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他突然在午饭时间跑到刘强东办公室,问人家搞外卖是不是认真的。京东外卖是两天后的4月11日早上8点宣布百亿补贴的,每天都给用户发券,覆盖京东外卖平台所有餐饮门店。
前段时间蚝腩和李斌见面,他说我们公司一向很会省钱,今年要更省一点,当时只当他讲笑话。
前几天,他突然在午饭时间跑到刘强东办公室,问人家搞外卖是不是认真的。京东外卖是两天后的4月11日早上8点宣布百亿补贴的,每天都给用户发券,覆盖京东外卖平台所有餐饮门店。
万万没想到,第一个提前“零元购”的是李斌。话都说到这儿了,那就留下来一起尝尝京东外卖吧。
吃完外卖,李斌还顺手卖给东哥一辆ET9,在东哥开心的笑声里,宾主尽欢。蔚来的员工们,知道你们老板为啥能把企业数次从生死线上拉回来吗?看看他把股东哄得这么开心,能力之外的资本绝不等于零。
京东外卖是3月1日上线的,三个星期后,日均单量就突破了一百万单。前天和京东CEO许冉聊了聊,她说下周的日均单量估计能到:
500万。
说实话,这个数据有点吓人了。最近京东宣布百亿补贴外卖用户,拼多多宣布千亿补贴工厂,说起拼刺刀,O2O行业在电商行业面前还真是弟弟。
2016年8月,王兴预测说,外卖战争将在半年到一年内结束。那时美团点评刚刚合并,百度遭遇魏则西事件导致无心恋战,小小饿了么已经不足为惧了。经历过烧钱、补贴和价格战的王兴认为,一个市场只要有一定网络效应,无论强弱,经过长时间竞争和整合,将会逐渐形成7:2:1的格局。
2018年,饿了么并入口碑,外卖市场上只剩下了两个玩家。当时很多媒体的标题是:
外卖战争结束了。
到了今天,美团和饿了么的市占率大概是7:3。
这和王兴当年的预测基本一致。对于这个局面,大家也都习惯了。消费者反正已经没得选,投资人更是夸张,说美团完全可以做到9:1的市场占有率。但怕被说垄断,有意抑制了市场份额。
都已经这样了,刘强东还是义无反顾地带着京东杀进来了。很多人说没必要,也没机会了,蚝腩倒是觉得,如果大家足够了解刘强东,就会发现他的思维模式一直没有变过。
就是在大家认为外卖战争已经结束的2018年,刘强东在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有个演讲。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现成的物流而要搞自建物流时,他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你发现一个行业太乱、太糟糕,那就是巨大的机会:
一定要进去。
前天许冉告诉我,中国有六亿人吃外卖,但大家普遍反应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存在隐患、对商家的抽佣太高,行业不是一个很健康的状态。
《孙子兵法·形篇》里面开篇就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意思是会打仗的人都是先保证自己不败,然后等待敌人犯错。
是有人犯错了吗?
去年,美团披露过一次拼好饭日均单量接近500万单。作为2020年开始试点的新业务,拼好饭用了两年多达到了这个单量。
这在当时占美团外卖日均单量的10%,内部希望将其占比提升至20%。美团当时选择这么做的原因是外卖市场的天花板已经很明显了,而且因为大家都精打细算的原因,点便宜外卖的用户也在变多。
年轻人们选择拼好饭,原因他们心知肚明,就是便宜。大家甚至在社交平台上玩梗,把拼好饭和自己穷抽象联系。蚝腩见过最一针见血的评论是:
锅里是堂食,锅边是外卖,地上的是拼好饭。
如果按照美团的模型,那么京东外卖是绝对没有机会的。因为京东只和有实体店面能堂食的商户合作,强调自己做的是品质外卖。
为了强化品质这个点,他们直接接入各个省市的监管部门的餐饮业数据库,对入驻商户的审核较为苛刻,成功率只有四成。而且还会通过照片验真、视频巡查、人工复核等多种方式再进行审核,如果商家愿意直播后厨,还会给流量加成。
再加上“0佣金”政策,短短一个多月,京东外卖已经在142座城市吸引了45万家餐厅入驻。
这还不是最狠的。
从3月1日上线时起,刘强东就说全职骑手的五险一金连同个人部分,京东全给交,即便是兼职骑手也给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
这和有编制也差不多了吧。事情都是好事情,可京东外卖靠什么赚钱呢?
昨天早上,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在社交媒体上说,京东不是第一家想做外卖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阿里、滴滴、字节不是都做过,滴滴目前在海外也还在做呢。在他的发言里,还出现了八个字:
狗急跳墙、围魏救赵。
在和许冉聊的时候,记者们反复问想怎么打赢对手,许冉都温柔且坚定的说,我们做好自己。昨天刘强东也和下属说,要是有空就赶紧去加入“小哥应急小组”,看看有没有外卖或者快递兄弟在大风中遇到困难的!或者去参与出口受阻企业的采购小组工作,尽快给他们提供帮助。
他还劝下属,不要和人打口仗,不能产生社会价值。
蚝腩理解王莆中,一个看似格局已定的市场,被人这么容易撕开一个口子,实在是太气人了。迫切希望把京东赶出这个赛道,求战心态跃然指下。
《孙子兵法·形篇》里面说,不要莽撞地走向战场然后希望获得侥幸的胜利。外卖市场很大,你忍一下,完全容得下多个玩家的。
许冉说京东进入外卖赛道是很严肃的,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这个我信,你就说食品安全、降低佣金、补贴用户、骑手保障这几个点,哪些不是天下苦秦久矣?是不是舆论三番五次热烈讨论?
蚝腩觉得,美团千万不要小看京东这次进军外卖赛道。刘强东很早就说过,在用户体验、成本或者效率三者之中,至少做到一点,同时另外两点又没有减损,基本上就能成功。
但这不足以让京东外卖取得现在的成绩。用户需要拼好饭的价格,但是鄙视拼好饭的品质,现在有人站出来说:
我让你用拼好饭的价格吃上堂食的品质。
这听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媒体在问京东外卖倡导品质,还要降低佣金提高骑手保障,盈利怎么平衡?
刘强东是人大社会学系毕业的,这种专业的人善于做宏观思考,许冉是财务出身,善于计算,这种配置在战斗中是有点吓人的。战争不是打打杀杀,战争是精密计算。
2023年京东的京喜业务,刘强东亲自带队做了第一个产品:
二三十个人买了一大堆袜子放在京东大楼里一间办公室,闷着头拆了一个月,为的就是算原料成本、物流成本、工艺成本等等。
刘强东说你们算的不对,计算的基础是人,工序上的人,产线上的人,每个人的工资均摊在袜子上是多少?为了算清楚,他让团队去了浙江诸暨一家老袜子厂,厂长说我做了20年袜子,成本优化到极致了。
刘强东通过视频仔细看了所有环节后说,还是有机会优化的。配送单上的字小一些,一单省三分;贴面单动作拆成三步,配一个撑口机,工人打包效率可以提升一倍;生产线末端加张桌子,工人不用搬到别处打包,可以省几分钱。
诸暨每年生产250亿双袜子,都按刘强东这么抠,每双成本优化3毛,一年抠出:
75亿。
这样的例子很多,京东在电商领域反复试验过,品质和低价完全可以并行。而且京东做事非常有耐心,他们会等待集约效应那个爆发点。
看下来,商业上其实没有什么牢不可破,不可战胜,关键问题是看出发点和公司格局。还有,非常精细的计算能力。
双方的计算能力看起来都不弱,但刘强东还有一个王兴没有的重要履历:
他是真的开过饭店。
来源:说话的胖头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