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规模开采海洋资源之前,必须有“探路者”潜入深渊,带回样品,完成规模、储量、成分、前景与环境的精密评估。“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全海深沉积物气密取样器的研发,便是海洋实验室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这项关乎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任务,也成了我科研征途上的核心
大规模开采海洋资源之前,必须有“探路者”潜入深渊,带回样品,完成规模、储量、成分、前景与环境的精密评估。“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全海深沉积物气密取样器的研发,便是海洋实验室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这项关乎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任务,也成了我科研征途上的核心阵地。
科考船上紧张工作的唐文波
深渊试炼:7731米下的生死时速
当我第一次踏入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的大门,扑面而来的是沉甸甸的责任,还有难以言喻的兴奋与期待。为了尽快找准研究方向、适应科研节奏、完成实验项目,我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在实验室严谨而充满探索精神的氛围里,在导师彭佑多教授的悉心点拨和师兄们的无私帮助下,我渐渐找准了方向,沉浸于取样器的设计分析与试验研究之中,日夜钻研,甘之如饴。
2021年7月30日,一个注定烙印在我生命中的日子。导师彭佑多教授的声音在电话那端响起,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文波,准备带上我们的取样器,全程参与‘奋斗者’号在西菲律宾海盆及马里亚纳海沟的海试任务。”那一瞬间,仿佛积蓄已久的火山在胸腔内轰然爆发,热血沸腾的轰鸣声在耳际久久回荡!我紧紧攥着电话,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无比清晰:儿时那个关于深海的朦胧梦想,即将以最硬核的方式照进现实。
8月11日,科考船在三亚正式启航,我久久伫立在甲板上,咸涩的海风拂过面颊,回望身后大陆的轮廓在地平线上渐渐模糊、最终消失,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59天的深渊科考任务中,我们海洋实验室研制的全海深沉积物气密取样器分别在7000米级和10000米级深渊海底采获保压沉积物样品,助力我国深渊科学研究。基于“奋斗者”号大深度、高精度的作业优势,本航次采集了一批珍贵的深渊水体、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为对比开展不同深渊特种环境、地质与生命等多学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样品。
真正的考验,在8月24日降临。作为当时搭乘“奋斗者”号执行深渊科考任务最年轻的科研人员,我肩负FDZ036潜次的重任,目标直指西菲律宾海盆7731米的海床。深潜舱门缓缓关闭,将我与熟悉的世界隔绝。
面对深不可测的未知,面对海上试验无法预知的风险,紧张如同冰冷的海水,无声地漫上心头。深渊科考风险高、成本高、周期长,每一次都代价高昂,容不得丝毫闪失。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在脑海中最后一次细致地复盘取样器的操作流程,每一个环节都如同精密齿轮般在我脑中严丝合缝地咬合、转动。“一定要成功!”这无声的誓言,是我在万米深渊边缘,为自己筑起的最坚固的信念堤坝。
面对未知的深海世界,再加之海上试验意外时有发生,我的心里一直打鼓。但我也深知下潜前反复模拟实验,努力解决取样器出现的故障,就是为了保证这一刻的安全。进入舱体后,我兴奋地观察着窗外,期待的感觉逐渐取代了忐忑的心情。100米、500米、1000米……看着海水由蓝变黑,我好像变回了儿时那个小男孩,痴痴地幻想着“海底世界会不会像科幻片一样绚丽璀璨呢?”
两个半小时后,潜水器触底,强光探灯骤然点亮,仿佛创世之初的第一束光,豁然撕开了7731米海底永恒的黑暗帷幕!窗外展现的并非科幻片里光怪陆离的奇景,而是一览无遗的海底平原,宛如沙漠一般寂静,生物都穿着透明的“衣服”,在丁达尔效应中,光辉与皓影交相辉映……“亲眼所见远比摄像头下的海底世界更真实、震撼!”那一刻,面对这片千万年来人类足迹从未抵达的秘境,一种源自生命本源的巨大敬畏与震撼,如深海寒流般瞬间贯穿了我的四肢百骸——摄像头捕捉的画面,如何能及这置身其中的万分之一真实?
震撼过后,执行任务刻不容缓。深海环境瞬息万变,对样品原位特性的要求近乎苛刻。我所携带的全海深沉积物气密取样器,正是为此而生。我凝神屏息,通过机械手的精准操控,小心地将取样器缓缓插入看似松软实则情况未知的海底沉积层。我的心跳声在寂静的舱内被无限放大,每一次机械臂的细微动作都牵动着全身神经。压力、取样容积、取芯深度……每一个指标都必须完美达标,因为这份来自深渊之底的“土壤”,承载着解开深海资源奥秘的重任。
向海图强:深蓝征程永无止境
然而成功并非一帆风顺,海上试验意外时有发生。一次取样过程中,取样器突然出现故障,事态紧急。我和队友顶着巨大压力和焦虑,排查调整了好长时间。时间在无声的操作中流逝,当机械手最终将满载沉积物的取样器稳妥收回,确认各项参数均在理想范围内的那一刻,一股巨大的、几乎令人虚脱的释然感瞬间冲刷过来。
成功了!在“探索一号”全船战友们的远程协同下,在无数个日夜殚精竭虑的积累铺垫下,这份来自地球最幽深之处的珍贵样本,终于被我们成功取到。
每每提到这次意外故障,我都心有余悸,要是没完成取样任务,那全实验室研究取样器的心血就都白费了,称之为海底7700米级的郁闷,也毫不为过。
59天的海上征途,波涛与星辰是背景。当“探索一号”科考船最终靠岸,我带着那份来自地球深渊的“泥土”样本踏上坚实的陆地,心中翻涌的并非仅仅是任务完成的轻松。回望这段不可思议的旅程,我深知,能站在国家最顶尖的科考船上,能随“奋斗者”号直抵地球深渊,对我而言是莫大的幸运,更是海洋实验室这片沃土和万步炎院士、彭佑多恩师倾心浇灌的结果。我何其有幸,能将个人的科研探索如此紧密地系于国家向深蓝挺进的脉搏之上。
童年的我,那个总爱趴在电视机前幻想海底奇妙世界的小男孩,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真的能乘坐“奋斗者”号直抵那片曾只存在于幻想中的深海。当我的双手,那曾被认为稚嫩无力的双手,通过精密的机械装置,成功地从地球最深邃的角落取回那份沉甸甸的沉积物样本时,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感贯穿全身——儿时那颗好奇的种子,已在深海的巨大压力与祖国深切期望的浇灌下破土而出,顽强生长。
深渊取样的成功,绝非探索的终点,而恰恰是下一段壮阔航程的起点。前方,是无尽的深蓝。我将继续沉潜下去,向下,再向下——因为在那片人类认知尚且微茫的广袤深海里,不仅蕴藏着资源与奥秘,更沉睡着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力量。每一次下潜,都是向未知发出的诚挚叩问;每一次取样,都是对儿时向往深海的那个自己最深情的回应。
(唐文波,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9级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资源开发装备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作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第19位下潜科考队员,于2021年8月24日在西菲律宾海盆执行潜次任务中,下潜至7731.30米深渊海底,完成全海深沉积物气密取样器取样作业。)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专业综测双第一,直博清华!他说“只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和勤奋,差距是可以追平的”
投稿邮箱:chinaun@126.com
🔻🔻🔻来源:中国大学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