这个底线。

毕竟,能让品牌走得远的,从来不是多亮眼的营销,而是消费者发自内心的认可。

来源:云梦说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