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随着第22届东博会、峰会隆重开幕,4400余名南宁“小青芒”也奔赴各自的岗位,以专业的素养、务实的作风、优质的服务,展现南宁市志愿者风采,彰显新时代青年担当。
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随着第22届东博会、峰会隆重开幕,4400余名南宁“小青芒”也奔赴各自的岗位,以专业的素养、务实的作风、优质的服务,展现南宁市志愿者风采,彰显新时代青年担当。
在志愿服务中收获成长
9月18日,2025中国-东盟电子体育产业活动周开幕式暨电子产业推介会在南宁举行。该活动共有285名南宁“小青芒”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会场布置、秩序维护、设备管理、语言翻译、嘉宾接待、礼仪引导、材料发放等多项服务。服务内容虽然繁琐复杂,但“小青芒”们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相互之间的协同配合,把各项工作做到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为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Volunteer service
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
服务感言
广西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马妮楠:“我是老挝代表队的随队翻译,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游戏内一些本土化、网络化的术语和俚语,需要快速准确地传达给队员,确保沟通零失误。但这也是最有成就感的部分,当看到队员们因为我的翻译而完全理解战术安排并取得胜利时,一切辛苦都值了。”
广西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黄国栓:“从协助摊位布景到正式运转,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受到‘数字丝路’的蓬勃活力,领略到科技跨越语言和文化界限散发出的魅力。这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也激励我在未来继续关注数智科技领域,并为其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广西外国语学院新闻学专业学生蒋宛岑:“用心做好每一次的引导服务,让我真正融入到了这场国际电子体育盛会,更加深刻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能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体育交流作贡献,我感到很自豪。”
广西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卿鑫:“从筹备到结束,我见证了赛事的专业、选手的拼搏、观众的投入,忙碌且累,但看到现场因电竞而沸腾,觉得一切付出都是有意义的。这次志愿服务经历,让我感到难忘又珍贵。”
以优质服务获得认可
自进入 “东博会时间”,位于五象新区核心区域的南A中心凭借超强科技实力火速出圈,成为热门打卡地。在南A中心的南宁“小青芒”也以专业、高效、优质的服务,获得各方点赞。其中有一名来自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小青芒”周靖瑞,手上捧着一个盒子,耳朵上同时挂了三个耳机,时不时就会有游客好奇的上前询问这些耳机都是干嘛的。原来,他是负责同声传译工作的,盒子里是同声传译器,三个耳机则是实时监测英语、越南语、老挝语的翻译设备运行情况,如果出现问题,就需要他及时“出手”,与翻译员联系并协调解决。
▲南宁“小青芒”周靖瑞(左一)为嘉宾介绍活动相关情况
▲在场馆展厅各服务岗位忙碌的南宁“小青芒”们
本届东博会、峰会,在公共场所、出行站点、交通劝导路口等共设置46个城市服务站点,配备南宁“小青芒”1080人。在民生驿站服务站点,6名来自泰国梅州大学的青年留学生,也加入到“小青芒”队伍中,为过往的市民和游客提供信息咨询、出行指引等服务。
▲来自泰国梅州大学的“小青芒”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打卡
对于在城市服务站的“小青芒”们而言,“您要到会展中心吗?请往这边走”“您稍等,我帮你看看要坐几号线”“我们提供免费充电、饮水服务,请随我来”……或许同样的话语、同样的动作每天要重复几百次、甚至上千次,但他们始终如一、辛勤奉献,认真服务好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让“志愿之城”“温暖之城”“青年友好之城”的南宁形象深入人心。
▲城市服务站点“小青芒”风采
此外,共青团南宁市委还组织南宁市青少年志愿者记者团,围绕“南宁‘小青芒’与东博会、峰会”主题,创作绘画作品,采访报道服务情况,以青少年视角讲好志愿服务故事。
▲南宁市青少年志愿者记者团“南宁‘小青芒’与东博会、峰会”主题绘画作品
高质量服务背后有完善的保障机制
南宁市委社会工作部、共青团南宁市委共同牵头组成南宁市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工作专项小组志愿者组,招募了高校志愿者、社会层面志愿者、企事业单位党员志愿者以及村(社区)志愿者等,服务范围涵盖治安巡防、场馆引导、接待讲解、交通疏导、安全保障、应急救援等领域。
▲服务第22届东博会、峰会南宁“小青芒”岗前培训
为了让“小青芒”在岗位上开展志愿服务没有后顾之忧,志愿者组建立健全第22届东博会、峰会志愿服务宣传动员、招募选拔、培训提升、服务保障、应急管理、过程管控等机制,积极协调落实志愿者保险、餐饮、交通、服装等保障措施。同时,组织志愿者开展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东盟各国及东博会、峰会概况,应急救护技能、沟通技巧、涉外礼仪、志愿服务规范等,为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