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5年第2号公告,发布50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修改单。其中涉及婴幼儿食品安全3项。《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完善了营养成分含量要求,并新增脂肪代谢异常配方、防反流配方等6大产品类别,为特殊医学状况婴儿提
2025年第7期 | 总第7期 | 儿童福利专题
从 “基础安全” 到 “精准营养”,食品安全新国标保障婴幼儿营养健康
本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5年第2号公告,发布50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修改单。其中涉及婴幼儿食品安全3项。《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完善了营养成分含量要求,并新增脂肪代谢异常配方、防反流配方等6大产品类别,为特殊医学状况婴儿提供精准营养支持,填补国内产品空白;《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两项标准扩大了产品品类,调整了营养成分指标和添加糖的供能比,更好地满足婴幼儿营养健康需求。
热点微评
儿童食品安全关系到3亿儿童,特别是其中约3000万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本次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修改单,是继2021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2021年第3号公告之后,又一次有关婴幼儿食品安全标准的重大修订,在保证婴幼儿能够充足摄取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营养的同时,保障婴幼儿食品安全性。从内容来看,具体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注重提供精准营养支持。新修订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两项标准,通过扩大产品品类和优化营养结构,如新增即食高蛋白谷物辅助食品、下调添加糖供能比、强化维生素C等,有助于更好满足婴幼儿营养健康需求。
二是体现对特殊婴幼儿的关爱。《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中,新增的产品主要服务于患有难治性癫痫、生长发育迟缓、脂肪酸代谢吸收障碍等特殊医学状况的婴儿,也覆盖了部分罕见病的婴儿群体。这不仅能够为有临床需求的婴儿提供科学丰富的产品和有特殊医学状况婴儿提供定制化营养方案,降低因营养失衡导致的长期健康风险,还有助于减轻特殊婴儿家庭的医疗经济负担,形成“经济减负+精准服务”的政策协同效应。
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精细化营养和安全保障措施,为婴幼儿健康奠定基础,不仅体现了我国在人口发展战略中“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目标,还与生育支持政策中“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的重点任务相呼应,将精准营养支持与生育配套政策衔接,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标准落地与公众参与,构建覆盖 “生产—监管—消费”的全链条婴幼儿食品安全防护网,保护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1.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等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修改单的公告(2025年 第2号)
2.涉及婴幼儿食品安全 三项新修订国家标准出台
关于社会政策观察
社会政策观察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研发的服务政府和社会的产品,由关注热点、热点微评、相关链接三个模块组成,侧重关注公益慈善、儿童福利、养老服务、残疾人保障四个领域,旨在倡导从实践中求破解热点难点之道,传播典范案例,推动实践与政策创新。
关于儿童中心
儿童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和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长期开展儿童福利和保护领域政策和行动研究、政策倡导、公益项目评估、公益项目咨询、公益项目运作、专业培训等,为政府、慈善组织、学术机构提供儿童福利与保护、医疗与健康、教育与发展等领域咨询和评估服务,推动多方参与和通力合作,促成社会慈善资源与儿童需求有效对接,推动中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微博号:中国公益研究院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文章来源:儿童中心
来源:民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