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霞三次婚外情,34岁嫁钟贤道,直言:找一个没有家室的男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3 19:03 1

摘要:1938年深秋的丽水街头,一件绣着郁达夫墨迹的纱衫被高高挂在竹竿上,上书“下堂妾王氏改嫁前之遗留品”。

1938年深秋的丽水街头,一件绣着郁达夫墨迹的纱衫被高高挂在竹竿上,上书“下堂妾王氏改嫁前之遗留品”。

这场犹豫闹剧一般的“纱衫示众”,揭开了王映霞与郁达夫十二年婚姻中最不堪的疮疤。

王映霞曾被郁达夫捧作“人间最美的女子”,可是前半生却因“杭州第一美人”的盛名,而卷入三段轰动民国的婚外情。

人生下半场,王映霞却甘愿褪去华服,与一名普通职员厮守38年。

01

王映霞的人生轨迹如同民国社会的一年镜子。

从被才子浪漫攻势攻陷的师范校花,到与教育厅长许绍棣书信传情的“红杏”,再到被军统头子戴笠“赏赐佣人”的暧昧对象,王映霞的情感生活相当丰富。

在34岁这年,王映霞高调宣布:“只嫁无家室男子”。

不久后,她与钟贤道在战火中结为夫妻。

当世人将她钉在“民国第一艳事女主角”的耻辱柱上时,王映霞却在自传中轻描淡写地说:

“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自由比风花雪月更重要。”

02

1908年,王映霞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没落的书香世家。

幼年丧父的她被外祖父王二南悉心培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17岁那年,她考入浙江女子师范学校后,更是以“校花”之名轰动全城。

1927年,19岁的王映霞在上海友人孙百刚家中,偶遇了31岁的郁达夫。

这位以《沉沦》成名的文坛才子,初见王映霞便“双眼直勾勾看了好几分钟”,随即展开疯狂追求。

尽管知道郁达夫已有妻儿,原配孙荃在老家含辛茹苦抚养三个孩子,王映霞仍被他的才华和浪漫情书打动。

郁达夫在信中写道:“你是我灵感的源泉,没有你,我的文字将失去灵魂。”

1928年,两人不顾世俗非议,在杭州西子湖畔高调订婚。

婚礼上,宾客赞叹他们是“富春江上神仙侣”,却无人提及郁的原配孙荃,此时正因难产在生死线上挣扎。

03

婚后初期,郁达夫确实将王映霞捧为“人间最美的女子”。

然而,浪漫诗人骨子里的敏感多疑、酗酒成性也逐渐暴露。

他常在醉酒后离家出走,甚至因嫖妓被警察扣押。

更让王映霞难堪的是,郁达夫将私密生活写成《日记九种》公开发表,连“一天接吻次数”都详尽记录。

王映霞曾质问:“你到底是爱我还是爱你的读者?”

这段婚姻的裂痕,最终演变成三次轰动一时的婚外情风波。

1936年,郁达夫的旧友、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频繁出入郁家。

这位丧妻的官员对王映霞关怀备至,不仅帮她安排工作,还常陪她散步谈心。

郁达夫发现两人书信往来后,竟在报纸刊登《寻妻启事》,直指王映霞“红杏出墙”。

王映霞愤然离家,要求郁达夫登报道歉,这场闹剧最终以郁达夫写下《悔过书》收场。

然而,裂痕已深,夫妻关系再难修复。

04

1938年抗战期间,王映霞带子逃难至浙江丽水,与军统头子戴笠成为邻居。

戴笠对这位“杭州第一美人”垂涎已久,借职务之便频繁邀约。

郁达夫截获三封暧昧书信后,将其拍照分赠友人,并在《大风旬刊》发表《毁家诗纪》,痛斥妻子“背叛”。

王映霞则发文反击郁达夫“虚伪、暴力”,两人在报刊上互相羞辱,12年婚姻彻底崩塌。

1939年离婚时,王映霞公开表态:“我不要名士,不要达官,只愿找一个没有家室、能以原配待我的男子。”

她剪短头发,穿上素色旗袍,在上海教书谋生。

曾有富商追求,但她拒绝道:“我前半生为虚名所累,后半生只求清净。”

1942年,外交家王正廷将学生钟贤道介绍给王映霞。

这位华中航运局经理虽无显赫背景,却诚恳承诺:“我愿用一生找回你逝去的青春。”

婚礼上,钟贤道包下上海百龄餐厅,邀胡蝶、金山等名流见证,并在报纸刊登整版婚讯,高调宣示王映霞的“原配”身份。

婚后,钟贤道践行诺言。

经济上,他省吃俭用,常年戴五毛钱草帽,却为王映霞购置锦江饭店套房休养。

情感上,他包容王映霞的过往,生活上,他主动放弃逃台机会,陪王映霞熬过动荡岁月,共同抚养两女。

晚年的王映霞感慨:“没有钟贤道,我后半生或许仍在漂泊。”

王映霞一生饱受非议,郁达夫称她“毁家祸水”,八卦小报嘲讽她“周旋于三个男人”。

但若细究时代背景,她的选择实则是民国新女性在传统枷锁下的艰难突围。

她反抗男权,当郁达夫将婚姻私密公之于众时,她敢于公开反击。

她追求经济独立,离婚后坚持教书,我要拒绝成为“金丝雀”。

她最终实现自我救赎—从追求“才子佳人”的虚名,到领悟“平淡才是归宿”。

正如她晚年回忆录所写:“我年轻时以为爱情是全部,后来才懂,自由比风花雪月更重要。”

2000年,92岁的王映霞在杭州安详离世,与钟贤道合葬南山公墓。

墓碑未刻任何头衔,只留姓名与生卒年。这位曾被称为“民国第一艳事女主角”的女子,最终在平凡中找到了真正的安宁。

来源:邓海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