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生产防灾减灾观察 | 陕西决战丰收“窗口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9 17:40 1

摘要:秋日的三秦大地上,玉米挺立、大豆饱满,涌动着丰收的生机。当前,陕西省秋粮生产全面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各地正紧锣密鼓落实田间管理、防灾减灾等各项措施,全力冲刺秋粮丰收目标。

秋日的三秦大地上,玉米挺立、大豆饱满,涌动着丰收的生机。当前,陕西省秋粮生产全面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各地正紧锣密鼓落实田间管理、防灾减灾等各项措施,全力冲刺秋粮丰收目标。

秋粮产量占陕西省全年粮食的2/3,直接关系粮食安全大局。近日,记者跟随农业农村部秋粮生产和防灾减灾调研指导工作组走进陕西,实地探寻“三秦粮仓”如何全力打赢秋粮丰产丰收关键战。

“今年前期旱得揪心,还好8月的几场雨来得及时,玉米穗粒数一下就上来了!”在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峪渠村的农田里,种粮大户车峰拨开玉米苞叶,指着饱满的籽粒介绍,“农技部门推广的‘一喷多促’技术跟得紧,我这500多亩玉米,预计亩产能超1300斤。”工作组成员也俯身察看土壤墒情,与车峰细致交流近期水肥管理做法,指导下一步防灾减灾和增产增收措施。

今年陕西秋粮生产开局并不轻松,受播期高温干旱影响,部分地区秋粮出苗不齐不均,病虫害发生趋势也较往年偏重。更严峻的情况是,当时气象预报显示,后续高温、干旱、洪涝、风雹等灾害仍可能多发,夺取秋粮丰收面临多重考验。

为破解难题,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早早谋划,启动“秋粮抗灾夺丰收百日行动”,把“以秋补夏”的目标细化到每一个环节。聚焦玉米、大豆等重点作物,针对关中、陕南、陕北不同区域的生产特点,紧盯灌浆期、结荚期等关键农时,统筹技术、资金、人员等关键要素,靶向落实管理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

“一喷多促”是秋粮中后期田间管理的“关键一招”,直接影响作物长势和最终产量。截至目前,陕西省已累计实施“一喷多促”超1000万亩次;2.85万人次农技员下沉一线,开展技术培训超3300场,指导农户完成追肥、灌溉超3000万亩次。在技术护航下,原本偏弱的苗情逐步转化升级,不少地块实现“弱苗转壮、壮苗更优”。

“政府不仅派技术员上门教‘干货’,把玉米防虫、大豆补肥的门道讲得明明白白,还帮我们统一调度无人机作业。”黑池镇天泉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卫民说,“以前自己打药费时费力,现在用无人机效率高,用药量还少,一亩地能省不少钱。”工作组成员随即追问飞防作业覆盖率与每亩用药成本,实地了解技术应用效果,并提供了针对性指导意见。

技术服务到位了,秋粮种植的“基本盘”也持续稳固。记者从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全省秋粮播种面积达2990万亩,较上年增加43万亩。其中玉米达1910万亩,大豆达280万亩,结构进一步优化。

为提升播种质量和粮食产量,陕西省大力推广玉米密植高产、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式。如今,这些高产技术的覆盖面积已占全省玉米总面积的近六成,为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这是陕西省在秋粮生产中始终坚持的理念。为应对各类灾害风险,陕西今年在防灾减灾方面做足提前量,构建起多部门联动的防灾体系。

“我们联合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提前制定预案,每日会商天气、水情和作物生长情况,一旦有灾害苗头,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户提前防范。”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局长翟军海介绍,通过“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把灾害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面对汛期局部洪涝灾害,陕西省财政第一时间安排救灾资金2000万元,争取中央资金2010万元,共同下达各地,助力农户恢复生产,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今年汛期虽有局部灾情,但整体灾害轻于往年,为秋粮生长创造了有利环境。在病虫害防控方面,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病虫害防控面积达2368.93万亩。

三秦大地,秋粮渐熟。下一步,陕西将紧抓秋粮产量形成的最后“窗口期”,持续推进“一喷多促”、水肥精准调控等措施,全力挖掘秋粮增产潜力,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西北屏障。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编 辑:张琼文

来源:中国扶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