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扎堆卖鸡蛋?美团、京东、盒马集体扑向“穷鬼超市”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8:30 1

摘要:年轻人推着购物车,拿着9.9元的鸡蛋、19.9元的大米、1块钱一包的纸巾,兴奋地和朋友合影。

杭州拱墅区大关路,一家新超市开业。夜色刚落,门口已排起长队。

年轻人推着购物车,拿着9.9元的鸡蛋、19.9元的大米、1块钱一包的纸巾,兴奋地和朋友合影。

有人忍不住感慨:“逛个超市,居然比买奶茶还要排队。”

这家超市名叫快乐猴,背后站着的是美团。

几乎同一时间,盒马加快了“超盒算NB”的扩张,京东在宿迁连开四家折扣超市,奥乐齐也走出上海,把触角伸向江浙腹地。

短短几天,江浙沪的零售战场变得格外热闹。

但更耐人寻味的是:一边是互联网大厂高调讲AI、讲自动驾驶,另一边却悄悄扑向了卖鸡蛋、卖土豆的“穷鬼超市”。

这场看似低端的战役,背后藏着大厂们对未来增长的焦虑与布局。

01

折扣超市的盈利模式很简单:SKU精简、装修简陋、货架原箱陈列,以极致低价吸引顾客,以自有品牌获取毛利。

这种模式在海外早已成熟。

德国奥乐齐(ALDI)凭借少SKU和自有品牌,成为全球最大的折扣零售商,门店遍布20多个国家。

日本唐吉诃德(Donki)则通过“低价+便利”,赢得了年轻人的青睐。

中国市场的崛起,有其必然性。

过去几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微妙转变,从“要好”转向“要省”,尤其在日常三餐上更为明显。

收入增长放缓、生活成本上升,使得能省就省成为普遍心态。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硬折扣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但渗透率仅为8%,相比德国42%、日本31%的成熟水平,中国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尚未完全开发的市场洼地。

02

互联网公司为什么集体扑向折扣超市?

首先,线上红利已经触顶。

外卖、团购、直播电商这些曾经的增长引擎,如今都进入了高度饱和阶段。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补贴换流量的老路已经难以为继。

大厂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入口,来稳住增长。

其次,生鲜和日用品是最天然的高频场景。

和低频的家电、奢侈品不同,一日三餐是人人都绕不开的消费,掌握了这些场景,就意味着掌握了用户的日常流量。

更关键的是,折扣超市能够复用大厂已经建立起来的供应链体系。

无论是物流、仓储,还是直采渠道,过去为了电商和外卖打下的基础,如今都能派上用场。

比如,盒马的“超盒算NB”直接依托盒马鲜生的供应链,美团的“快乐猴”则延续了社区团购的采购体系。

最后,折扣超市还承担了一个更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卖货的终端,也是即时零售的前置仓。

顾客在平台上下单,门店最快半小时送达。

这种模式,让线上线下真正形成了闭环。

对大厂来说,这已不仅仅是零售业态的试水,而是一块完整的战略拼图。

谁能跑通折扣超市,谁就可能抓住下一个风口。

03

虽然都叫折扣超市,但打法并不一样。

奥乐齐2019年进入中国时,并不被看好。

几年后,它凭借90%的自有品牌渗透率,跑出了盈利模型。

2024年,中国区55家门店实现20亿元营收,单店年均3600万,日均销售额超10万元。

阿里系的盒马,早期主打会员店,但真正跑出来的是折扣业态。

2025年,盒马宣布“盒马NB”更名为“超盒算NB”,目前门店接近300家。

SKU约1500,自有品牌渗透率60%,依托盒马供应链,在江浙沪密集开店,同时引入加盟来加速扩张。

它的目标是快速占领社区,形成规模效应。
京东的折扣超市走了一条差异化道路。

它的门店面积更大,SKU接近5000,定位是低配版山姆。

客单价相对更高,但强调“品质+性价比”,契合京东用户的心智,同时,它与京东App绑定,既是超市,也是即时零售中心。
作为新玩家,美团选择了更激进的打法。

快乐猴的门店面积小,SKU控制在1500以内,但爆款定价极具冲击力:9.9元鸡蛋、19.9元大米、1.99元土豆。

业内估算,单店日亏万元,但美团的目标并非盈利,而是用低价撬开市场,把门店作为即时零售的补给站。

这四种模式,指向的是不同的消费人群和不同的发展路径。

04

折扣超市的火爆背后,是一个尴尬现实:低价不等于赚钱。

首先,补贴难以持续,开业阶段的低价一旦取消,客流可能下降。

如何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保持吸引力,是所有资本都要面对的问题。

其次,自有品牌不足。

毛利率能否提升,关键在于自有品牌,奥乐齐90%的自有品牌比例,保证了利润空间,但快乐猴不到30%,超盒算NB也只有60%,差距非常明显。

折扣超市的核心是效率。

SKU精简、原箱陈列、少员工,这是基本要求。

一旦员工配置过重,运营成本立刻被放大,美团快乐猴开业时,光收银区就配了六七人,这就意味着亏损难以避免。

最后,加盟与自营的取舍。

加盟扩张速度快,但难以保证标准化,自营更稳,却需要大量资金。

盒马超盒算NB正在尝试加盟,这既是加速扩张的手段,也是一场风险测试。

换句话说,热闹容易,长期盈利难。

互联网大厂扑向“穷鬼超市”,不是降维,而是回归零售的根本。

零售的本质从来没有改变,那就是效率和信任。

谁能在低价和盈利之间找到平衡,谁就能笑到最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猫眼看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