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招远谷雨将至:农忙海捕晾晒,奏响乡村生活交响曲!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3 19:04 1

摘要:要知道,谷雨可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胶东半岛的农家人心里,那分量重着呢。这儿的气候就跟坐过山车似的,升升降降没个准头,但大体上只要谷雨一到,往后的降水可就渐渐多起来了。

这两天的烟台招远,那大风呼呼地刮着,仿佛要把整个小城都裹进它的“怀抱”里,人们在风里瑟瑟发抖呢。

图1:小叔门前的牡丹

可农家人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掰着手指头一算,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要迎来那“雨生百谷”的谷雨节气。

要知道,谷雨可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胶东半岛的农家人心里,那分量重着呢。这儿的气候就跟坐过山车似的,升升降降没个准头,但大体上只要谷雨一到,往后的降水可就渐渐多起来了。

图2:铡面条

在当地农村,一到这会儿,种花生就妥妥地被提上日程。以前在胶东农村,扒花生种那可是冬季农闲时候的主要活儿呢。外面暖阳照着的时候,老人们就搬着小马扎,背着大花筐子,筐子里装满了花生种,往温暖的墙根儿一坐,边唠着家常边扒花生种,那画面别提多惬意了。

要是天气严寒得厉害,那就转移阵地,到农户家里,看着电视,手上也不停歇,继续扒着花生种。在农家人的观念里,农忙有农忙的事儿,农闲也不能闲着呀,总归是要给自己找点活干的。

图3:晒面条

后来经过好些次实践才发现,花生种扒得太早了,出芽率那是噌噌往下降。所以大多都是等来年出了正月才开始扒,到清明节前后这扒花生种的活儿才算结束。

也有些急性子的农户,早早地就把花生种扒完了,不过他们可有个小窍门,就是把皮和种子放在一块儿,装在袋子里,袋子口就虚虚地扎一下就行啦。

听村里老人说,这样放着利于种子呼吸呢,至于有没有啥科学道理,还真没人能说得清楚。经过长期实践,用这种法子放置,种子出芽率就是高,所以农家人扒花生种都遵循着这个小细节。

图4:半壁店磨坊

今年的谷雨就在阳历4月20号,从4月20号到五一这段时间,你去胶东农村的山上瞅瞅,漫山遍野都是种花生的人,那场面可热闹了,这可是花生下种的关键时期。

我家老父亲种花生,那时间总是偏晚一些。为啥呢?因为招远南乡的气候,好像比北乡要低那么一点儿。常常是北乡的花生都种下一星期了,父亲这才慢悠悠地把花生播种下地。

父亲总是念叨着,地里气温低了,播下去的花生米容易烂种,就算勉强出芽了,那苗也跟老头似的,蹲在地里不爱长。还不如晚点种,等地温提起来了,出芽又快,往后生长的速度也不含糊,一点儿不比早种那几天的差呢。

图5:扒花生种

对于父亲这花生总是慢几拍的做法,全家人早就见怪不怪了。反正也就种个一亩半亩的花生,就是家里榨点花生油自己吃,收获的花生打出花生米后,拿出一两百斤榨油,剩下的就卖掉换点零花钱呗。

父亲这人就是闲不住,鼓捣着这点地,就当手里有个活计占着了,他老说农民不种地,那浑身都不得劲儿呢。父亲种花生不着急,可种谷子那是相当上心。谷雨时节往后要是想播种谷子了,他可得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时候,才把谷子种播下地。

北方人种谷子,为了提高出苗率,撒种的时候总是多撒点儿。可这要是都出苗了,定苗的时候就麻烦,得蹲在地里一点儿一点儿地来,顺便把杂草拔掉,还得把谷苗锄一遍。

图6:梭鱼

小时候母亲就常领着我,弯着腰蹲在地里,一点点往前挪,那腿蹲得都麻了。北方谷子刚冒出来的小苗,和那狗尾巴草长得还有点儿像,所以可得小心鉴别着,千万别把杂草留下,把谷苗给除掉了。

小时候听父亲唠唠叨叨的,说谷雨时节就像是个讯号,海上的渔民们一到这个时候呀,就撒开大网捕鱼去了。

为啥呀?因为谷雨时节,春海水暖,那些鱼儿都游到浅海地带了,正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有些鱼还会洄游到渤海湾,在那儿产卵繁殖,所以这时候捕上来的鱼,那个头可大了,肉质也鲜美得很。

图7:扒出来的花生种

胶东半岛还有“鲅鱼跳,丈人笑”的说法,就是说这个时节捕上来的大鲅鱼,或者其它的海鲜,买好了给丈人送上门去,那可是女婿尽孝心的好时候。

谷雨节气一到,寒潮天气基本就拜拜咯,气温回升那叫一个快,降水也明显增多了。在胶东农村的这个小山村,也就是我老家烟台招远夏甸镇岚子东村,父亲门口的芍药,已经冒出了红红的茎叶,那花骨朵也冒出来了,正在那儿努力酝酿着要绽放。小叔门口的牡丹也不甘示弱,喷出了花骨朵,在春天的暖阳里,一天一个样儿,铆足了劲儿往上长呢。

要说这大风天气里,有个地方倒是挺受欢迎的,那就是晒面条的晒场。我经过半壁店磨坊的时候,就看到一位大哥正在那儿晾晒面条呢。

图8:鲅鱼

这位大哥可真有眼光,不光开着磨坊磨面粉,还购进了压面条的机器。尤其是眼下这春季,北方干燥少雨的,谁在这儿磨了面粉,都会拿出七八十斤直接压成面条。

压出来的面条,就直接搭在阳光板下晾晒,大哥还挺聪明,把面条放在自己做的简易工具里,就跟农村用的铡刀似的,把面条铡成一样长短,然后装在箱子里,等顾客上门来拿就行啦。

图9:父亲门前的芍药

听着大哥用那亲切的方言唠着嗑,说谷雨前后正是晾晒面条的好时机。农家人的那股子率性,就这么明明白白地袒露出来了,让人觉得心里暖乎乎的。

来源:家在南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