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临床典型特征有发热、咽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如果家长们发现了这个疾病,一定要去医院治疗,因为是传染病,同时严重时会罹患肾炎等疾病。
开门见山:猩红热是由于细菌感染引发的传染病,具体来说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典型特征有发热、咽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如果家长们发现了这个疾病,一定要去医院治疗,因为是传染病,同时严重时会罹患肾炎等疾病。
猩红热的病因:是机体感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此细菌是引发传染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又称化脓性链球菌,是呈链状生长的兼性厌氧革兰阳性球菌。人是唯一的宿主,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此细菌致病的首要器官为人体的舌、咽峡和扁桃体,颇有特征的口腔或咽喉,出现草莓色、扁桃体脓性渗出物。
传染源:急性期患病患者及健康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猩红热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所以需要隔离),患者的口咽部、鼻腔和唾液中含有大量细菌,至恢复期1~3周内仍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鼻咽的分泌物飞沫传播或直接密切接触传播,儿童集体机构及家庭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场所。
临床表现:猩红热好发生在3-7岁的儿童,大多首先表现出呼吸道感染症状,有发热(38℃以上)、咽峡炎(咽痛或咽部充血,扁桃体化脓等)。发热后1-2天出现全身弥漫性红色丘疹(猩红表现),凸出皮肤表面,摸着粗糙(牛皮纸样),按压可褪色,疹子之间没有正常皮肤。这时用手按一下皮疹,能留下白色的手印。这是典型的猩红热特征。
在出疹期初期还可以看到草莓舌或杨梅舌(右图)。舌头变化也是猩红热的典型特点。
帕氏线:猩红热的患儿,在皮肤皱褶处,比如腋窝、肘窝等处,皮疹比较密集,按压不褪色,称为帕氏线,这也是猩红热的典型特征。
皮疹出疹3-5天后,经积极治疗可以体温正常,皮疹按出现顺序消退,疹退l周后开始脱皮,先从面颈部,渐及躯干、四肢,手足出现大片状脱皮。少数患儿病后可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故应该注意监测尿常规。
猩红热的治疗:
1.首选青霉素,如儿童口服的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至少应用抗生素7-10天。
2.因为是传染病,有传染性,需要早期隔离病人,至少隔离1周。
3.对症治疗:发热时应用退热药,如美林。并发其他器官炎症,则积极治疗并发症,如中耳炎、鼻窦炎、肾小球肾炎等。
最后总结: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为临床特征。查血常规会有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可明确临床诊断。咽拭子培养出GAS和感染后1~3周检测ASO有助于病原诊断。
强调的是猩红热的典型口腔或咽部检查特点,皮疹特点,是提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点,所以对于儿童的口腔仔细检查是重中之重!
最后分享人民卫生出版社之《儿童皮肤病学》典型猩红热的图片:
学完猩红热的知识,大家能回答以下问题么?
来源:麦眉聊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