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荫权:治理香港7年,为何在卸任后的2019年,获刑20个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3:34 1

摘要:1998年的那场“护盘之战”,把一个政府官员推成了传奇。风声鹤唳的交易大厅里,指针在屏幕上狂跳,电话一部接一部,财政司司长拍板:“进场。”一记重锤砸下去,市场像被闷了一下,人群里有人低声说了句,真敢。几年后,这个名字进了礼宾府,成为香港的最高行政长官。七年任期

1998年的那场“护盘之战”,把一个政府官员推成了传奇。风声鹤唳的交易大厅里,指针在屏幕上狂跳,电话一部接一部,财政司司长拍板:“进场。”一记重锤砸下去,市场像被闷了一下,人群里有人低声说了句,真敢。几年后,这个名字进了礼宾府,成为香港的最高行政长官。七年任期,礼遇、掌声、头衔,一应俱全。戏剧性就在这里,卸任没多久,他被判监20个月。前面是荣光,转身是深坑。

金融风暴压境的那一年,亚洲多个经济体跌得东倒西歪,香港也被盯上。对冲资金的套路很简单:借入港币,砸盘做空,等贬值,再用便宜的美元买回港币还债,赚差价。棋盘摆好,筹码堆满,外头一阵一阵风吹过来,像要把联系汇率吹出缝。那会儿的气压,坐在办公室都能感到沉。市场问:“你们守不守?”答案给得很硬,财政储备投向股市,1200亿港元,真金白银砸进去了,和国际资金对着干。

这不是胆量这么简单,那一步踏出去,失败就会被钉在牌板上。交易时段里,有基金加杠杆,扔单子像倒水。港府的队伍顶在前面,压力把人脸都绷得发白,“再撑一把”的声音在会议室回荡。有支援来了,资金从北面接力,场面稳住,空方力量被迫收兵。到1999年抽身退场,账本上还写着赢利,整整几十亿美元。这一仗成了样板,也成了他的人设,护港英雄,走到哪都有人点头致意。

风光有光的光,也有风的方向。2005年,他转身竞逐特首,履历漂亮,人脉齐整,进程一路顺滑。七年里,名字前面永远排着“行政长官”四个字。从卖药仔到政务之巅,这条路走得够长,也够陡。公开场合,他是演员,是主持,是裁判。开会、致辞、握手、剪彩,镜头里几乎没有缝。

掐掉音乐,剧情突然拐弯。卸任后,一个“租房”的词汇开始发烫。有人提出疑问:有富豪在申请数码广播牌照,审批环节怎么这么快,会议上拍板的动作是不是过猛?按惯例,申报、评估、讨论,缺哪一步都别轻易落锤。偏偏就过了,还过得干脆。这一问,引出后面一串问号。

调查一开,线头越拽越长。当事人被指低价租住富豪的一套海景豪宅,面积约620平方米,装修讲究得离谱,巨型酒窖、家用电梯,细节像样板间。最扎眼的是租金,不对劲。市场价有一个区间,实际支付明显偏低。更刺眼的还在后面,装修出资、游艇、专机,这些“待遇”一件件被摆上台面。公职在手,利益冲突一旦涉及审批,就必须申报、回避。这几条没做齐,舆论场瞬间炸了锅。“英雄也要过关申报吧?”“你说清廉,我们信过。”评论区铺天盖地,情绪夹杂失望和愤怒。

法律程序启动,2017年走进香港高等法院,罪名是“公职人员行为失当”。法庭里黑袍整齐,旁听席静得只剩翻纸声。宣判读完,20个月,一锤落地。服刑到第12个月,他申请上诉,外出保释,案件一路打到2019年,定罪撤销。纸面上的结论翻回了白页,人们的记忆却没那么快擦干净。问号没有自动消失,评价变得复杂,形象也不再单一。

1944年,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警察,兄弟姐妹一屋人挤在宿舍区,收入不算宽裕。少年时读书很用功,考进名校,学费卡住了去路,只能辍学,转头去做西药推销员,早出晚归地跑医院跑药房,“卖药仔”这仨字伴了他一段时间。人往高处走,他没有认命。1967年挤进政府体系,从二级行政主任干起,做材料、跑流程、扛文件,能看见也能扛事。后来拿到去美国深造的机会,哈佛的公共行政硕士挂在墙上,资历更硬。1995年,他成为财政司司长。至此,履历像阶梯,一级一台阶,步步抬升。

公与过,摆在一起的时候,才显出权力的重量。护盘那一役,确实是敢字当头;租房那一摊,又确实是界线不清。有人说,他做过大事,该被记住。也有人说,权力的自律更该被记住。两句话都不矛盾。一位资深公务员朋友跟我聊起这事,他抿了一口茶,留下半句:“制度这东西,平时看着麻烦,事发时能救人。”

民众关心的不是宫斗,不是八卦,是规则是不是对谁都一样。审批流程有没有被加速通道,利益冲突有没有实打实申报,公器私用有没有到此为止的红线。答案要么清楚,要么不清楚,模糊地带最容易伤害信任。尤其在“护盘英雄”的光环下,任何特权的影子都会被放大十倍、百倍。

在这件事上,你会看到三种声音交错。支持者强调贡献:“那一年要不是他顶住,后果难以想象。”批评者盯住程序:“权力到手,更要敬畏规则。”旁观者摇头:“跌倒的不是个人,是一群人对清廉的期待。”每种声音都有情绪,也都指向一个共同点——相信制度,别把希望寄托在谁的性格上。

对社会来说,这个故事是堂活生生的案例课。公共权力像一条高压线,用得好能照亮街区,用得歪也能电到自己。申报、回避、第三方评估、利益登记,这些程序听上去枯燥,执行起来也不讨巧,但它们让权力可被审视,让人情退让几步。等风暴再来,政策工具的威力要靠人去用,人的边界要靠制度去守。

回看那位站在风口的决策者,光环是真实的,跌落也是真实的。公众没有忘记那场硬仗,也不会忽略后来的失范。人设终究是人设,底色还是靠日常一点一滴地刷。法律的判决有程序,社会的判决在心里。撤销定罪,是法律上的结果;信任修复,靠更长的时间和更高的透明度。

来源:卢麒元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