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5年春天的一个早上,纽约东区的一套老公寓里,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1985年春天的一个早上,纽约东区的一套老公寓里,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少川?你还好吧?”门外是一个八十岁的中国老太太,声音里透着不安。
她叫严幼韵,是这个家的女主人,也是顾维钧的第四任妻子。
可浴室里没有一点声音。
她推门进去,看见丈夫安静地躺在浴缸里,仿佛睡着了。
水还温着,脸上没有痛苦的神情。
可他已经走了。
医生说,是心脏衰竭。
没有挣扎,也没有病痛,就这么突然地,像一场温热的梦,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这事儿过去之后,人们才慢慢意识到,一个世纪的外交史,跟着这个人的离世,画上了句号。
说起来,顾维钧的名字在很多人印象里,是教科书上的“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是那个在国际舞台上据理力争、不卑不亢的形象。
但那只是他人生的一部分。
这个人活了将近整整一个世纪,经历了清末、北洋、民国、新中国,也走过了四段婚姻。
而他最后的归宿,是严幼韵。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顾维钧和严幼韵,正式结婚是在1961年。
那年他71岁,她54岁。
两人都不是初婚。
顾维钧之前的三段婚姻,各有背景、各有来头。
第一任是他家安排的门当户对,第二任是唐绍仪的女儿,第三任是印尼华侨首富的千金。
而严幼韵,原本是大名鼎鼎的外交官夫人。
她的前夫杨光泩,是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1942年在马尼拉被日军秘密逮捕,英勇遇害。
那时候她才三十多岁,带着三个孩子,辗转回国,靠着在伦敦和巴黎学来的外语和社交能力,在战乱中站稳了脚。
两人真正走近,是在顾维钧退休之后。1950年代后期,严幼韵已经是纽约华人圈里有口皆碑的“大家长”式人物。
她会三国语言,交朋友很有一套,谁见了都觉得舒服。
顾维钧那时候也年纪大了,一个人生活不太方便。
两人开始走得近了。
人们说他是为了找个照顾自己的伴。
也有人说她是看中了他的名望和人脉。
其实这些话说来说去,也不过是外人猜测。
可从一些细节看得出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只是“找个人搭伙过日子”那么简单。
比如顾维钧喜欢睡木板床,年纪大了腰椎吃不消,她特地找人量尺寸,做了厚度刚好的软垫;他喜欢高枕头,她担心他颈椎受不了,就一点点调低高度,直到他慢慢习惯;他凌晨5点起床工作,她凌晨3点起床热牛奶,放在床头,还会留张字条:“记得吃点东西。”
顾维钧的长子顾德昌,曾经公开说过:“如果不是她,我父亲的寿命可能要少活二十年。”
他的工作习惯很极端,晚睡早起,写东西写到深夜是常有的事。
可他晚年那部《口述历史》,能留下500多个小时的录音、11000多页英文稿子,除了他自己的意志力,更多靠的是身边那个人一天天、一年年地盯着他吃饭、睡觉、休息。
说起来,这段婚姻也不是没争议。
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时,曾提到过一个细节——他说早在西安事变之前,顾维钧和严幼韵就“走得很近”。
还说她的小女儿“长得跟顾维钧一模一样”。
这话一出,外面议论纷纷。
有人猜测她是不是婚内出轨,有人甚至怀疑她二女儿的生父另有其人。
但细看时间线就知道,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严幼韵的二女儿出生在1935年,那时候她还在法国,丈夫杨光泩也还健在。
顾维钧那会儿在国联任职,他们两人虽然认识,但还远没有后来那么亲近。
更别说那会儿她刚生完孩子,哪有闲心“另起炉灶”。
张学良那时候年纪大了,说话没遮拦是出了名的。
他的口述录音里,很多内容都带着情绪色彩,不能全当史实来看。
不过这段传闻,倒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件事——在那个圈子里,严幼韵和顾维钧的关系,确实早就被人注意到了。
她的女儿杨雪兰后来回忆,顾维钧原本是个很严肃的人,后来跟她们一家人混熟了,居然还学人家过生日开Party,七十多岁了开始学滑雪。
她说:“他是被我们‘改造’过来的。”
有一年哥伦比亚大学请顾维钧回去做演讲,学生们围着他问:“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他笑着说了三个词:“散步、少吃零食,还有——我太太的照顾。”
这事儿传开之后,严幼韵成了很多老华人圈里的“榜样”。
她长得不算特别美,但有气质,说话有分寸,穿着得体。
即使100岁了,出门还要画个眉、穿双高跟鞋。
女佣都说她“比我们还讲究”。
她的日子过得不紧不慢。
读书、看报、烤蛋糕,家里电话本里常用号码有六十多个。
每年生日她都要跳舞,哪怕已经百岁高龄。
2016年,她在纽约过111岁生日。
儿孙满堂,花团锦簇,她穿着蓝色长裙,拉着白发苍苍的女婿跳了一支舞。
全场鼓掌,那一刻,像是时间都停住了。
她晚年从来不谈“养生”,也不回忆那些苦日子。
有人问她长寿的秘诀,她说:“不锻炼、不吃药、不为往事伤感。”
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杯子是半满的。”
2017年,她在纽约安静离世。112岁。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这样叫她“外交官夫人”。
参考资料:
唐德刚,《顾维钧回忆录》,中华书局,2009年
张学良口述、唐德刚撰写,《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
杨雪兰口述,《往事不寂寞(口述)精选集》,口述时间:2006年12月11日
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英文原版),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4年
来源:三分淡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