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最高吃掉3万只蚊子!杭州这些地方的黑科技“吞天蛙”怎么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9 01:25 1

摘要:傍晚六点,十字港阅读基地的长椅上,老李把孙子从婴儿车里抱出来,小家伙第一次敢把光脚丫踩在草地上。

傍晚六点,十字港阅读基地的长椅上,老李把孙子从婴儿车里抱出来,小家伙第一次敢把光脚丫踩在草地上。

两个月前,老李连推车都不敢停,蚊子像小轰炸机一样俯冲,三分钟就能叮出五六个包。

现在,他抬头瞄一眼不远处那根黑柱子——“吞天蛙”的电子屏上,今天的数字停在“2473”,像给这片绿地打了个安心戳。

这根柱子其实长得挺低调,一米来高,黑不溜秋,顶端一圈小孔像没拧紧的瓶盖。

它不说话,只悄悄“喘气”——呼出的二氧化碳跟真人差不多,蚊子闻味而来,一头撞进风道,直接吸进肚子。

没有药味,没有火花,连噪音都小到被蝉鸣盖过去。

老李第一次见它,心里犯嘀咕:这不就是根会喘气的烟囱?

结果三天后,他主动把晨练路线从小区地下车库改回了河边步道。

数据不会撒谎。9月10号那天,55台“吞天蛙”集体发力,单日战绩三万只,相当于把蒋村街道的蚊子库存清掉一小半。

之后数字逐日递减,像退烧的体温计。

最直观的是果麦书房门口的保安大叔,以前值班标配花露水+蒲扇,现在扇子改用来赶苍蝇——蚊子少了,苍蝇倒成了新烦恼。

有人担心机器杀疯了,把生态链咬出个缺口。

其实蚊子在蒋村从来不是食物链关键角色,燕子蜻蜓们更偏爱小飞虫。

真正被切断的,是雌蚊的产卵节奏:吸不到血,卵巢发育卡壳,下一代直接腰斩。

这招比喷药高明,药只能毒死成虫,幼虫还在水里蹦迪;而“吞天蛙”把成虫连锅端,从源头摁灭繁殖链。

技术细节藏在二维码里。

掏出手机扫一下,每台机器的体温、捕蚊量、风速全变成折线图,街道工作人员沈振豪的手机里存着一整个夏天的“蚊子日记”。

哪天暴雨后数量反弹,哪片树荫密度超标,数据比居民投诉早一步预警。

胡岳鹏说,下一步想给机器加个“方言模式”——电子屏用杭州话报数:“今朝捉牢两千两百五十三只,蛮好蛮好。

北山街道的弥陀寺文化公园已经来谈过合作,对方看中的不仅是效果,还有“杭州造”这三个字。

本土企业、本土需求、本土解法,像把西湖醋鱼换成了预制菜,味道没变,效率翻倍。

更妙的是,这套系统不用重新布线,插根太阳能板就能跑,连电费都省了。

当然,它也不是万能。

草坪深处的积水坑还得靠人工清理,毕竟“吞天蛙”再智能,也管不到蚊子的产房。

但至少,老李现在敢让孙子在夕阳里追泡泡了。

泡泡飘到“吞天蛙”头顶,机器继续沉默地“呼吸”,像个尽忠职守的保镖,把夏天最烦人的嗡嗡声,悄悄变成了背景静音。

来源:乖巧饼干SD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