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宣布F-47比歼-36强!美媒:领先不代表先进,F-47依然全球最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8:57 1

摘要:2025年8月,美国《国家安全杂志》刊登了一篇充满争议的报道,试图以一种略显“尴尬”的姿态,重新定义这场未来制空权的竞赛。

2025年8月,美国《国家安全杂志》刊登了一篇充满争议的报道,试图以一种略显“尴尬”的姿态,重新定义这场未来制空权的竞赛。

文章承认我国歼-36的“公开亮相与试飞”在时间上确已领先,但紧接着却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论断:时间上的领先,并不等同于技术上的先进。

他们言之凿凿地宣称,由波音公司秘密研发的F-47战机,才是“世界上速度最快、敏捷性最好、最具致命威力的战斗机”。

一篇尚未展露真容的战机,竟被冠以“全球最强”的头衔,这究竟是基于怎样的底气?

面对这番略显离谱的“尬吹”,人们不禁要问:神秘的F-47,其真实实力究竟几何,能否支撑起美媒这番石破天惊的断言?

新纪元战机惊现天际,全球目光聚焦东方

2024年12月,一架外形独特的新型飞行器悄然出现在我国西部的重要航空工业基地——成都上空,其科幻般的黑色身影与静谧的飞行姿态,瞬间吸引了无数关注。

彼时,舆论场为之沸腾,人们纷纷猜测,这是否就是我们国家长久以来翘首以盼的下一代空中作战平台,亦或是某项前沿技术验证的产物。

尽管官方尚未公布确切信息,但这并未阻碍其迅速成为国际航空界的热门话题,特别是西方主流媒体,更是用“震撼”、“令人惊叹”等词汇来形容这款神秘的飞行器。

例如,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站甚至将其评价为喷气式战斗机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式突破”;《华盛顿邮报》则评论称,这款先进机型或许标志着我国军事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根据当时流传的影像资料和技术分析,这架在成都上空翱翔的飞机,全身涂覆着深沉的黑色,展现出极强的未来感。

它摒弃了传统的垂直尾翼和鸭式布局,转而采用了无尾飞翼结构与全动翼尖设计,这种革新性的设计显著降低了雷达反射信号,极大增强了隐身性能。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该机身下方和上方共设置了三个进气道,这暗示着其可能搭载了三台动力澎湃的发动机。

此外,该机采用双轮主起落架的细节,也侧面印证了其庞大的体量和载重能力,这意味着它能携带更多的燃油和弹药,具备更强的持续作战能力。

值得回味的是,在这次新型战机进行空中测试时,不远处还有一架疑似为双座版本的歼-20S伴飞。

这一场景,不禁让人联想起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那些承前启后的经典瞬间:当年歼-10首次升空,有歼教-6伴飞;歼-20初露锋芒,则由歼-10一路护航。

结合其极具前瞻性的外观设计,公众舆论迅速将其与我国自主研发的下一代战机联系起来,甚至直接冠以“六代机”的称号,寄予厚望。

当我国在航空科技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时,部分美西方媒体却如同条件反射般,再次炒作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试图以此抹黑我国的正常发展。

对于这种陈旧且充满偏见的论调,一些国际博主表达了强烈不满。

其中,视频博主HaderYepping就直接发帖指出,他已厌倦了这种老生常谈的陈词滥调。

他坦率地表示,乐见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每一项成功,并衷心希望我国能持续加强国防建设,以切实捍卫自身的国家安全。

HaderYepping的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某些国家只有在面对强大实力时,才会真正愿意坐下来寻求和平对话,因为他们深知,与真正的强者对抗是徒劳无益的。

谁是真正强者,纸上谈兵还是眼见为实?

2025年,美国媒体《国家安全杂志》在8月29日刊载了一篇引发广泛争议的文章。

这篇报道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尴尬与无奈,几乎让读者在阅读时都能感受到。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试图承认我国确实在第六代战机研发进度上,通过实际试飞取得了明显领先,但紧接着却话锋一转,力图贩卖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论点:进度上的超前,不代表技术上的真正先进。

该文章宣称,由波音公司正在秘密研发的F-47战机,依然是“世界上速度最快、敏捷性最好以及最具致命威力的战斗机”,言下之意,美国的技术优势并未受到挑战。

这种说法着实有些“尬吹”的成分。

要知道,直到这篇报道发布之时,F-47连一张清晰的渲染图都未曾公诸于世,更遑论实际飞行的照片或视频,其真实面貌仍然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

面对这样一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神秘项目,美媒却能信誓旦旦地将其吹捧为全球最强,这让无数网友感到不可思议,甚至尴尬得想抠脚趾。

