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需谨慎!今年必爆的几所MBA院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7:42 1

摘要:2026研究生预报名即将启动,对于每一位考生而言,选择一所适合自己、且竞争态势清晰的院校,已成为当前阶段最关键的战略决策。

2026研究生预报名即将启动,对于每一位考生而言,选择一所适合自己、且竞争态势清晰的院校,已成为当前阶段最关键的战略决策。

今年,部分院校释放出鲜明的招生信号:或大幅调整学费学制,或新增热门方向,或凭借长期高性价比积累起持续报考热度——这些变化,将直接牵动今年的报考集中度与竞争强度。

小编结合最新政策与历史录取数据,梳理出四所极有可能在今年形成报名“焦点”的MBA院校。报考需谨慎,信息先知者胜!

第一所:广州大学

截止目前为止,今年涨学费的院校不多,但是降学费的院校就广州大学这么一所。

26年广州大学非全日制MBA学费从18万骤降至13.8万/15万,并且学制也从3年减少至2年。无论是学费还是学制设置,对于考生的吸引力都蛮大的,所以广州大学26年大概率会爆。

咱们再来看一下广州大学非全日制MBA去年的招生情况:

全日制MBA计划招生人数不多,所以淘汰率相对高一些,最终拟录取30人,正常完成招生任务;

相比较而言,非全日制MBA的计划招生人数就相当多了,只是一志愿报考考生数量有限,所以除了放弃复试的考生外,尽管其余考生全员录取,依旧未能一志愿完成招生任务,所以一志愿报考广州大学非全MBA基本上就是过线即录取。

不过还是小编前面说的,今年广州大学有可能会爆,26考生如果决定报考的话,建议还是考到尽可能高的成绩奥~

第二所:中国人民大学

人大MBA今年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新增8个MBA招生方向,每一个方向都深度对接国家战略和产业前沿,涵盖了金融、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涉外法治、国际传播、数据治理与商业智能等多个热门行业。细分领域方向的设置加上中国人民大学的title天然会吸引一大批各行业有识之士报考。

此外,从前几年的录取情况看,人大的上岸难度也并不大。作为全国顶尖高校,连续多年MBA项目以大幅度低于国家线的复试线招生,对于许多向往名校但工作繁忙笔试成绩较低的考生来说有极大的吸引力。

25年MBA国家线151/35/70,人大复试线131/70/35;

24年MBA国家线162/39/78,人大复试线135/不限/不限;

23年MBA国家线167/41/82,人大复试线150/82/41。

2025年中国人民大学非全日制MBA拟录取人数为261人,其中最高分226分,最低分134分。

从校方公布的2019-2024的校友数据看,50%生源为985、211背景,平均年薪在50w+。

不过人大去年猛涨了一波学费,即便26年学费稳定不动,但是去年10万元的涨幅使得人大MBA学费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非常高的,所以26考生也需要着重考虑学费的问题。

第三所: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不是今年会爆,而是每年的报考热度都极高。

25年MBA国家线151分,吉林大学非全MBA复试线在比国家线高3分的情况下,仍有856人进复试。在最终参加复试的804名考生中,共计录取742人,比计划招生人数扩招了92人,这在全国所有高校MBA项目的报考和录取人数规模都是最大的。

淘汰考生初试成绩主要集中在154-160分数段,这一分数段进复试考生140人,仅录取79人,淘汰率43.57%。而初试成绩160分以上的考生则几乎全员录取。

吉林大学作为985高校,非全MBA学制2年,学费10万,且还有周末班和集中班两个班型可选,性价比简直不要太高!

这也难怪在今年数个顶级名校纷纷下场招收调剂的情况下,吉林大学可以在划定比国家线高3分的复试分数线的情况下,招生仍然盆满钵满,这就是性价比的底气!

目前吉林大学还未公布2026年招生简章,同学们可以蹲一下学费学制变化情况~

第四所:东北财经大学

和人大一样,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今年也新增了多个MBA招生方向,均为当下热门行业,但这不是最重要的。

最值得关注的是,新增每一个MBA招生方向的上课时间对于在职考生来说都非常友好!如下表所示,基本上都是线上线下融合授课,考生大部分时间都是线上上课,它的招生就不会太受区域限制,全国范围内考生均可报考。

此外,东北财经大学也设置有广州、苏州、徐州、重庆、昆明、乌鲁木齐等多个产教融合基地,也更能吸引这些地区的考生报考。

所以东北财经大学今年大概率会爆,同学们如果有报考意愿的话,目标分数记得定高一些哦。

从“降价减年”的广州大学,到细分方向大幅扩容的中国人民大学;从连年高热、性价比突出的吉林大学,到突破地域限制、开展融合授课的东北财经大学——这四所院校因各自的鲜明特点,预计将成为2026年MBA报考中备受瞩目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些院校本身已是传统热门,而今年的政策变动,更可能推动其报考热度走向新高。

另外,小编这里还有几条理性择校建议,希望能在择校环节帮到大家

1️⃣关注招生政策显著变化的院校(如广大学费下降、人大新增方向),但也需注意竞争量级的潜在上升;

2️⃣传统高热度院校(如吉大)虽有稳定的招生传统,但仍要尽力争取笔试高分以保障安全;

3️⃣跨区域报考机会(如东财)为异地考生提供更多可能,但得留意线上授课与本土化培养的适配性。

预报名在即,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基于自身背景、备考进度与经济条件,做出清晰、理性的决策!

来源:MBA中国网

相关推荐