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秋时节,在赤峰高新区红山产业园内,内蒙古川好调味品有限公司新厂项目建设正酣。该项目于2023年11月立项,总占地约40亩,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累计投资5500万元。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能可达30000吨。
初秋时节,在赤峰高新区红山产业园内,内蒙古川好调味品有限公司新厂项目建设正酣。该项目于2023年11月立项,总占地约40亩,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累计投资5500万元。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能可达30000吨。
公司总经理助理曹逢时表示:“新厂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不仅大幅提升原有产品产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将研发新型复合调味料,拓展多元市场场景。项目预计带动就业120人,在巩固既有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全国市场,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家庭农场蓬勃兴起,现代农业产业园加速建设,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纷纷入驻,文旅融合新业态持续涌现——当前,红山区正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农业、文旅农商融合和乡村治理四个示范区建设为关键抓手,通过“四区”联动,全面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现代农业:家庭农场与科技园区双轮驱动
红山区紧紧围绕“促进农户增收”这一核心,大力推动家庭农场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已培育家庭农场116家,今年新增6家,覆盖农作物种植、养殖和农机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蒙农家庭农场”“柏利家庭农场”等四家获评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树立了标杆。
红山区重点推进的二道井子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由政府投资2800万元建设玻璃温室及配套设施,企业自筹2800万元投入内部设备和智慧控制系统。项目涵盖培育种植区、采摘体验区、太空育种展示区等多个功能板块,全面应用智能种植系统,实现精细化、高效化管理。目前项目前期手续已全部完成,预计2025年12月正式运营。
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创新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政府投资部分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由企业统一运营,预计可带动周边农户就业100人,其中长期稳定岗位50人,有效实现村企共赢、农民受益。
文旅农商融合:露营业态与特色项目协同并进
红山区积极拓展“露营+”模式,依托“老爸艺术营地”“森谷露营”等七个露营地,将本地农产品如时令瓜果、预制烧烤食材等嵌入消费场景,并融合户外运动、自然教育等研学体验,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三道井子村借助国家3A级道谷南山旅游度假区的辐射效应,大力发展近郊亲子游、家庭游、研学游和团建游等业态。村里现有548座设施农业大棚,民宿和农家乐发展态势良好。该村重点打造的三道井子花海项目已投入1200万元,流转土地1000亩,规模化种植薰衣草300亩、玫瑰75亩,并配套建设无动力游乐园和薰衣草深加工厂房,推动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
红山梅花鹿生态庄园项目也在加快推进,计划投资300万元建设特色餐厅、生态鹿苑和木屋酒店等设施。德隆山庄作为本地知名餐饮打卡地,年接待游客1万人次,实现收益约20万元。
露营业态成效显著。小萝卜露营地日均营收达4000-5000元;森谷露营烧烤营地日均营收约3000元,村集体以入股方式享有15%收益分成,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
乡村治理: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
红山区东南营子村近年来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文明素养显著提升,成为红山区乡村善治的典范。
东南营子村组建草根宣讲团,围绕乡风文明、政策理论等内容开展宣讲28场,覆盖群众1000人次。创新运用云广播“乡村大喇叭”,打造智慧宣讲平台,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东南营子村还建立“一约四会”机制,修订“村规民约十不准”,将乱堆乱放、铺张浪费等行为纳入管理范畴,并与村级福利政策挂钩,增强制度约束力。特别在白事治理方面,推出“一菜一饭”制度,事主家庭可到村委会便民食堂就餐,免费提供一菜一饭。至今已承办白事85场,累计节省开支150余万元,该做法被评为自治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
在基础设施方面,该村完成主路硬化2.6公里、小巷及广场硬化12000平方米,硬化率达100%;卫生室、文体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便民服务设施一应俱全,242户完成户厕改造,卫生厕所合格率超过95%。
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红山区坚持“农畜产品在周边,科技创新和加工转化在红山”的发展路径,持续强化红山产业园(文钟片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绿色、高效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
目前,“食乐康”“牧乡春”“川好”“迪娜”等4家企业搬迁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其中“川好”公司两栋标准化生产车间已建成,预计10月末全面竣工;“牧乡春”项目正在进行外网安装和内部装修;“方得”(原迪娜)项目正加紧设备采购。
内蒙古川好调味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立民表示:“新厂项目建厂投产后将推动企业向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转型,努力建设成为在工艺、设备、管理、质量等方面全面领先的现代化酿造企业。”
内蒙古食乐康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自治区2024年预制菜优秀企业,获30万元奖补资金。目前,红山区拥有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4家,其中国家级2家、自治区级15家、市级7家,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80%。
内蒙古食乐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艳秋介绍:“投资一亿元的‘一万吨草原牛羊肉深加工项目’正快速推进,预计2026年一季度投产。项目将构建‘生态保护—精深加工—品牌增值’全产业链模式,年加工能力达10000吨,预计实现年产值5亿元、税收2000万元,带动就业300人,成为草原牛羊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在品牌建设方面,红山区持续推进“红山优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年内新授权企业3家,认证绿色产品2个,积极推动企业参与“蒙”字标认证和“赤诚峰味”品牌授权。同时,加快奶业振兴步伐,计划到2025年底,全区奶牛存栏达0.14万头,奶类总产量达0.52万吨。
通过“四区”联动,红山区在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文旅农商融合创新、乡村治理实践与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全面发力,绘就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乡风淳”的振兴图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红山经验”。
本文来自【我的新红山】,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