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光棍欠债35万,搬进悬崖洞穴5年!水电气三通月花300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7:40 1

摘要:一、从“老赖”到“网红”,只差一个山洞四川自贡富顺板桥镇木桥沟村,后山有一处天然凹进去的崖壁。五年前,35岁的闵亨才用一把铁锹、一把电锤,把这里扩成了20平方米的“套房”。如今,他因“洞居”冲上热搜:水电气三通、冰箱洗衣机齐全,月开销三五百,却欠债35万。有人

崖壁下的“家”:一个35岁男人的极简生存实验

一、从“老赖”到“网红”,只差一个山洞
四川自贡富顺板桥镇木桥沟村,后山有一处天然凹进去的崖壁。五年前,35岁的闵亨才用一把铁锹、一把电锤,把这里扩成了20平方米的“套房”。如今,他因“洞居”冲上热搜:水电气三通、冰箱洗衣机齐全,月开销三五百,却欠债35万。有人骂他“躺平老赖”,也有人赞他“人间清醒”。面对几十名从北上广深赶来打卡的粉丝,闵亨才咧嘴一笑:“我只是把生活压缩到最低限度,给灵魂放个假。”

二、洞里的“三通”工程:比城里装修还难
“你以为住山洞就是原始人?”闵亨才掀开角落的盖板,一条PVC管直通半公里外的山泉,靠自然高差引水,再装三级过滤器,水质比县城自来水还干净。
电来得更曲折。最初他偷接山下的农网,被供电所发现后,干脆自掏腰包6000元,请工人把380伏三相电牵上崖壁。“电费月均80块,冰箱、空调、WiFi一样不少。”
至于燃气,他笑称“靠天吃饭”:捡枯枝、秸秆,配合一只50元的卡式炉,一罐气能用40天。冬天崖壁恒温15℃,根本不用取暖。
最惊艳的是排水。他沿石缝凿出5°斜坡,生活污水经沉淀池、碎石层、生物膜三级净化,最后用来浇菜。村干部来检查,愣是没挑出毛病:“比有些农家乐还环保。”

三、每月300块怎么活?一本“抠门圣经”
闵亨才把开销压缩到极致:
主食——自己种两分地的红薯、玉米,一年收500斤;
蛋白——山脚下废弃鱼塘,夜里支地笼,一次能捞两三斤小鲫鱼;
蔬菜——崖顶开荒,四季轮作,葱蒜辣椒实现自给;
零食——粉丝来访带来的面包、牛奶,转手上咸鱼换鸡蛋。
“唯一必须买的,是2元一包的食盐和10元一斤的五花肉。”他掏出账本:2024年8月,总支出327.4元,其中通信费58元,电费81元,交通费46元(骑摩托去镇上卖土鸡),其余全吃进肚子。
“欠债35万,利息滚雪球,我干脆停止还款,先保证活着。”闵亨才说,债主起初天天电话轰炸,后来见他真没钱,态度从威胁变成哀求:“兄弟,你先还500意思一下?”

四、流量来了:是救赎还是新陷阱?
去年冬天,一名徒步UP主误闯山洞,把闵亨才的“极简豪宅”发上B站,单条播放破500万。随后,抖音、小红书、今日头条轮番推送,闵亨才成了“躺平学教主”。
有人开着宝马来“修行”,花200元买他亲手磨的咖啡,只为拍一张“与世隔绝”的文艺照;也有宝妈带孩子体验“山洞课堂”,告诉他“课本里的陶渊明原来真的存在”。
流量带来收入。短短半年,他靠卖土鸡、土蜂蜜、手工拐杖,进账3万多。但他清楚,这不是长久之计:“一旦平台算法变了,我又得回到300块的日子。”

五、专家、村民、债主三方吵翻
镇司法所所长担忧:长期逃债是否会被列入失信名单?一旦强制执行,这个“网红洞”也可能被拍卖。
村支书更头疼:游客越来越多,垃圾、火灾隐患增大,万一出事故,谁担责?
而村民们分成两派——
“支持派”说:“人家没偷没抢,自力更生,比那些啃老族强!”
“反对派”骂:“欠钱不还还当网红,带坏风气,以后谁还肯老老实实打工?”
闵亨才听完嘿嘿一笑:“我从来没说自己是榜样,只是一个失败的普通人,在悬崖边给自己留口气。”

六、未来:洞居第五年,他想“凿”出一条生路
今年9月,闵亨才用直播打赏的钱,在山洞外又凿出两间“客房”,准备做“洞穴民宿”。他计划申请农村小额贷款,把山洞产权从“违建”变成“设施农业用地”上的旅游配套。
“35万债务,靠省是省不出来的,只能靠故事。”他指着崖壁说,“如果一年能接待1000名游客,每人消费100元,我两年就能上岸。”
只是,当“桃花源”变成生意,还是原来的桃花源吗?闵亨才沉默半晌,甩出一句:“先活着,再谈理想。”

结语
在房价、婚育、职场内卷轮番碾压的当下,闵亨才的“洞居实验”像一面镜子,照出无数年轻人的焦虑与渴望:有人看见逃避,有人看见自由;有人看见失败,有人看见勇气。
或许,悬崖之外并没有答案,但那个在石头上凿家的身影,至少告诉我们——
生活的底线,可以低到300元;
人生的上限,却远不止35万。

来源:大卫行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