令人玩味的是,《国家安全杂志》的报道开篇还算得上相对客观。它坦言,中美两国正在第六代战斗机的部署上展开激烈角逐。

文章明确提到,我国的歼-36战机已在2024年晚些时候公开亮相并进行了多次成功的试飞,这无疑为我国在这一关键领域赢得了显著的先机。

大半年来,歼-36持续进行各项飞行测试,其研发进度明显走在了美方的前面,这是不争的事实。

报道中对歼-36的描述也印证了其前瞻性设计:这是一款大型、没有垂直尾翼、双发动机的隐身战机。

其设计理念,更倾向于构建一个“空中指挥与控制平台”,这意味着它不仅自身拥有强大的作战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承担起搭载并指挥无人机编队、实施复杂电子战以及进行远程精确打击等多重任务。

此外,歼-36还可能配备侧边驾驶舱(即双座布局),拥有数量庞大的内置武器舱,能够搭载各种先进的弹药。

在动力方面,它将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WS-15型高性能涡扇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不仅能赋予歼-36卓越的超巡能力,也能确保其在高速机动中保持优异的性能。

据多方资料显示,WS-15发动机,代号“峨眉”,是一款推重比极高的先进动力装置,最大加力推力可达156千牛顿(约35000磅力),其批量生产交付,为歼-36的性能发挥提供了坚实保障。

相形之下,报道也如实承认,美国的F-47战机至今尚未进行任何公开飞行,其研发工作仍局限于高度保密的“X-机”演示测试阶段。

文章强调,这清晰表明美国在第六代战机领域尚未真正进入公众视野,或者说,尚未进入更广泛的测试评估阶段。

尽管F-47被描述为美国“下一代制空权”(NGAD)体系中的有人核心战斗机,被寄予厚望,号称将融合高度隐身、模块化设计、人工智能辅助以及无人僚机协同作战(CCA)等尖端技术,但这些大多停留在概念和纸面层面。

《国家安全杂志》的报道尽管承认了歼-36的领先态势,但却提出一种论调,认为其最终服役时间可能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该文试图暗示,凭借美国在NGAD计划上积累的强大工业体系和资源优势,后续的发展速度将会异常迅猛。

它传递出一种“短期内看我国,但从长远来看,美国依然具备优势”的观点,认为歼-36或许会更早“亮相并进入试用”,但真正成熟且能够大规模服役的第六代战机,仍旧可能属于美国的F-47。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在2025年5月,美国空军参谋长大卫·奥尔文将军确实对外分享了波音F-47项目的相关消息。

他满怀信心地表示,F-47将成为“世界上速度、敏捷性和致命性最好的典范”,甚至提出了这款战机可能在2025年至2029年之间投入部署的可能性。

奥尔文将军的表态,无疑是在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他坚信F-47将比我国的第六代战机更为出色,即便后者已先行一步。

然纸面上的言辞与实际的进展,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鸿沟,只有时间才能最终验证谁的空中雄鹰能够真正展翅高飞,称霸长空。

道阻且长,波音能否力挽狂澜?

相比于F-22和F-35战机研发时期具备的明确指标和清晰路径,美国的NGAD计划在早期阶段甚至缺乏具体的目标,这使得整个项目一度显得摸索不定。

直到我国第六代战机成功试飞,其公开的卓越表现,才如同警钟般敲醒了美国。

正如同那句充满讽刺意味的评论所言,如今的波音公司,一下子似乎有了三个明确的追赶目标。

摆在美国面前的挑战远不止于此。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美国海军甚至计划将下一代舰载机F/A-XX的研发任务也交给波音公司。这种决策,在许多观察家看来,多少有些“不靠谱”。

回溯过往,波音公司自2018至2019年以来,可谓是事故频发,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不仅其民用客机屡次曝出严重问题,甚至连军用加油机项目也未能幸免,质量事故接连不断,让人对其产品的可靠性产生了疑问。

我国的专家则对美国所谓的“后发优势”和F-47的进展表示谨慎甚至质疑。

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张晓东副研究员就曾公开指出,美国的第六代战机项目目前仅停留在研发合同签署阶段,技术研发尚未正式启动。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特朗普总统宣称F-47实验版本已秘密试飞五年之久,这其中存在明显疑点,因为波音直到今年才正式签署合同,很难想象其原型机能够在此之前秘密飞行多年而不被外界察觉。

张晓东还提到,我国的歼-36不仅在试飞进度上领先,其配套武器系统也已逐步成型,例如我国成功试射的射程高达1000公里、速度达到9马赫的高超音速空对空导弹,未来很可能成为歼-36的强大火力。

他还带着一丝揶揄地指出,反观美方的第六代战机,有什么新型先进导弹,至今外界也未曾知晓。

从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实际路径来看,歼-15和歼-35的总设计师孙聪院士曾提出“像造手机一样造飞机”的理念。

他认为,未来战机应具备高度模块化、通用化的特点,使得发动机、雷达等核心部件能够像手机零件一样快速升级迭代,从而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并适应未来战场快速变化的需求。

因此,尽管美媒言之凿凿地宣称F-47的强大,但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并非仅仅体现在纸面上的宣传和自信的言辞,更需要实际的技术突破、可靠的工业基础和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深刻洞察。

参考资料:成都上空出现疑似中国六代机,美媒和马斯克都震惊了

来源:裂谷长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